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学习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和对策

2013-12-29 00:00:00秦学礼
计算机教育 2013年10期

摘要:分析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移动教育和移动学习对高职教育的影响,提出在移动学习环境下的教学研究、教学资源建设和教学过程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移动教育;移动学习;移动技术;移动终端;移动互联网技术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数量达到5.38亿,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手机网民规模达到3.88亿,手机首次超越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使用互联网的用户年龄在20-49岁的占67.7%,学生网民占比为28.6%,远远高于其他群体。专家预测到2020年底,人们使用手机和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将成为主流。

随着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移动应用正在广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悄然而生,这就是移动学习。笔者认为互联网络应用在我国的高速发展是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结果,随之而来的移动应用、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教育和移动学习等新的应用领域将快速发展,不分时间、地点利用移动终端学习将是一种必然趋势。移动学习是一种崭新的学习模式,它的发展和普及必将催生一个崭新的移动学习时代,将挑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我们的教育迎来新局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在任何情况下,每位公民都可以自由地取得学习、训练和培养自己的各种手段,学习不再是带有强制性的义务,而是公民对社会的自觉的责任。

1 移动学习

移动学习是指利用移动电话、iPad、笔记本电脑等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以及无线移动通信设备获取教育信息、资源和服务的新型学习形式。移动学习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目的是学习者能随时随地完成学习任务。移动学习实现的技术基础是移动计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技术。

移动学习包含基于便携式移动终端进行的数字化学习;依赖于移动通信技术并通过其实现教育内容与教育服务信息的传输;学习中的教与学活动的交互性必须由移动技术支撑并实现3个部分。

移动学习作为一种崭新的远程学习形式,真正做到了让学习者摆脱时空的限制,做到按需自主学习。移动教育超越了年龄、地域和职业限制,教育信息资源、课程、项目等丰富多彩。

移动学习首先是基于便携式移动终端进行的数字化学习,是移动通信、互联网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知识经济社会人们对继续教育和职业发展需求的反映,是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移动学习依赖移动通信技术实现教育资源与教育服务传输,教与学的交互性是通过移动计算技术实现的,具有以下特点。

(1)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环境均是移动的,打破了时空的壁垒。移动学习设备突破了有线连接的束缚,摆脱了教室和电脑桌的限制,学习更加方便、灵活。

(2)移动学习依托构架在有线和无线网络平台上,需要有线的网络互联技术和相应的无线互联网络技术,如蓝牙技术、GPRS和3G技术等。

(3)移动学习使用移动终端,能随身携带,需要有效实现随时随地的网络连接、快速安装及设备的重新使用等,移动终端主要有手机、iPad和笔记本电脑等。

移动学习应用模式有基于短信息、基于链接/浏览、在线实时信息交互、在线信息下载等。基于短信息的移动学习是新型的信息化学习手段,主要借助移动通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专家认为,移动学习是未来学习模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形成全民学习,构建“无处不在”学习环境的中坚力量。

研究显示,目前用户大多偏向于5分钟左右的移动学习课件,移动学习内容呈现短小精悍、趣味性强、实用的特点。因此,世界各著名大学,纷纷开展各种模式的移动学习研究项目,并已在移动学习软件开发、平台设计、网站建设、学习心理和效果研究等多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 移动教育

移动教育是指依托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使用移动终端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承担的教育部“移动教育”项目,其核心内容是建立“移动教育”信息网和“移动教育”服务站体系。

GSM协会Connected Livmg主管Ana Tavares Lattibeaudiere表示,“移动教育已经准备好带来教育前景的重大改革。教师能以更为创新和个性化的方式进行教学,带来更多的学生参与,更高出勤率和更好的成绩。”移动教育市场到2020年将使全球移动运营商有机会增加700亿美元的收入。移动教育产品和服务将催生出380亿美元的市场,其中有近90%是通过教育类电子书等内容和包括教育类应用和平台在内的软件产生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目前大学校园基本完成了无线网络建设,学生可以在校园的任何角落快速登陆网络。因此,大学生在校园有效开展移动学习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当前国内的移动学习技术和内容设计还不完善,大多数学生对移动学习概念非常淡薄,更不知道如何更好地使用手中的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络。

国内外学者通过开发各种移动学习资源,将移动终端引入教育教学中。目前开发的移动学习软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WAP技术的课程网站。

供学习者和教师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访问教学和学习资源,作为学生学习时的助手,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校园中共享网络资源、同步学习,进行考试,下载作业。

2)向导类软件。

如字典、概念地图和百科知识,可以作为学习的向导,帮助学习者使用系统工具,学习知识。

3)交互类软件。

用电子邮件、论坛、博客、微博、飞信、MSN和移动QQ等信息服务系统,为学生发送课程、考试安排和考试成绩等信息,实现教师在线指导和辅导答疑,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

3 移动学习和移动教育对高职教育的启迪

大学生是移动终端的追逐者,他们多为18-24岁的年轻人,思想活跃、富有激情、勇于挑战、乐于接受新事物,是移动学习重要的组成群体。他们通过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上传下载文件,浏览学习网站和教师、同学们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通过研究发现,在实现移动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学习注意力与高度“分散”相关联,利用“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学习的知识也是零碎的,在时限和知识的串联、积累等方面都与传统的课堂集中学习模式有较大的差异。

移动学习的出现,使其和传统学习方式出现了交集,特别是在高职校园课堂上,学生不看黑板,不听老师讲授,低头不语,表情忽喜、忽怒,完全置身于另外一个精神世界。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十分普遍,使学风、教风建设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笔者认为高职学院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移动学习和移动教育。

1)提升教师、学习者的信息素质。

提升教师、学习者适应新技术和移动学习行为下的教学模式和能力。移动学习的发展和普及决定了教师、学习者必须改进现有教学观念,改进学习方式。因此,移动学习的有效开展必然要求提升教师、学习者的信息素质,提高适应新技术环境下教学方式的能力,将移动学习形态整合到教育教学w57zKE7UkQdFVHBkAcoXFw==过程,逐步放大移动学习优势,实现对教育系统的重大变革,创新学习环境。

2)开发移动学习资源。

目前大多数网络学习资料未经过加工,直接从传统的互联网网站转化过来,其内容和形式都没有考虑小屏幕移动终端的特点以及移动状态学习的特殊性。移动课件的内容设计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了移动学习时效、学习者的持久性和注意力,从而进一步影响移动学习效果。

因此,我们需要设计适合移动学习的教学课件、教学网站、新闻网站、订阅信息等学习资源,将课程开发成包括有课程介绍、课程重点、作业、思考题、考试、总结、与教师讨论论坛等内容,可在移动终端呈现的学习资源。

移动学习内容提供者设计开发移动学习课件和学习内容时应秉持简单、轻松、短文本、多级链接、有针对性、统一标准等设计原则,专门为移动学习精心设计视频和图文并茂的学习资源。

3)移动学习的宣传推广。

针对当前移动学习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的现状,对移动学习的宣传推广以普及和铺垫为主,为开展各种形式的移动学习做准备。

移动学习宣传推广的受众包括教师和学生2个群体。教师采用移动教学的方式,以学习者为中心,将移动教学更好地融合到传统学习中,更好地帮助大学生管理日常学习,及时补充和复习学过的内容,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使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

4)加强数据库资源的建设。

建立完善的移动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和数据库资源建设。数据库资源是指经过技术处理,可以在移动终端上实现访问、浏览、传输、共享、修改、编辑等功能的数字化学习资源。数据库资源建设要求定位明确,还要有专门的移动学习系统来实现资源传输与显示、共享与交流。如建立移动教育信息网,建立移动教育服务网站等。

数据库资源要具备切合实际、易于操作处理、富有创造性等特点。由于移动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学习需求各不相同,学习时间有限,应针对不同学习群体需要开发不同层次的学习资源。

4 结语

移动教育是移动通信技术和互联网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的产物,是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的方向,符合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符合人们终身学习的需要,有着巨大应用前景,必将对高等职业教育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