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孚表明色纺时尚新态度

2013-12-29 00:00:00
纺织服装周刊 2013年11期

在刚刚举办的中国国际纺织面料及辅料(春夏)博览会上,有着这样一个特别的展位,漂浮着的云朵围绕着模特,简约又不失优雅;时尚元素配合着色纺态度,大气又不失细节。这便是华孚色纺股份有限公司的展位。

华孚在成立20 周年之际,提出“新色纺 新时尚”的参展主题,将科技与色彩的组合开发作为途径,不断地推进着其在产品和色彩方面的创新。在本届展会上,华孚的2014 春夏流行趋势分成“移动和漂浮”、“浪漫风景”、“冒险探求者”、“宜人之地”、“现代主义”、“无处不在”六大主题,以全棉高支纱结合紧密赛络纺纱、高捻纱等各种材料,结合着当今最为时尚的色彩,寻找着新的技术和色彩的完美解决方案。

华孚的营销副总监陈亮告诉记者,华孚其实一直都有自己去推动市场和产业发展的想法,其宣传的主线也一直在延伸。打破传统的观念,做自己的色纺纱产品,并且从观念上升到产品上,成为华孚的一种追求。“所以我们现在也有了自己的设计师产品,在外观、工艺等各个方面,来更好地呈现时尚与变化。”

设计师产品系列,可以说是本届展会华孚的亮点产品。设计师灵感源自大自然,雪系列、雨系列、星系列、牛仔系列等,在纤维前道就赋予流动的色彩,通过新工艺的应用,使得其在布面上形成自然的外观效果,赋予面料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值得一提的是,设计师产品系列在工艺上也更符合现如今时代对于纺织产业发展的环保要求。“我们华孚的色纺纱,科技、时尚、环保,可以说是三大特点。在科技方面,我们5 种成分可以附在一根纱线上,这是外界很难想象的,可以说是科技与纤维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关系。时尚当然也是毋庸置疑,我们走的就是时尚路线。在环保方面,色纺纱本身就很环保,生产出的成衣,一件衣服就可以减少污水排放4 公斤。再者,我们在工艺上对产品进行了改进,通过让染色、纺纱工艺的改变,尽量减少颜色比,以此来减轻污染。”陈亮介绍道。

作为在色纺纱领域持续创新的企业,华孚在本届展会上也有着属于自己的希望与目标。“展会可以让我们有一个跟老朋友集中交流的时间,同时给了我们展示自我形象的机会,让我们把色纺纱的理念传递出去。”陈亮表示。(邵蔚)

金纶公司实现百亿产值

日前,从福建省长乐纺织行管办获悉,长乐市出现第一家年产值突破百亿的纺织企业——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位于长乐滨海工业区,成立于2005年,主要生产涤纶长丝与涤纶短纤。2012年,金纶公司产值实现101亿元人民币。

据介绍,近年金纶公司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引进先进装备,加快转型升级,但是他们并不为产品销路发愁,仅长乐就消化了金纶近70%的产品。(马利)

国家羊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清河

3月14日,国家羊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清河)在河北省清河县正式挂牌并启动运营。河北省质监局巡视员张炳明、清河县委书记冀东书共同为中心揭牌,清河县县长张万双与河北省纤检局局长、国家羊绒质检中心主任陈庆林共同签署合作协议。

国家羊绒产品质检中心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国内唯一专业从事羊绒产品质量检验工作的国家级法定检验机构,是具有向社会出具公正数据的第三方公正权威检测机构,在羊绒检测方面拥有不可替代的技术优势,出具的检验报告能在美国、澳大利亚、日本、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获得承认。

清河是“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羊绒纺织名城”,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羊绒原料、纱线及制成品加工经销基地。目前全县年生产加工各类无毛绒20000余吨,年纺羊绒纱7000余吨,生产各类羊绒制品1300余万件。国家羊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清河)投入运营后,可满足清河及国内羊绒企业对羊绒质量检测的需求,促进羊绒产品质量提升和羊绒产业晋档升级,为政府毛绒产业发展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据了解,国家羊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清河)具有国际一流的检测设备,在山羊绒等特种动物纤维鉴别上具有独特的检验技术,能全面、快速地检测出多组分的新型纤维。(郑春雨 简保侠)

化纤联盟获科技部A级评估

近日,科技部公布了针对56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情况的评估结果。由中国化纤工业协会和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成立、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为对外承担责任主体单位的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运行成效显著,科技部评估结果为A。

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成员单位46家,覆盖从化工原料、化纤、纱线、面料到服装完整的产业链。联盟致力于解决行业内低碳纺织、节能减排、提质降耗和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关键和共性技术问题,打造具有高品质、高功能、低能耗和低排放特征的新一代纤维及其纺织品,通过技术开发、产业化运行、行业标准制定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动行业技术进步。

联盟积极开展创新项目,过去三年组织开展了11项创新项目,项目的经费总额为74324万元。其中,在联盟内部按照协议约定及理事会决议组织开展的9项创新项目中,截至2011年参与单位投入科研经费共计30733万元。由联盟组织开展的创新项目共申请发明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96篇,申请注册商标4个,开发软件1个。共形成技术标准30个,其中国家标准1个、行业标准22个、企业标准7个。联盟过去三年组织对外技术转移32项,加快了新技术在全行业的推广,提升了行业整体技术水平。组织标准推广37项,为行业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提供科学的规范和准则。组织新产品在产业链下游企业推广应用7次,大大缩短了新品开发周期,显著节约企业运营成本。联盟组织成员单位开展的创新项目从化纤原料到最终纺织品的全产业链上取得了28项核心、关键、共性技术突破。这些技术突破使我国聚酯行业运行质量明显提升,差别化聚酯种类更加丰富,国际竞争能力进一步增强。

(任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