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文章通过深度剖析校园文化的内涵,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和目标及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提出了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走内涵发展之路,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妥善处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推动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对策路径。
关键词:高职 校园文化 科学发展观 软实力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54-03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并强调:“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为以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高校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高校竞争的根本必然是校园文化的竞争,校园文化作为核心竞争力的核心层次,已经成为影响高校竞争力的一个决定性因素。
一、深刻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把握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和目标
校园文化是高校师生特有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心理素质等精神因素,以及校园环境、教学设施、活动空间等物质因素和有特色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人际交往方式、各种主体社团活动等活动因素共同形成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对于形成优良的校风、学风、工作作风和激发创造力、增强凝聚力、弘扬主旋律,可以产生一种良性互动作用,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精神和大学品牌的重要体现。
大学校园文化可分为物质、制度、行为、精神四个层次。四个层次的育人功能有所不同,其中物质文化层次侧重于服务育人,制度文化层次侧重于管理育人,行为文化层次侧重于实践育人,精神文化层次侧重于教书育人。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校园文化具有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所共有的特征。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教育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构成高职院校办学实力、活力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校园文化作为软实力,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新的竞争点和增长点。但高职院校的定位是地方性、行业性很强的“职业型”,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是培养第一线需要的技术技能型、知识技能型、复合技能型人才,其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出职业特征、职业理想、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态度、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因此,高职院校要注重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增强高职校园文化育人功能,创新文化发展,实施人才培养新战略,大力普及寓教于乐的第二课堂活动,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位,提前与企业文化对接。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很多校园文化活动都仅限于在物质上进行的,活动的目的仅仅是使学生高兴而已,并没有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的精神意义的追求,为搞活动而搞活动,实际效果并不大,没有给学生留下什么。仅仅是将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而已,重娱乐,轻效果。学生的大学精神淡化,缺乏正确的引导,宣传和教育没有跟上。
(二)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层面
学校往往将校园文化建设附属于学管部门,着重强调控制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以及改善生活、学习条件的物质功能上,把校园文化建设等同于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操作实施,限制了校园文化功能的发挥。
(三)缺乏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系统的理论研究和规划
没有将校园文化建设与教育教学很好地结合,缺乏必要的设计和总体规划,使校园文化建设在目标、任务、方向、措施、队伍建设等方面表现出盲目性、临时性、应付性,使很多部门游离于校园文化建设之外,缺乏集体性和统一性,参与度不高,效果不好。
三、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思考
创建和谐社会的首要条件是科学发展,而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则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对于高职院校来说,校园文化建设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培养知识经济条件下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以提高他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义,走内涵发展之路,推动校园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内涵建设既是教育部评估专家组对高职院校提出的整改要求,更是高职院校提高竞争实力、实现提档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必须坚定走内涵发展之路,努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综合办学实力。
一是要加快制度化建设步伐,积极推进规范化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全力提升高职院校办学内涵,巩固评建工作成果;二是要坚持以强化教学管理为重点,以质量工程建设为手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三是要切实加大改革调整力度,不断增强办学活力和发展后劲;四是要切实推进多点支撑发展战略,不断增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要切实推进特色发展战略,努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品牌效应;六是要切实加强形象工程建设,努力提高高职院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七是要切实实施外向发展战略,努力提高高职院校的外向度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八是要切实建立和完善保障机制,促进高职院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九是要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不断增强全体干部职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师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灵魂和核心,是构建高校校园文化的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培养人才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牢固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思想,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以人为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也是高职院校提档升级的软肋所在,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引人、用人、留人、培养人的机制。特别要重视和关心青年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着力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为他们的学习培训创造条件,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新环境和新平台。进一步增加资金投入,围绕专业建设与发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推进教师学历提高工程、双师建设工程、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青年教师提高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工程,加大企业技术工人和能工巧匠的引进力度,加强教师赴企业培训学习、富余学科教师专业转向培训的工作,着力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双师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专兼结构,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2.以人为本,树立“三为”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三为”理念,积极为学生服务。通过帮扶贫困学生、开展爱心捐助和勤工助学、开辟绿色通道、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搞好后勤服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等措施,为学生生活上解困、经济上解贫、心理上解惑、学习上解压、文化上解渴、就业上解难,确保每名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德能兼备、身心健康的姿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3.以人为本,积极为师生员工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以解决师生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重点,倾听师生声音,了解民情民意,关注弱势群体,加强交流沟通,着力解决师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实现师生之间、干群之间、同事之间、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促进校园人际和谐。
4.以人为本,重在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是校园的主体,也是接受教育的对象。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既要培养学生实践技能和就业能力,又要培养学生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品质,因此,德育工作仍然是高职教育的首要任务。高职院校要建立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机制,有效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荣辱观教育、诚信教育、法纪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德能兼备、品学兼优的创新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三)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方面。具体体现在师生的价值观、精神境界和精神风貌、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教风与学风、学生社团、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环境布局、绿化美化等诸多方面。开展校园文化建设,营造高品位文化氛围,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载体和创建渠道。
1.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实现环境育人。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高雅人文的校园环境建设,充分利用校区建设这一契机,凸显特色,合理规划校园布局。教学区、活动区、生活区的设计各具特色,相互辉映,每个角落都成为学生学习、探究、实践的园地;张贴的名言警句,校训、校标,体现严谨治学、勇攀高峰的文化主题;校园规划、净化、美化、绿化等“四化”建设品味高雅,环境优美。这无声的一切,都在诉说着师生的审美能力,办学水平;这无声的一切,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影响着学生、陶冶着学生、提升着学生。
2.以制度建设为载体,形成学校制度文化。加强制度文化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其目的是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文化来内化。近年来,高职院校致力于各项规章制度的建立,体现了三个特点:“全”,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细”,内容具体明确,操作性强;“严”,纪律严明,赏罚分明。从而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有利于营造一种公正、公平感,有利于形成正义向上的校风。
3.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和谐校园。通过大学生文明修身承诺活动、培养大学生的尊师、爱校、敬老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通过大学生学术科技活动着力培养学生科研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各种文体艺术活动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拓展学生素质;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生社团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及通过校报、学报、广播、网络、宣传橱窗等宣传渠道,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逐步营造良好、和谐的文明风尚、文化氛围和学术氛围,培植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校园沃土,促进环境氛围的和谐和文化精神的和谐。
4.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提炼校园精神。校园精神文化是指在学校发展中逐步形成的得到师生认同并自觉遵守的、比较稳定的、有自身特色的价值观念、理想追求、道德要求、行为规范、办学理念和历史传统等。高职院校要不断提升理念,培养和形成文明、进取、创新、和谐的校园精神,开展以教风、学风和机关工作作风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校风建设。
一是以校歌、校训、校徽为载体,体现高职院校特色、凝聚人心、激励师生员工弘扬传统、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增强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努力使学校的办学方针、发展理念、校园风尚、人文精神在和谐的环境下演变成全体师生共同的追求,内化为自觉的行动,不断推动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是以“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党风党纪、廉政廉教等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干部职工的廉洁意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完善监督机制,积极推行责任追究制和问责制,坚决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促进高职院校党风廉政建设。四是以校企合作为载体,建设富有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即职业性。高职院校在定位和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应更加突出地考虑培养目标和成长方向对高职学生群体的要求,应坚持走校企结合之路,抓住企业文化和大学文化的结合点,努力建设融大学文化和企业文化为一体的高职校园文化。首先,引企业进校共建校园文化。其次,广泛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推行“工学交替式”培养模式,提供全仿真实习见习环境,让学生身临实境,全方位“亲密接触”实际工作岗位。第三,引企入校,“移植”优秀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要求,开展完全意义上的“订单培养”,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的“零距离”。
(四)坚持统筹兼顾,妥善处理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和关系
1.要正确处理“硬件”与“软件”的矛盾。就物质文化而言,现在的校舍建筑的造型与空间布局越来越讲究,校园现代教学设施越来越完善,校园的美化绿化净化也做得越来越好,但作为精神文化的集中反映,学校的办学理念、价值追求,离现代教育对学校的要求还有不少距离,艺术教育、劳技教育及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停留在口头上、笔头上的较多,落实在行动上较少。
2.要正确处理传统观念与现代意识的矛盾。传统文化以其顽强的生命力影响着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遗产,理应发扬广大。但教育要面向未来,首先要具有现代意识,表现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上,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要着力体现时代精神,吸纳补充先进文化的营养,构建校园新文化体系,用全新的文化培育一代新人,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3.要正确处理职业文化、企业文化、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廉洁文化、公寓文化、网络文化等之间的联系,培植具有高校特色、职教特色和地域特色,丰富多彩、高雅向上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软实力,培植高职院校新形象。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北省民宗委民族文化研究课题“民族文化与校园文化耦合机制研究——湖北民族地区民族文化进校园现象探讨”(项目编号:HBMW2012018)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07.10.15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E].新华网,2004.10.14
3.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N].中国教育报,2004.12.30
4.郑杭生.关于指导思想和共同理想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6)
5.史洁,冀伦文,朱先奇.校园文化的内涵及结构[J].中国高教研究,2005(5)
6.李忠波.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运行机制的理性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11)
7.王邦虎.校园文化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王锋雷.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9.万美容.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个性特色的校园精神[J].校园文化研究,2012(1)
(作者简介:刘荣,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生,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湖北省高等学校校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随州市炎黄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职业教育、民族教育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研究。湖北随州 430074)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