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高中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

2013-12-29 00:00:00黄倩
知识窗·教师版 2013年10期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终身教育的需要。本文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来阐述如何提高高中生语文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 语文 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 策略

怎样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学习?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让学生独立发现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重视预习环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预习关乎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成败。所以,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新的方案,因势利导,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

高中语文课文的特点是长(文字多)、深(内容深)、美(意境美),充分的预习与认真的品读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捷径。对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完全可以做到课前疏通字词、读顺课文,课后理清思路、做好总结。

1.通读课文,把握脉络

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读。通读课文,特别是有声朗读,可以对课文内容形成一个大概的认识,同时还可以纠正自己的发音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理解了文章大意后,学生还可以尝试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大意,提炼出课文的中心思想。

2.攻克字、词、句难关

在预习时,学生首先要把课本中自己不认识的字、无法理解的词及句子标记出来,通过查询工具书等方式攻克字词难关。如果有些地方没办法解决,那么这部分内容就是学生在上课时应重点听讲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有的放矢地听讲,这也是预习最重要的价值。

3.引入背景教学,激发写作欲望

高中语文讲究作品的背景教学,因为了解作者写文章时的社会环境,才能使学生体会到作者当时的心境;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了解作者传奇的人生经历,使学生产生创作的欲望。

如《囚绿记》写于1938年,当时正是异族侵凌,祖国蒙受极大耻辱的时候。作者陆蠡因困居“孤岛”上海,怀念起一年前住在北平公寓的生活,于是借公寓窗外的一株常春藤,抒发自己热爱自由、向往光明、仇恨敌寇的感情。学生只有知道了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才能体会到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光明的追求;只有理解作者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才能更好地把它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

二、立足课堂教学,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1.在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标准倡导在教学中教师也是学习者,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之一。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平等地看待学生,就某一问题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对学生循循善诱,讲道理、明是非。教师要允许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对于不完全符合教学设计的想法和做法,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而应该敏锐地抓住学生思考中合理的成分,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讨论。发扬教学民主精神,允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