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的应用

2013-12-29 00:00:00田园
经济师 2013年4期

摘 要:文章在提出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应用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应用的教学设计,即“师师”合作——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生生”合作——国际服务贸易学习小组,“师生”合作——国际服务贸易教学互动,“校内外”合作——课内外教学一体化的四种思路,总结了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应用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合作式教学模式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 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37-03

一、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应用的教学理念

(一)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及内涵

根据教学思想或理论的不同,学习内容和目标的不同,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和过程必然不同,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是基于20世纪90年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而产生的一种现代教学模式。主要强调情景创设,提倡合作学习,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在学习者原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协作学习和教学情景的创设来建构新的理解。

合作式教学模式是融合了多种教学因素和多重教学环节的立体式的教学模式,它的实现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资源动态协作等因素,即“师生”、“师师”、“生生”等不同要素的相互组合,同时也涵盖了“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的相融合。

(二)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的适用性

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决定了其非常适用于课程内容丰富而灵活,解决问题的答案是开放式的,不断发展更新的新兴课程。随着国际服务贸易相比于传统的货物贸易所呈现出的迅速发展的贸易现象,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已经成为国际贸易专业一门重要而新兴并需要不断探索的课程。该课程的认知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服务业发展与服务贸易基本理论,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背景、现状、特征、影响因素、国别服务贸易政策、不同行业服务贸易发展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课程。该课程的能力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辨能力与开放式思维,了解并熟悉国际服务贸易政策与措施,会根据实际情况熟练运用服务贸易总协定和WTO规则,解决各行业所出现的服务贸易发展的新问题。但是由于国际服务贸易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课程,缺乏像国际货物贸易那样完整统一的理论体系,对于这样一门课程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不合适的,只有采用合作式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到理论前沿,才能让学生高起点、多角度来观察行业热点问题,深化对课程的认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这是一门新兴的课程,目前国内开设国际服务贸易的高校并不多,可供借鉴的经验比较少,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在教学大纲制定、教材编写、课件制作、习题集和试卷库的建立方面,都面临很多需要探索的地方。因此,针对课程特点,以及教学认知目标和教学能力目标,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的应用体现出很多优势。

二、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应用的教学设计

(一)“师师”合作——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

“师师”合作是指改变以往一门课程由单一老师授课的形式,采取多名老师组成的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的合作形式。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的合作方式又包含教师合作性教学和教师合作性学习两种。

1.教师合作性教学。

芝加哥大学的杜威(John Dewey)教授曾提出“教师在一起工作(Teaching Team)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教育环境,教师可以担任不同的教学角色,有的与小组在一起,有的与大组在一起,有些进行一对一教学。”通过合理构建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可以使教师之间自身原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断的信息交换,改造原有的知识结构,构建新的知识、经验体系,实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并且,教学团队中每位教师的教育背景、研究专长、教学风格都有所不同,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丰富全新的教学感受,避免单一授课风格导致的枯燥无味,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多角度进行综合思考以此更深层次地把握国际服务贸易的前沿问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团队授课时,必须充分重视授课前准备、授课中互动、授课后反馈三个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在授课前制定教学计划,进行充分的讨论,在合作目标、课程计划、课堂教学与管理、评价标准等方面达成一致,明确分工,确定每个人在合作中的角色和任务,优势互补、发挥合力,优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有序、有效、灵活而不杂乱的教学效果。在授课中要及时沟通,积极改进,在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进度方面做好有序衔接。在授课后,反馈交流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反思课前设计存在的缺陷并进行修改,然后将其纳入日后的课程设计中,如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实施来检验整体团队授课的效果和个别老师出现的问题,通过改进团队教学顺序和教学角色来创设更合适的教学情景。

2.教师合作性学习。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的合作性学习主要可以通过相互听课和集体备课两种方式来进行教学信息和教学方法上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相互间的课堂听课,团队中的教师一方面能够直接从其他老师的课堂教学中获得有益的教学经验,取长补短,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更好地衔接。而集体备课可以促使教师在教学技能、教学专长、研究方向等方面实现良好的契合,可以共享多媒体课件,丰富教学案例和教学视频资料,多角度深层次创设国际服务贸易教学情境,并最终产生学习成果,如编写国际服务贸易教材、案例集等。

(二)“生生”合作——国际服务贸易学习小组

“生生”合作,即创立国际服务贸易学习小组是合作式教学模式的第二基本要素,也是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重要途径。学习小组中的个体可以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中的其他成员共享,通过共同的目标、差异化的认知构建知识结构,并激发个体的潜能对深层次的问题进行探究学习。学生的协作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的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包容能力、合作精神。在合作形式上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辩论、问题解决、讨论探索等多种应用模式。

(三)“师生”合作——国际服务贸易教学互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是合作教学模式中发生的最频繁也最主要的环节。在合作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学习情境的创设者,是方法手段指导者,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驱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达到主动建构知识的目标。具体来讲,国际服务贸易教学互动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划分学习小组应考虑学生学业基础、学习习惯、学习目标等差异,形成“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合作小组,并且实行“角色互换、轮流负责”的制度,如在探讨国际运输服务贸易章节时,在学习小组中选择学生A作为组长,而在探讨国际旅游服务贸易章节时,则更换学生B作为组长组织讨论和学习。这样很好地避免了“搭便车”现象,又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

2.教师分组指导。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由多名教师组成,因此可以采取一名教师负责一个学习小组的形式,避免一名老师无法和所有学生保持联系和沟通的问题,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如负责讲授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内容的教师可以指导汇报国际金融服务贸易学习小组的讨论、PPT的制作等。通过教师针对学习小组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可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也使学生个体能够从学生间的差异以及教师的指导两方面获得知识建构。

3.小组自学、组内讨论。在明确学习任务、合作规则后,要求学生独立整理、归纳已掌握的知识并列出未理解的知识,通过组内讨论、分享,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集中的个别难点,再由教师进行帮助辅导。

4.教师评价与组内评价、组间互评结合。教师对学习小组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还要结合小组集体的评价和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对小组及其个体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给与恰当评价,以树立榜样,激发竞争。

(四)“校内外”合作——课内外教学一体化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是一门新兴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践性。通过课内外教学一体化的模式,即立足课内有效拓展,融会贯通以赛促进,深入实践切身体验,才能更好地达到国际服务贸易人才培养的目标。国际服务贸易课内外教学一体化的实现路径主要有三种。

1.立足课内有效拓展。教师在讲授国际服务贸易课程内容时,由于知识点多而且不断更新,因此课内要注重为学生搭建知识结构框架,介绍将课内知识点延伸学习的方法,鼓励学生自己在课外收集资料理解应用。例如在介绍服务贸易统计方法时,教师在讲解基本理论的基础上,给学生介绍相关文献和网站,引导学生在课外以小组为单位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服务贸易统计制度及其差别等现实问题。

2.融会贯通以赛促进。在课外通过学生社团、学科竞赛与科技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融会贯通的能力。为了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中的新现象、新问题,在课外可以成立国际服务贸易研究社团,开展国际服务贸易科技论文竞赛,区域性服务贸易协定条款抢答比赛等活动,使学生提高应用能力,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紧密联系。

3.深入实践切身体验。成立服务贸易实践基地,联系服务外包公司,跨国公司等有国际服务贸易的企业,使学生课外在相应岗位上锻炼实际操作技能,对服务型企业组织机构、运营方式有更深刻理解。另外,可以带学生参观商业、旅游、通信、咨询等服务型企业,通过现场参观访谈,与企业主管人员交流,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更深刻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理论。

三、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课程中应用的教学反思

(一)重视教师团队的交流,保证知识建构的完整和有序

教师团队的充分交流直接影响合作式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特别是在采取教师团队合作授课的教学方式时,要避免因缺乏教师间的交流而导致的授课章节和章节之间的重复、孤立与矛盾,使学生出现知识建构的不完整和理解上的混乱。在整个合作过程中都需要教师针对教学目标、课程计划、课堂教学与管理、考评方式进行交流和协商,必要时随时进行调整。在实践中,笔者所在的国际服务贸易教学团队每周进行集体备课,并且在每位教师讲授本章节时,都要对上一章节的内容进行复习,提出和本章节内容的逻辑联系。

(二)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实现“师—生”的最优结合

学习小组的划分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要尽量避免好学生扎堆,而差学生没有小组的情况,教师应在小组划分过程中起到组织者的作用。同时,要避免小组合作“务虚”化,出现有小组而无合作的现象,如在布置“选择感兴趣的国别或行业分析其服务贸易状况”课题时,笔者在实践教学中发现,有些小组并不充分讨论,而是单纯一个人收集资料,一个人负责制作PPT,一个人负责上台展示的情况。因此合作学习对辅导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辅导教师能够根据学习目标和内容,帮助学生对学习任务进行分解。

(三)搭建网络交流平台,分享合作成果

国际服务贸易网络课堂是合作式教学模式在服务贸易课堂外应用的良好媒介。让教学团队中的每位教师负责一个专题的建设,包括最新理论、资料、案例的上传,负责解答本专题的学生提问。或者让每个学习小组成为一个版块的版主,通过发帖、回帖的方式进行专题版块的建设。通过网络上的讨论分享,推进合作教学模式的提高与完善。

参考文献:

1.何丽玲.任务驱动和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研究[J].成功(教育),2009(1):13-15

2.张娟.合作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课堂运用例析[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7-19

3.余靖.健美操合作教学模式对促进大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影响[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10):20-23

4.高晓清,李思思.通识教育知识观下的教师合作教学模式——一种实践观[J].教师教育研究,2012(7):30-33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国际经济系 北京 100000)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