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企业内部控制中的授权审批控制

2013-12-29 00:00:00孟杏花
经济师 2013年4期

摘 要:授权审批控制是企业内部控制要素中控制活动的一个方面,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文章对时下国有企业所面临的授权审批控制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剖析了导致授权审批控制出现缺陷的主要原因,并给出如何科学规范授权审批控制的建议,以期为提高企业内控制度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 缺陷 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66-02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五个要素,授权审批控制是控制活动中常见的控制措施之一,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企业必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避免因授权不合理、权限不清晰、责任不明确等原因给企业生产经营造成重大损失。

一、国有企业授权审批控制现状

近年来,多数国有企业非上市公司组织架构设计都设有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但由于国企的特殊性,一般还设有党委会、纪委。纪委和审计部门分担了监事会的一些职责。一些中小型国有企业则不设董事会,领导班子由总经理、党委书记、党委副书记、分管安全、生产、经营等工作的副经理组成。各分管领导下设相关专业部门,专业部门工作职责根据常规业务隶属关系制定,各分管领导对分管工作有一个大致的分工。但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有许多业务需要各部门协调配合,由哪个部门主抓,各部门职责如何划分。就具体业务而言,各级领导和职能部门的权限具体如何划分,在国有企业普遍存在分工不细、职责不明确、程序不清晰等现象,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决策链条过长,严重制约了企业的科学发展。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授权审批控制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企业管理层和决策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分析研究的关键问题。

二、导致授权审批控制出现缺陷的主要原因

(一)治理结构形同虚设,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

内部控制治理结构的设置,应该区分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自的职责权限,实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制衡机制。董事会负责监督管理层,监事会监督董事会。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主要领导的主观判断和主观意愿成为各级领导和部门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否合理和具有可持续发展往往不能得到充分的论证。董事会没有完全独立于经理层;董事或分管副经理对于自身的权利和责任没有明确的认知,部分领导不具有足够的知识、经验和时间来勤勉、诚信、尽责地履行职责;监事会对董事会的监督在具体执行中形同虚设。上述因素共同导致缺乏科学决策、良性运行机制和执行力,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内部机构设计不科学,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不明确

企业没有充分考虑经营业务的性质,按照适当集中或分散的管理方式设置内部机构,导致权责分配不合理,部分机构重叠,职能交叉或缺失,遇到需要决策的重大问题,既要层层上报,又没有专业的团队来实际调研考察,导致推诿扯皮,运行效率低下。企业缺乏对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组织的运行流程的全面详细的规定,缺乏对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的权限的明确制度规定,对授权情况没有正式的记录。在实际运行中多了人为操纵的可能性和决策的随意性,给企业的发展埋下诸多隐患。

(三)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监督机制

企业内部审计的范围主要包括财务会计和内部控制检查。但审计机构在日常工作开展中对内部控制的检查、监督非常有限,尤其对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的评价、监督,缺乏有效的措施,董事会、经理层及公司其他内部机构在内部授权审批控制的效果评价中,缺乏完善的评价、监督机制,即使出现缺陷也很难被发现和修正。

(四)授权审批控制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影响企业经营决策

企业没有建立科学的授权审批控制信息传递机制,信息传递不通畅、不及时,内部各管理层级之间、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不能及时掌握经营管理和内部控制的重要信息并进行应对,可能导致管理出现漏洞,决策失误,相关政策难以落实。

三、科学规范授权审批控制的几点建议

授权审批控制要求企业根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规定,明确各岗位办理业务和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建立授权审批体系,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严格控制特别授权。对于重大的业务和事项,企业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审批或者联签制度,避免个人单独进行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合理、有效的授权审批控制是企业实现科学管理,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决策失误的重要保障。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完善治理结构,明确常规授权和特别授权的具体业务内容

国有企业由于其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导致计划经济的痕迹还存在于企业的管理运行当中。就治理结构而言,从形式上看,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一应俱全,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部分机构职能交叉,履职情况缺乏监管,使企业的高层管理处于日常无监督,完全靠企业外聘事务所来履行事后审计,或者依赖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给企业管理埋下隐患。

国有企业应当充分调研企业各层次管理人员意见,借助专业咨询机构的力量,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正确履行各机构职责,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服务的良性循环机制。根据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建立授权审批体系,编制常规授权的权限指引,规范特别授权的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按照事件、业务性质分类,明确分别需要上经营决策会议、党政联席会议、项目论证会议、全体干部大会的具体业务和事件,增加专业人才参会表决的详细规定,降低由于领导专业知识不足给决策带来的风险。以文件的形式下发至企业各个机构,并在内部网络平台上公开,限期办结,做到事事有据可依,程序清晰,授权清晰,提高企业授权审批控制质量。

(二)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业务流程等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在人、财、物、产、供、销等一系列业务活动中涉及大量的信息收集、决策等活动,这些活动既有侧重性又有连贯性,需要分部门确定工作职责权限,理顺业务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为了避免职责不清、业务流程不清晰影响企业工作效率,需要按照企业经营性质合理设置相关职能部门,并制定详细的有关部门职责权限、业务流程的管理制度,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机构,并在内部网络平台上公开。要细化部门衔接的工作的职责,明确各部门传递资料或信息的办结时限,避免相互推诿、扯皮现象。

(三)建立授权审批控制活动评价体系,进行有效监督

企业建立了授权审批体系,还应当由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权力机构定期对授权审批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企业可以成立专门机构作为内部控制评价部门,也可以授权内部审计部门负责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进行有效监督,促进授权审批控制制度的不断完善。

(四)畅通信息反馈渠道,不断修正授权审批控制缺陷

为了及时、准确地收集企业授权审批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信息,企业应当建立便捷、通畅的信息反映渠道,使员工的建议、企业内部各层级之间的办事效率评价信息、重大事件的进展等信息能够畅通地传达到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并定期汇总信息,针对不同的问题或缺陷,对需要调整的授权审批制度或权限进行调整,不断修正授权审批控制缺陷。

总之,授权审批控制是从企业高层管理入手加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途径,合理的授权审批体系可以为企业创造一个既简约又相互监督的良好工作环境,可以大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和决策风险,提高决策的成功率,为企业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高级会计实务科目考试大纲.2012

2.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财会[2008]7号

3.朱子云.中小企业授权审批控制制度.中国价值,2008

4.施翼为.试论如何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J].中国酿造,2008(20)

(作者单位:西山煤电万隆实业分公司 山西太原 030053)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