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建设纺织强国的第一资源。中国实现纺织强国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的过程。而实现过程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
去年,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正式发布了《建设纺织强国纲要(2011~2020年)》。从内容上看,《强国纲要》分别从科学技术、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人才等四大方面指出了积极创造我国纺织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中的新优势。然而,在实现前三者的过程中,归根结底还要解决人的问题。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会长王天凯指出,纺织人才强国建设是实现纺织强国的根本,纺织行业在人才培养当中,必须加快改革,完善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真正营造起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环境,在充分依托现有院校交流功能,构建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的同时,充分挖掘资源,构建多层次的在职人员培训基地,以及促进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区复合人才的培养。
对于纺织人才战略,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名誉会长杜钰洲曾作过这样的阐述:在新时期,我们必须努力改善纺织人才结构,造就一批行业领军人才,培养一批国际国内知名品牌的企业家领军人物,培养一批纺织行业卓越科学家、高校学科带头人、行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领军人物,培养一批引领行业设计队伍成长的设计大师、文化创意人才。充分发挥教育功能、培训功能,努力创造干中学、快出人才的实战环境,努力造就大批优秀企业家、卓越设计师、卓越工程师、高水平企业营销管理团队及宏大的高技能职工队伍,以造就结构优化、实力雄厚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已成为全社会、全行业的共识。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会长倪阳生表示,目前,纺织工业所面临的紧迫课题是:如何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战略与纺织工业的强国建设相结合,充分发挥人才教育对纺织工业二次转型与提升的作用。各个层次的科技创新型人才,将是未来纺织工业转型提升的“第一资源”。
从行业发展趋势看,中国纺织工业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中国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主任冯国平认为,人才是纺织工业在“科学技术”、“品牌建设”、“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升的基础。
在纺织行业,行业领导、专家学者们都一致认为,充分发挥人才作为纺织产业第一资源作用的前提是,人才战略的“根基”地位不可动摇。
建设纺织强国,必须站在“人的角度”。《强国纲要》明确了纺织强国的人才目标;造就一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活力旺盛的纺织工业人才队伍,规模以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重达到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重达到26%。
毋庸置疑,建设纺织强国的决定性力量是高素质人才,而不是廉价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纺织行业现有职工2000多万人,规模以上企业职工1160多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8%。从2000年到2010年,纺织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1.9万户增长到了5.6万户,截至2012年底,这一数字还在不断扩大。这表明我国纺织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数量保持了大幅增长的势头,包括大批工程技术人员和企业管理人员,以及企业领军人物、技术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优秀服装、纺织、家居产品与环境艺术设计师,国家和省市级重点试验室、工程中心及企业的科研骨干。
然而从另一个层面看,自金融危机后,中国纺织业正经历全面转型,在此过程中,整个行业都面临着人才短缺、人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企业人才流失等严峻现状。尤其是伴随着产业发展形势的调整和转变,我国的劳动力正在从过去的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
就纺织行业而言,农民工占全行业就业人员的80%,且第一代农民工正逐步退出就业一线,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行业的主要就业群体。新生代就业群体价值观的不同,成了行业企业亟须面对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一现象,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孙瑞哲给出了建议,他认为,只有了解员工的需求,为其提供相应的工作待遇和发展空间,才能吸引更多的人为纺织行业作贡献,从而进入人员培养和使用的良性发展轨道。
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的问题,实际上反映出当下我国人口红利日渐消失过程中,有效劳动力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供给矛盾。有调查显示,农村第二代、第三代青年劳动力在就业时,更倾向于选择体面劳动,劳动强度低的行业。在这种新的变化之下,企业的转型实际上落到了解决每个人的现实问题层面上来。
此外,随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纺织行业所承载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它不仅是中国战略型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产业用纺织品领域,体现出高技术内涵,而且是与民生、社会发展相关联的,甚至被看作是推动中国时尚产业在国际舞台上立足的重要力量。因而,从行业环境改变时产生的每一个具体问题入手,站在“人的角度”进行分析与应对,才能充分发挥《强国纲要》提出的人才战略新优势。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的、需要从点点滴滴做起、积跬步至千里的工作。这一点,已从纺织行业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的具体工作中可见一斑。
在发达国家逐步向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回归,东南亚国家将纺织工业作为主导产业的竞争态势下,纺织人才更将成为行业转型升级的“稀缺资源”。未来,作为纺织工业科技创新的推动者,科技创新型人才对产业结构调整、跨产业资源融合的杠杆与支撑效应将不断显现。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化的过程中,创新型人才将起到催化剂的作用。
在倪阳生看来,纺织行业人才培育,首先是要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也就是技能人才的培养。无论设计的方案多么优秀,创意多么出众,最终还是要转化为产品和商品,技能人才是实现这一转化的关键。为此,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着力推进各种职业教育培训计划,旨在加速中国纺织服装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首先是举办技能大赛,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共有十多个大赛,这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各个学校的支持和重视。技能大赛主要关注学生的动手能力甚至综合能力,同时,通过比赛颁发给学生职业资格证书,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技能大赛设立的项目,都是将来学生就业会遇到的。所以,技能大赛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很多学生甚至不惜牺牲自己假期时间进行准备。
不得不提的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它是纺织类院校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有利抓手。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自2010年启动以来,很多纺织高校加入到试点计划,并在各学校启动实施。当然,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也并非一帆风顺。这个计划需要校企联合,并采用“3+1”模式,即三年理论学习,一年实践经验。在一年的实践中,企业要配备相应的工程技术人员为学生做指导,因此,企业就面临着接待这些学生时所产生的各种显性和隐性的成本。但倪阳生认为,企业应当从大局出发,从支持纺织行业整体发展的角度来看待问题,这样企业才能够有足够的积极性参与到这项工作当中。
纺织服装人才的培养需要方方面面的力量。以前很多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都有教育处,主要以开办夜校等形式负责对本厂职工进行再教育,现在这种情况已经非常少了。不过,有些企业正在逐步恢复这项工作,为职工开辟了再教育的平台,如:山西五环、山东如意、安徽华茂等,都是这方面工作的佼佼者。还有部分企业,采用依托学校、给某一个班级冠名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培训,让学生能尽早适应毕业后的工作。
倪阳生表示,整个社会正在向学习型社会的方向迈进,这对于推动包括纺织行业在内的高素质产业人才队伍建设有着重大意义。
落实《强国纲要》提出的人才战略,应从行业现实的人才需求缺口切入。从目前行业和企业急需的人才类型看,商业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具备纺织服装特色的电子商务人才以及创业型人才最为缺乏。
人尽其才,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这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一环。作为我国纺织行业内唯一的国家级人力资源公益服务机构,中国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承担了推进我国纺织服装行业人才信息服务交流方面的工作,在实现我国纺织行业人才素质提升与合理高效流动、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推进行业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服务纺织服装行业转型升级,为行业提供充足人力资源支持,中国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开展了“中国纺织服装人才培训基地”的申报认定工作。在谈到建立人才培训基地的意义时,冯国平表示,落实《强国纲要》提出的人才战略,应从行业现实的人才需求缺口切入。从目前行业和企业急需的人才类型看,商业管理人才、营销人才、具备纺织服装特色的电子商务人才以及创业型人才最为缺乏。
事实上,仅以企业品牌建设所需要的供应链整合、产品流通、市场营销等专业类的人才培育为例,目前,国内纺织服装类大专院校在学科设置及教学方面还有待加强。为此,近年来,中国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专门制定了以流通人才培养为重点的发展计划。2012年,中国纺织人才交流培训中心与天津工业大学、盐城纺织学院、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等大专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培养综合型的纺织人才。
对于国内现行的专业院校人才教育体系,东华大学服装及艺术设计学院艺术设计学部主任卞向阳认为,国内的大专院校有必要加强对综合学科课程的设置,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尤其是在现有的纺织、服装类专业课程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习和企业经营管理、产品营销、市场流通等方面有关的知识。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于转变人才培养体制的呼吁由来已久,不论是在各高校还是产业界,有不少人认为开展大学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模式能改变上述困境。从过去的为制造业培养人才到今天为市场、品牌企业培养人才,这种思维意识层面的转变,实际上也是实现人才强国的一个重要体现。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推动我国由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全行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纺织工业正在迎接人才辈出的明媚春天。
结束语
本刊自3月初开始推出“迈向纺织强国”系列述评栏目,到本期为止,五期述评已全部登载完毕。整个栏目在策划实施过程中,受到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得到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栏目推出后,立刻在行业内产生了很大反响。有不少读者来信表示,建设纺织强国,其实就是纺织行业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实际行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纺织强国就是“中国梦”中雄浑壮丽的一幕。
让我们以十八大精神为指针,努力完成纺织强国纲要中提出的各项具体任务,在迈向纺织强国的征程上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