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美丽中国 树崭新形象

2013-12-29 00:00:00
纺织服装周刊 2013年11期

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携夫人彭丽媛出访四国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而第一夫人的形象装扮也广受各界好评,相关的本土服饰品牌随之成为万众热议的焦点。在综合国力提升的有力托举下,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品牌效应强力显现。为民众生活添缤纷衣彩,为美丽中国树崭新形象,成为中国纺织人职责所在。

一年之计在于春,3月底,服装展、面料展、纱线展在北京唱响行业的春之声,给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综合价值、寻求多元合作的舞台。其中,面料展以“绿色面料、美丽中国”为主题,倡导环保、时尚、功能化的科技创新;以精、专、特享誉国际的纱线展上,中国化纤协会推出中国纤维馆并发布2013/2014纤维流行趋势,将国内最前沿、差异化程度最高的化纤新品推荐给下游企业,也介绍给消费者;而CHIC2013以“力炼”为题,不仅是主办方勉励自己“力炼”展会的核心价值,更是号召服装品牌“力炼”自我,做好产品、做稳市场、做新模式、做实创新。产品与模式,成为三大展会的共同焦点。

专业协会“请先做好产品”的呼吁自何而来?在求大于供的短缺经济时代,提高生产力、标准化生产、规模经济是第一诉求,也给我国工业带来一次飞跃;到了供大于求的时代(起码是低端同质化供给过剩),创造价值、差异化、个性化成为突围的利器。而随着生活方式转变、品位逐渐提升,人们对纺织品的品质、功能化、审美化都有了更高追求。这对我们行业提出了满足民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更高要求,同时也创造了新的市场。今年CHIC展的丹宁展区和男装定制展区、纱线展的超仿棉展区、面料展的麻纺精品展区便是例证。世界各国普遍认为产品创新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发达国家企业的研发投入要占到其产值的5%~15%,高的甚至达30%。

“再创:塑造新模式”又为何成为今年中国服装论坛的主题?营销界有一句名言:“要了解你的顾客,因为他们决定着你的业绩。”曾经,广告能主导消费者的很多选择;而现在的营销则在向“服务于消费者及寻找消费者对于产品、服务的需要”转变。超仿棉也好、凉感面料也好,开发出一种好纤维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形成产业链下游的呼应、配合,是迅速把新纤维变成产品,让市场接受。尤其我们身处的纺织行业是一个垂直产业链,有一个相对长的“慢”生产周期,但同时下游又直面消费者,需要满足消费者对“快”时尚的要求。矛盾如何化解?从超仿棉的上下游联盟式创新到渠道品牌对服装生产的整合,三大展会透露了这样的信息:“链式竞争”的模式优化和效率提升正越来越多地涌现。

回望1993年,首届CHIC展邀请了三位世界时尚大师皮尔卡丹、瓦伦蒂诺和费雷到场做时装发布,让中国人近距离被国际时尚的影响力所震撼;20年后,例外、波司登、江南布衣等中国服饰品牌也在国际舞台上闪亮,让世界直观地感受了中国风、中国梦。

让春风来得更欢畅、更猛烈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