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制造

2013-12-29 00:00:00文中伟
纺织服装周刊 2013年11期

改变总是先起于舌尖。过去,“增长”、“规模”、“成本”、“出口”等词汇主导着中国企业家的对话;如今,一套由“全球”、“世界级”、“高端”、“高性能”等词汇组成的新话语系统,正越来越多地挂在中国企业家的嘴边。

正所谓“微言大义”,言辞的细微转变,或许隐含着意义深远的潜台词。

中国经济的发展正进入一个截然不同的崭新时代,在做了30年“世界工厂”之后,中国正从容而坚定地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各行各业的龙头企业家们,都竞相化身为全球“玩家”,迅速果断地在全球舞台的前排占上一席。可以说,中国制造业已渐具国际视野,下一步,将要造就一批世界级的产业公司。

纺织服装作为“中国制造”的典型代表,其国际形象也在随中国“负责任大国”国家形象的上升而改变——在经历了纺织服装企业的产能和品牌收购之后,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化之路,现正进入到“以装备企业的技术并购为引领”的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外先进装备技术,正被我们收入囊中,和庞大市场完美对接——这必将从源头重塑中国纺织工业的国际竞争力,从而也会改变全球纺织商业的竞争格局。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就将讨论纺机企业的“国际化”话题,希望大家关注。

格局时刻在变化。就在21世纪的头20年,中国制造业刚刚有了点赶超国际的架势,一场“新工业革命”又悄然拉开了序幕。各种预期和舆论甚嚣尘上,欧美国家又起了“重振制造业”之心,全球制造业又进入了新一轮未知的军备竞赛,制造业格局似乎又将面临一场洗牌。

Ow2sDZZhd/vRX6aghZ+8Mg==中国已错过了前两次工业革命,这一次,我们是否能赶上趟?西方国家看来比我们动作快,正如时下正热的“3D打印”(快速成型技术),当我们还在热炒概念时,美欧已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西方精英们相信,这项技术将建立新型制造业模式,未来可夺回在全球制造领域损失的份额。就在3月举办的TED大会上,美国科学家又推出了“4D打印”(自动成型技术)——将可自动变形的材料放入水中,就能按照产品的设计自动折叠成相应的形状,这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工业打印,创造出有智慧、有适应能力的新产品。

新工业革命给未来制造业带来巨大想象空间,它将给纺织工业尤其是装备技术带来哪些冲击?已到了必须要思考的时候。我们不能再醉心于大规模生产及其衍生的价格战,新工业革命的结论之一,便是大规模生产的终结,以及个性化制造的到来。对于这一点,我们纺织服装行业已最先感受。

在最近一两年的采访中,我越来越多地听闻对“规模经济”理论的质疑和对“新工业革命”的思考,很多装备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以互联网为基础,消费者对产品个性化的要求,不仅在改变服装的生产方式,也在改变工业机械产品的生产方式,“大规模个性化定制”将成为装备制造行业的一种趋势。

目前,三维立体扫描、服装远程定制、3D打印服装等技术都在逐渐成熟,并且已有企业在推进产业化应用,未来的服装生产将会是一种怎样的流程?任何天马行空的想象都有可能。

马云在谈到阿里巴巴的转型时,有个观点非常鲜明:“阿里巴巴将从B2C全面挺进C2B,从消费流通领域进入到生产制造领域,再进入到生活方式的改变。我们必须进行柔性化定制,用真正的个性化制造满足消费者需求,不管我们做与不做,这都是社会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