统计思想对统计工作的影响

2013-12-29 00:00:00胡燕红熊春华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10期

我国社会主义统计理论和实践经过了五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总结有益经验,对推动统计理论的发展和统计工作的改革有着重要意义。

对统计工作的指导,最关键是坚持思想理念,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统计思想是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统计工作中,认清统计真谛、领会统计思想,有利于提高统计水平和统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也有利于树立统计的权威性。

统计思想是指统计工作者应该树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里的统计思想是指统计不同于其他学科所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树立统计权威的基础。统计的总体思想能使统计始终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有利于形成大量观察法和大数定律等一系列认识规律,所谓“站得高,看得远”“把握大局”,正是这种思想的体现。这就要求统计工作者在工作中做到万变不离其宗,因为总体资料是由作为承担者的个体收集资料后综合而成的,而个体资料千差万别,这就需要统计者站在总体的角度,分辨出哪些资料符合总体要求,哪些资料不符合总体要求,避免出现“当局者迷”的情况。

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调查,从实际出发、从矛盾入手、从具体做起,才能顺利完成任务,否则就不能做好统计工作。

统计是研究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统计工作就是从数量角度认识客观世界、反映客观事物数量特征的一种社会分工,其任务就是通过数量性描述,反映客观世界的物质运动变化情况。统计从数量方面研究事物,统计中的“是”就是事物总体数量的规律,它是社会经济规律的数量表现,而且只能通过大量观察求得,是事物总体数量的必然结果,在规模、水平、结构或比例、发展趋势等方面都大量存在。所以,统计部门应该把探求规律或事物总体数量的必然性作为重要职能。

在统计思想中,均值是研究对象简明而重要的代表,是统计学的基本思想。它表明统计认识问题是从数据发展的一般规律出发,体现了数量观和推断观,其反映变异情况的基本概念是方差,是表示“变异”的“一般水平”的概念。统计工作应包括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统计信息应用和发布等多个环节,而作为统计工作成果的统计资料显然应包括调查的原始资料、整理的系统资料和分析的深度加工资料,所以统计学研究的统计工作也应该包括研究统计资料的可行性、可信性和可用性。

当今社会,统计已相当发达,无论是资料收集方法的研究,还是统计规律的研究,其目的都是为了认识研究对象。统计指标体系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系统,由统计指标所核定的数量是有科学涵义的。统计工作者从调查开始到整理出对外服务的系统资料,这一过程使人们对统计的总体外貌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如果再从数字背后找出其内部特征,人们就能总结出现象发展的规律,再结合社会经济运行的法则,就可以提出管理社会经济的有效建议。因此,我们可以说,统计分析具有其他分析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在市场经济时期,全面系统的统计工作需要具有一定的统计业务基础、专业技术和相对固定的统计人员。相对稳定的统计队伍,有利于积累经验,为企业管理做出更大、更快捷的贡献。如果统计人员责任心不强、上进心不足、业务素质低下,必将贻误正常的统计工作。统计人员要善于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统计工作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思想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统计人员必须刻苦学习、努力工作、争取创新、多出成果。随着社会的发展,统计学在我国的地位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统计思想体系也越来越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统计工作将登上更高的台阶。

(作者单位:江西信息科技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