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商业银行的监管工作

2013-12-29 00:00:00黄玲玲
经济师 2013年4期

摘 要:面对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如何采取策略,有效控制和防范金融风险,保证金融经营安全,避免因金融动荡而引发经济危机,已成为金融部门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探讨如何加强监督工作,以实现银行业务的安全性和效益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 监管工作 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F83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209-01

一、运用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指导监管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银行内各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种风险的通盘管理,将各种风险的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对各类风险根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和评价,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首先,董事会及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制定明确的市场风险政策,必须清晰地知道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是什么,承担风险的依据是什么,必须在风险能够控制的条件下,去操作和经营业务,贯彻收益和风险相匹配的原则。其次,高级管理部门本身必须具有明确有效的总体风险管理体系,监督所有单位的业绩。风险管理必须融入银行业务计划,对每一业务单位制定适当的政策。数量分析必须与管理经验、主观判断互相补充,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再次,一般职员也要充分认识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切不可只完成任务不考虑后果,商业银行应强化对普通员工进行风险意识的教育,把风险管理的关口前移。

二、依照法律进行监管

根据国际银行监管的实践和我国银行监管的发展方向,借鉴国际金融监管经验,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的相关要求,以《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票据法》、《担保法》等法律法规为基础完善监督细则规定,增强法规的可操作性,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要按照审慎监管的原则和要求,设计适合风险监管的监管措施,对不同的监管对象采取灵活多样的监管手段和措施是未来商业银行监管发展的方向。

三、根据信息透明度实行有效监管

一是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对社会公众信息披露不透明,导致投资者缺乏了解银行的资产质量和经营状况。存款人对风险判断的模糊,难以正确选择其投资方向,使银行经营管理失去社会监督。二是信息披露与透明度的法律要求不明确。商业银行信息的披露随意性较大,透明度较低。监管机构应对商业银行必须披露什么信息、向谁披露、如何披露等进行严格界定,并监督其执行。三是银行与客户信息的非对称性。由于银行与客户信息的非对称性和企业客户对事物认识的局限性,使银行的经济活动存在不确定因素,特别是民营企业,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许多财务信息失真,使有效监管失去基础。所以提高企业和银行财务信息真实性和透明度,是政府和银行监管工作的基础。

四、凭借良好的社会信用进行监管

一个良好的社会信用,可以大大提高市场主体对经济活动预期的可靠性,降低交易成本,降低经济交往及资金融通中的信用风险。银行监管是通过对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盈利性、资本充足性和经营规范性的监督,有效防范、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稳健运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良好的社会信用秩序支持。如果信用关系恶化,借款人赖债不还,以种种方式逃废银行债务,银行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都会爱到严重威胁。在目前我国社会征信机构不发达的情况下,金融机构要成立专门的信用评级部门,对所有申请贷款的客户群进行信用评定,可以根据客户审批贷款的大小额度,建立大客户、中客户、小客户信用打分标准和个人信用打分标准。收集客户详细的信息资料,建立客户信息档案,每年的信用评定打分结果可通过银行同业公会和当地银监局系统进行信息交流,建立客户信用信息交流制度,对不讲信用的企业和客户要对其亮红灯或列入限制的“黑名单”,共同限制其贷款;对守信用的好客户和企业要对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和贷款支持。

五、依托先进科技实行严格监管

在监管路径上,走科技监管之路。要加大对监管的科技投入,在成效检验上,建立监管指标的考核机制。要根据各金融机构的不同特点,制定银行、保险、证券业量化指标与考评机制,提高金融业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在监管方式上,注重合规性监管与风险性监管的协调统一。在改进和提高现场监管的效能上,以合规性检查为前提,以风险性监管为主题,同时借助外部审计师、外部会计师、律师和外部评级机构等中介力量,对有问题的机构进行重点监管,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六、建设高素质监管团队实施严密监管

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银行监管工作的水平。监管者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高超的协调能力是进行有效银行监管的重要条件。金融监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决策到执行,监管效率的提高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复合型的监管人才。为此,监管部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现有的监管人力资源和管理体制大胆进行改革,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求稳怕乱、瞻前顾后的思想,树立任人唯贤、重视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观念,鼓励人才脱颖而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建立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建立完善人才培训网络,适应日益复杂的金融形势,应对各种挑战。

七、运用先进的内控文化使监管工作坚持始终

内控文化是监管工作的灵魂,文化是做好监管工作的精神支柱。要切实把各项规章制度渗透到各个业务岗位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操作流程中,培养和形成“视制度如生命”的内部控制环境和文化。利用多种形式认真开展警示教育活动,用典型案件教育职工,使大家清醒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严峻性,自觉防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抑制不正之风和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要把各要害岗位的制度落实和案件防范作为考核单位“一把手”和主管行长、部门负责人的重要目标,同其政绩考核、晋升、奖惩等直接挂钩,使各级领导干部与其所主管的要害部门工作形成“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风险共同体。

参考文献:

1.闫果棠.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于我国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J].生产力研究,2006(8)

2.杨海英,马妮.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策略选择[J].金融经济,2010(5)

(作者单位:温州银行 浙江温州 325000)(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