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是学习语言必备的一项技能,听力器官接受声音,再经过脑部提取加工、筛选整理声音信息,最后组成人的记忆,是一种语言信息输入的过程。小学生年龄小,善于模仿,教师可以让他们多听,达到一定的输入量,才能使学生有话可说。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笔者发现,合理选材、双语教学、技巧指导等训练方式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听力。
一、合理选材,提高学生听英语的兴趣
小学生的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持久,这就要求教师在选择听力材料时,应该注意学生的听力水平,选择从易到难、贴近生活的听力材料,逐步从单词的听力过渡到词汇、句子、语篇的听力。课文对话、故事等听力素材贴近生活、生词量少,内容简单,深受学生的喜欢,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听懂材料后,表演听力素材中的内容。富有趣味的表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训练中获得“听懂”的满足感,从“让我听”向“我要听”转变。
在每一节课开始时,笔者都会组织学生进行“Duty Report”的活动,要求值日生用英语进行演讲。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讲故事、进行对话或改编课文等,而英语水平较低的学生可以直接朗读课文、背诵英语谚语等,笔者会根据演讲的内容进行问答训练。通过这种活动,台上的学生动口、动手,台下的学生动耳、动脑,有效集中了全班学生的注意力,既取得了听的良好效果,又锻炼了说的能力,使学生的听说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双语教学,营造良好的听力氛围
小学英语教学课时少,缺乏说英语的环境,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和求知欲旺盛的特点,设计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教师要注意的是,小学生词汇量不够,如果采用全英文授课,学生难免会因为听不懂而开小差。教师如果适当地加入一定的汉语解释,营造双语教学的氛围,创造类似母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习惯,使他们摆脱听力障碍。
如在教学牛津版小学英语4B Unit 4《Buying fruit》时,笔者为学生准备了英文歌曲《Fruits Song》:“I'm an apple. I'm a peach. I'm an orange. I'm a pear. We are graps. We are bananas. We are all fruits.”这首歌曲采用了中文儿歌《新年好》的曲调,学生耳熟能详,笔者先请学生翻译歌词大意,并尝试用中文演唱歌曲,然后再转为用英语演唱。学生在美妙的歌曲中很快掌握了关于水果的单词,巩固了学习成果。
三、技法指导,促进听力的提升
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听力技巧,就会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无法真正学好英语。在做听力训练时,笔者注重从以下几方面来指导学生的听力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①提前浏览,预测内容。在听力训练前,学生应先快速浏览一遍文字材料,初步了解文章的大意,并预测将听到的内容;②咬细节,抓关键。学生应在听力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