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做哪类工人?

2013-12-29 00:00:00李芳
纺织服装周刊 2013年13期

不久前BBC报道,一项超过11.6万人参加的英国阶级调查显示,目前英国按经济、社会及文化资本划分为7大阶层,分别是精英、富裕中产、技术中产、新富裕工人、传统工人、应急服务工人以及不稳定的无产者。在这里,英国将工人分为了三个阶层,新富裕工人、传统工人以及应急服务工人。在我国,除工厂管理层外,其余的人一般统称为工人。而坊间也仅是将其简单划分为操作工人和技术工人。英国将此细分化,能给予工人更加清晰的定位,鼓励工人能不断提高新技术,提升自身能力,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被人们冠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针织业正在逐步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以往车间内工人多于机器的现象也得到改观。拿袜业企业来说,全自动电脑织袜机的普及以及性能的大幅度提高,极大地减少了用工成本,以往一名工人看10台机器,现在一人可以看20台、30台,甚至50台,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国外纺织企业一线流水线上,甚至已经出现机器人代替人工的情况。

一方面是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的长足发展,另一方面是劳动力成本不断的攀升,迫使企业转型升级。所以,技术工人的短缺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桎梏。

近年来,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指导下,中国针织工业协会联合针织企业举办了一系列比赛,挖掘技术能手,鼓励工人提高自身技能。2012年全国纺织行业“龙星杯”横机工职业技能大赛从全国30万横机工中挑选能手,可谓是万里挑一,参赛选手不仅在赛事中发现了工作中的不足,也提高了工作动力。4月2日,2013年全国纺织行业“润源杯”经编工职业技能竞赛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次大赛举办目的除推广国产先进经编设备外,更能激发经编工提高“学知识、练技术、比技能、创一流”的热情,提高职工技能水平和整体素质。无论是哪种赛事,相信都能在工人中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

尽管国内对于工人的划分并没有英国那样清晰,但是随着国内针织业的飞速发展,在工种分配上更加细分化,也就需要更多专业人才。只有不断提高个人专业技术以及整体素质,紧跟时代的步伐,才能避免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