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 上下游联合推广显成效
本届纱线展上,由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北京铜牛集团有限公司、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等数十家企业组成的新一代聚酯(仿棉)纤维的展示厅里可谓人山人海,具有高品质、高功能、低能耗和低排放特征的新一代仿棉聚酯纤维系列化产品“逸棉”吸引了众多前来参观的观众。“逸棉”是这数十家企业共同推出的产品,该产品是运用结构可控的共聚酯连续聚合、形态性能可控的纺丝和新型纤维纺纱、织造、染整等关键技术集成开发而成。
据了解,“逸棉”系列化产品具有棉的外观手感,可常压染色,具有亲水性,根据使用要求,可以具有抗菌、抗紫外或阻燃等功能,同时具有低碳环保等特性,可应用于家居内衣、运动休闲、职业工装和牛仔领域。
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在超仿棉产品的开发上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在本届纱线展上,展出了“逸棉”下的子品牌“蕊棉”。“蕊棉”属于高亲水聚酯长丝,它结合了天然棉纤维和化学纤维的优点。它引入改善柔和光泽的纳米粉体,并应用特殊的加工工艺形成多重截面和结构的蕊棉纤维,具有棉的柔和和光泽,触感比棉更柔软。
为了打开市场,苏州金辉与北京铜牛集团、鲁泰纺织等多家应用企业联合用最终产品说服市场。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齐元章介绍,鲁泰目前已开发出易染型仿棉、亲水细旦仿棉、亲水抗紫外仿棉等三大系列30多个花色产品,并制作了面料样品和衬衣向客户推销,得到了客户的一致好评和认可。尤其是在日本市场,客户对仿棉面料的特殊优势非常感兴趣。
东华大学教授王华平曾经说过,一种纤维产品的开发推广,一定需要上中下游产业的联合再进入市场,才能够得到消费者认可。“逸棉”也正在按照这个模式推广,相信不久的将来,能有更多的“逸棉”进入消费市场。
剖析 聚集行业智慧
为集全行业力量开发超仿棉产品,2011年,化纤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承担了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超仿棉合成纤维及其纺织品产业技术开发”项目,旨在提升我国聚酯行业技术水平,实现多功能、高品质、低能耗、低排放的新一代聚酯(仿棉)纤维的大规模市场应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本届纱线展举办的“新一代聚酯(仿棉)纤维产品及技术推介交流会”上,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聚酯纤维室主任金剑介绍说,经过两年多的共同努力,项目进展顺利,亲水柔软系列中的亲水易染、高亲水以及吸湿速干系列中的亲水细旦3种新型仿棉聚酯纤维已具备产业化能力。这些产品攻克了在线添加、连续聚合、新型染整技术等关键共性技术,初步建立了评价体系,并制定出纤维标准初稿。“目前这3种产品已经进入市场推广,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金剑说。
除此之外,各项目承担单位也陆续向市场推出了“超仿棉”合成纤维,如东华大学和苏州金辉纤维新材料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高亲水聚酯长丝、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和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亲水易染短纤、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和江阴华宏化纤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亲水抗紫外短纤、桐昆集团开发的微细旦亲水聚酯长丝等。苏州金辉还与其他研发单位推出了“蕊棉”、“百酷棉”、“冰虹丝”等几个超仿棉品牌。
对于该项目下一步的工作,金剑介绍说,下一步在技术开发上,将重点突破制约工业装置运行的技术问题以及提升纤维性能和优化纺织染整技术。在市场的应用上,将针对不同的应用要求确定产品的指标,尽快建立评价体系与标准化,并打造可信赖的市场品牌,加快推广运用。
“我们还将进一步加强上下游的衔接和合作,协调企业之间的结算价格,保障先期投入大的企业在后续推广中的利益,共同推进产业链、价值链的建设,并推动新一代聚酯(仿棉)纤维及纺织品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金剑表示。
思考 规范准则亟待完善
然而,在欣慰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尽管超仿棉产品开发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开发和利用上仍需要不断的改进和进一步完善。
“目前,超仿棉的科学定义不明确,产品缺乏必要的规范。由于工艺方案不同,相应的仿棉产品技术指标就会相差很大,无法制定统一标准。”王华平指出针对目前仿棉技术与产品开发现状,建议有关研究机构,应加强基础研究,建立纤维多重结构与制品性能构效关系数据库,明确加工技术体系,明确产品的科学定位和目标,保障仿真纤维及制品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制定仿棉功能测试方法与指标,规范市场行为奠定科学基础。
“超仿棉产品的技术指标应包括光泽、手感、舒适性、洗可穿性四大类,同时在仿棉基础上,可以发挥聚酯聚合与纺丝及纺纱与面料可设计与加工的可控特征,开发功能性仿棉制品,提高附加值。”王华平说。
与此同时,齐元章也建议,对超仿棉产品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开拓市场,将其作为一个品牌来销售,增加接单量,并从而更加有利于超仿棉产品的发展。
专家视点
目前,超仿棉的科学定义不明确,产品缺乏必要的规范。建议有关研究机构,应加强基础研究,建立纤维多重结构与制品性能构效关系数据库,明确加工技术体系,明确产品的科学定位和目标,保障仿真纤维及制品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制定仿棉功能测试方法与指标,规范市场行为奠定科学基础。
——东华大学教授王华平
在技术开发上,超仿棉技术应重点突破制约工业装置运行的技术问题以及提升纤维性能和优化纺织染整技术。在市场的应用上,针对不同的应用要求确定产品的指标,尽快建立评价体系与标准化,并打造可信赖的市场品牌,加快推广运用。
——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聚酯纤维室主任金剑
行业资讯
天津石化成功研发两款化纤新品
天津石化化工部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同研制的多功能精仿毛和复合功能聚酯短纤两新产品,日前通过中国石化技术鉴定,产品获得客户一致好评。
天津石化化工部新品开发车间拥有一条以多功能纤维为基础品种的柔性化科研开发生产线,可生产聚酯细旦及各种功能性差别化涤纶短纤维。他们与北京服装学院合作,针对改性聚酯与PTT共混纺丝制备仿毛纤维过程具有可加工性的特点,对其分子结构进行设计,生产出与羊毛性能相当,强伸性、弹性、立体卷曲性优良的精纺仿毛纤维。同时,还采用分子结构设计和有机、无机改性剂协同作用的方法,解决了功能性粉体分散难的问题,实现了聚合反应速率、分子量、纤维超分子结构与形态结构可控,生产出具有吸湿排湿、抗静电、抗紫外线、抗起球复合功能的聚酯纤维及其织物。(王锋)
山东华鸿高品质涤纶纤维项目即将投产
近日,在山东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项目区,山东华鸿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4亿元的高品质涤纶纤维项目已经进入9个单体建筑的地上建设阶段,目前正在紧张施工。
据悉,山东华鸿涤纶纤维项目一期工程投资7亿元,年可生产涤纶纤维20万吨,随后将进行年生产涤纶纤维40万吨的建设,届时华鸿纤维将成为我国北方规模较大的涤纶纤维生产基地。山东华鸿纤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今年项目建设开工总面积10万平方米,预期到八月中旬所有车间和成品仓库封顶,年底前进入试生产。(康钰)
蓝星成都新材料拟建芳纶技改项目
蓝星成都新材料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24245万元,建设2000吨/年芳纶1414技术改造项目。目前该项目已进入环评公示程序。
该项目将技改聚合纺丝主厂房、溶剂回收框架、废酸处理、罐区利旧;新增PPDA精制车间和TPC精制车间;新建纺丝厂房、液氮汽化装置。(马涛)
龙福环能将组建再生涤纶研发中心
近日,山东省龙福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山东省再生涤纶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批准,进入正式组建阶段。研究中心组建期为三年,组建期满将按规定进行验收。
研究中心旨在培养并聚集一批高素质的工程化技术带头人和技术骨干,建设优良的工程试验条件,促进产学研用结合,提高科技成果的成熟度、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带动相关行业或领域的技术进步,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