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我国麻纺织品进口大幅下降,出口也有所减少,麻纺行业面临严峻的发展形势。同时,麻纺企业的生产成本不断上涨,这些不利因素都令麻纺产业在发展中困难重重。
在行业内外交困的形势下,专业从事优质苎麻纤维、纱线、高端苎麻制品研发、生产和经营的四川玉竹麻业有限公司,通过科技创新、精细管理以及重视环境保护等手段,迅速在西南地区崛起,并实现了稳步增长,为中国苎麻之乡——大竹县的县域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成为中国麻纺行业的一颗明珠。
创新提升“内生动力”
据该公司副总经理冯友军透露,到2012年年底,玉竹麻业实现产值、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实现利税1000余万元,出口创汇800万美元。
“坚持产品技术研发与创新一直是我们公司发展的方向。”冯友军向记者表示,玉竹麻业针对大竹县拥有世界上最好品质苎麻原料的优势,并结合自身的实际生产能力、技术特点及市场情况,将企业定位于走“专、特、精”的路子,转原料优势为产品优势,不断提高产品质量。自2006年以来,公司先后投入6000多万元,对设备进行了全面技术升级改造,为公司打造国际一流品牌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玉竹麻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和达州市院士专家工作站,此外,还与上海东华大学、四川大学、四川纺织研究设计院、湖南苎麻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在他们的帮助下,企业提高了科技开发团队的总体水平和创新开发能力,拥有专利技术11项,省级重点技术项目5项。
技术的提升也带动了产品的创新。目前,玉竹麻业运用日本、丹麦等国的生物酶制剂技术,成功研发了国内唯一的“生物-化学”脱胶新工艺。“采用该项新工艺成功开发出了04#、05#优质苎麻条,高支纯麻(混纺)纱,消除了苎麻带给人体的‘刺痒感’,质量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占据了苎麻产品的高端市场。”冯友军告诉记者,上述两类产品被行业专家小组评定后认为,具有创新性、先进性、适用性和技术含量高等特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发展苎麻“助农增收”
污水治理不仅是麻纺企业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高度重视的问题。玉竹麻业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就遵照国家有关环保方面的政策法规要求,全面加强了环境保护和治理。
2007年,玉竹麻业投资近2000万元,建设日处理苎麻脱胶废水5000吨的废水处理厂;2008年通过达州市政府组织专家组验收合格,成为苎麻行业中第一家达《国际工业废水一级排放标准》的企业。
与此同时,玉竹麻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农民的增收。据冯友军介绍,玉竹麻业作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把发展优质苎麻作为助农增收的出发点,采用了“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依靠公司的技术优势和生产高端苎麻产品的独特优势,强化利益联结,积极投入,大力扶持苎麻基地建设。
据了解,2009年以来,玉竹麻业先后利用当地退耕还林的坡、荒地,在大竹县新建了苎麻基地7万亩,涉及36个村196个社,近2万种植户。凡基地种植的苎麻,公司均以高于市场价8%的价格收购,还将加工销售增值纯利的5%返还种植户,切实保证种植户的稳定收益。
“8年来,玉竹麻业带动10万麻农年均增收近亿元,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大竹立了头功。”冯友军说。
为一流麻制品“二次创业”
“今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开局之年,也是玉竹麻业确定开展第二次创业的第一年。”冯友军在谈到企业未来发展时,向记者这样介绍道。
冯友军表示,公司首先将扩大玉竹脱胶厂、纺纱厂、服装厂、家纺厂的生产规模,使员工队伍达到500人,销售收入6000万元,实现利税800万元以上。
其次是进行设备升级改造。玉竹麻业将新增德国自动络筒机1台,日本并条机3台,粗纱机2台,逐步装备国际一流纺织设备,为生产国际一流麻制品打下坚实基础。
再次是要建立全球销售网络。成立玉竹麻业重庆销售公司,迅速建立全球销售网络和渠道,将四川名牌产品——玉竹牌纺织品打入国际主流市场,提高优质苎麻的附加值。同时,建立玉竹麻业中英文网站,营销企业和产品,提高玉竹麻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知名度、影响力。
最后是整合大竹麻纺企业资源。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整合大竹县现有八家麻纺企业的资源,推进战略联盟,抱团发展,提高大竹麻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冯友军表示,目前玉竹麻业生产的产品一直牢牢占据着苎麻行业的高端市场,在客户中享有极高声誉,赢得了稳定的客户群体。未来,玉竹麻业将继续乘势而进,把公司推向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