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世纪初开始,成人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缺勤问题,文章认为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是导致学生缺勤的主要原因。文章从教学主体、教学客体、教学管理、工学矛盾四个层面探析原因,并从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成人教育管理、落实以人为本三个角度提出合理化改善建议,以提升民众的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缺勤 成教管理 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35-02
学生缺勤是成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学生是学校的另一个主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状态对成人高校学风建设至关重要。从“缺勤”现象可以折射出很多问题,既有学生的问题,也有学校管理的问题,还有社会问题。因此,从“缺勤”现象着手,加强成人教育管理、提升民众的社会责任感刻不容缓。
一、成人教育高校中的“缺勤”现象普遍存在
成人高等教育办学类型复杂,形式多样,有普通高校、独立设置成人高校、民办高校的成人教育,有党校、军事院校的成人教育;有脱产、业余、函授教育,有自学考试,也有网络、远程、开放教育。各种成人教育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准来判定孰优孰劣,虽然极大部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努力实行规范化管理,在社会上树立了比较好的办学形象,但因各级政府、有关行业系统和学校对成人教育办学及其管理理念的巨大差异,使相关学校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差异明显。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成人教育,“缺勤”现象确实普遍存在。
打开班主任记录学生出勤率的记录本,可以看到第一学期学生的出勤率最高,出勤率基本维持在75%以上,随着学习的深入开展,出勤率却在走下坡路,到毕业班的那个学期,缺勤率高达80%以上,有的老师甚至已经开始面临“一对一”教学的局面,试问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老师即使充分备课,准备了一桌子的“好菜”,却没有人来“品尝”,老师以后还会充分备课吗?那个被一对一教学的学生,看到只有他一个人来上课,他下次还有“勇气”和老师“一对一”吗?我国的成人教育到底怎么啦?笔者认为教学过程中“缺勤”是个不容忽视的大问题,“缺勤”问题解决不了,会引发一系列教学管理问题,因此必须先究其原因,才能对症下药。
二、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催生“缺勤”
(一)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
成人教育对象的年龄结构分布在19岁至50岁之间。近年来,主要集中在“85后”,而“85后”的年轻人,从小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又是以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因此性格上普遍比较以自我为中心,对于家庭责任、社会责任比较淡漠;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很多是因为小时候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步入全日制高校学习。另外,学生实用思想较重,重实训轻理论。由于学生入学基础较差,加上长期从事实践工作,对纯理论的内容缺乏兴趣,他们急于想从实训的锻炼中学到能应用于实际工作的知识。而中国的教育是课本内容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因此当学生感到参加面授课不能对其工作产生实际帮助时,缺勤率就越来越高了。此外,成人学生不是机械地接受教育的被动客体,而是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的能动主体,学生对社会、人生、事业、家庭等问题都有自己的一套看法,并且希望自己的看法得到别人的尊重,但他们的看法不一定正确,这样就造成了许多很强个性的个体。有一项调查显示,一个班级里认为学习只为了文凭的人占60%,为了学知识的占15%,既学知识又拿文凭的占25%,87%学员认为学校应该管得松点。从这个调查结果就可以看出学生主要是为文凭而学,又想轻松获得文凭,学习目的尚且如此,缺勤率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任课教师缺乏责任心
部分任课教师责任心不强,上课任意性较大也是造成学生缺勤率高的重要原因。成人高校所聘任的教师来自于校内和校外,大部分成人高校是相对独立,所聘任的校内上课教师不受系部和学校约束,而校外上课教师不受单位的约束,再加上成人高校对所聘任的教师没有一套很好的监督体系,这样就造成了对任课教师管理的难度,部分任课教师没有了管理的约束和监督,就造成了上课的任意性较大,比如上课迟到、早退现象相当严重,学生是否出勤也无所谓,点名流于形式,这些现象都比较普遍。
此外,成人高等教育的师资主要依托普教,普通高校成人教育部门很少有专任教师队伍,独立设置的成人高校虽然有独立的师资队伍,但学科专业、学历职称结构、人数等方面存在一系列不足,部分民办高校的成人教育对校外师资的依赖性很强,不能满足实际教学工作需要。近几年中,普通高校学生数猛增,高校师资紧缺现象较为突出,能够被聘用来担任成人教育教学任务的师资选择性相对较小,而师资的能力水平则差距较大;再加上评职称、岗位津贴考评对教师学历要求和科研要求的导向作用,引起高校教师考研、考博、在职进修需求急剧增长,搞项目、做课题、写论文成为高校教师们的“主业”,必须有相当的精力投入,毕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因此,这些教师在成人教育的课程任务就无法再投入更多的精力了。原来教师们还比较注意自已的形象问题、师德问题、责任心问题,况且担任成人教育课程任务也有一定课金补贴,因而上课还比较尽职;但现在课金的相对偏低对任课教师已缺乏吸引力,在缺乏监督与评价机制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对教师有真正严格的要求,成人教育任课教师教学准备不足、拿着普通高校的教案上课、网上找点东西应付、甚至根本不备课已不是个别现象。上课教师出现这种做法,学生随即产生不受尊重的感觉,学生觉得既然老师都没有充分备课,内容不够吸引人,那他又何必浪费时间坐在教室里呢?以至于上课的学生越来越少,来去随便,有时造成教师无法正常上课的恶性循环。
(三)学校自律与监管力度不到位
由于成人教育属于多层次、多类别教育模式。学生个体差异性大,教学点地域分布广泛,人少事多,教育机构很难对教学过程环节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和检查,很难保证面授期间的教学质量。此外,相当部分的管理者、教师对成人教育的认识存在观念上误区,把成人教育看作学校的边缘工作,在管理中对于成人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分散自主学习的特点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教学上沿用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学模式,没有突出成人教育的特点,信息反馈不及时、管理环节不严密、教学课时严重缩水、教学计划和制度形同虚设。
成人教育虽然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成人教育在完成学历补偿教育后进入了转型期,其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应有地位随着教育行政部门中成教专门管理机构的撤并而进一步边缘化。教育主管机关除了对招生录取、专业申报、毕业验证等环节由多个部门分头进行管理之外,成人教育的教学就得依靠学校自律了。政府职能机构对成人教育重视不够,对成人教育监管缺乏思考,对成人教育地位没有很好定位,没有统一的发展规划,没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对成教和相关成果缺乏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无标准或标准不科学、不规范;宏观调控机制缺乏,质量不高。由此,成人教育几乎完全成为学校自己的办学行为,主要靠学校自己的办学理念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当从事成人教育的学校缺乏外部监管和内部自律的情况下,学校只是一味地重视完成招生指标,而忽视教学管理过程,“缺勤”也就找到了生长的土壤,日益“壮大”起来。
(四)用工单位缺乏社会发展的担当
参加成人教育的学员中有90%以上的人员都是在职人员,且多为年富力强者,承担着较为繁重的工作任务,许多人还承受着家庭的重担,学员平时的自学一般难以有较多的时间投入,很少有人能真正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自学学时来进行成人教育相关课程的学习,因而要完成学习任务主要依赖于学校规定的教学活动,一定时间、精力的投入是成教学员完成学习任务的基本保证。但近几年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行业之间、岗位之间竞争的加剧,就业难、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使人们对现有工作岗位的依附性增强,倍加珍惜现有的工作;体制改革中企业改制的快速推进与相关配套制度的滞后性的矛盾,使大批在企业界的学员参加成人教育面授学习的时间遭遇困难。二班倒、三班倒、四班三运转等客观状况的存在,也确实让学员难以长期调班或请假。
在如此快节奏的工作中,用工单位普遍比较浮躁、鼠目寸光,一味追求产量、销售量的屡创新高,却缺乏有利于企业发展的长远眼光,缺乏挖掘员工潜力的意识,忽视人的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用工单位普遍认为读书是个人行为,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对员工读书并不反对,但一旦触及了公司利益,学员就会面临失业的窘境。学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成人教育,本来就是为了在学历层次方面上一个台阶,进而有利于自己在职业生涯中的发展,但如若为了读书,连工作都没有了,这不是和读书的初衷背道而驰了吗?所以学员们只能缺勤,以保住现有工作。
三、提高各界的社会责任感——加强成人教育管理势在必行
(一)加强师德建设,增强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
师德建设是成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中最基础的建设,教师的师德状况,直接关系到成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水平,关系到教育创新的顺利实施,更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但是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部分教师理想信息比较模糊,对教师岗位的价值没有充分认识,敬业意识淡薄,教学精力投入不够,造成备课不认真、上课无激情、教学方法单调、课堂气氛沉闷、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局面。学校应该加强教师执业道德教育,注重师德教育和师德培训,树立师德典型,进行榜样示范;加强师德监控,使师德建设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师德建设的内容很多,笔者认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使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尊重生命,注重个别差异教学。从现代教学的角度来看,大规模的流水线似的教育越来越失去了个性,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等毫无个性的所谓“人才”越来越充斥社会;复制、克隆等成了教学的常规手段。这种失去个性的教学终将使社会失去活力与差异。实践证明,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的使命是如何把学生的个体差异当作一种教育资源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从事成人教育的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倾入爱心,因材施教。
(二)学校应该建立一支责任心强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
院校应着重培养一支具有强责任心的学生管理工作者队伍。要强调学生出勤对于成人教育学风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对学生管理者的进一步培训,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学生考勤队伍。要积极全面地收集每个学生的出勤信息,使学生的出勤信息尽量做到准确无误,并能从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出现高的缺勤天数时,在进行必要的处理之前应对缺勤学生进行个别面谈,了解其缺勤的主要原因。学生管理人员在正式进行面谈前,应掌握面谈学生的缺勤记录、缺勤的原因及对缺勤产生的不良后果。在面谈时,学生管理人员应本着尊重学生的原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有先入为主的观念。要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缺勤的错误,并让学生制订出一个切实有效的改正缺勤行动计划。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换位思考、以自己高度的责任心换取学生的真心、悔改之心,在工作者的努力下,学生能真正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被老师的真心打动。
(三)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积极推进学习型企业的创建
学习型企业就是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人为本,以企业和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增强企业学习力,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为目标所架构的学习求知的目标管理体系和所建立起的能够不断实现知识转化的运行机制的现代企业。近几年,政府一直鼓励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单位等,想要充分调动全体公民学习与工作的创造力。但是到底用什么手段来激励企业来创建学习型企业、怎样激励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对企业是否是学习型企业要有考核的标准,要将标准具体量化,并且要有相应的奖励措施,比如给予学习型企业贷款利率优惠、开展学习型企业家表彰活动等,通过物质与精神上的奖励,让用工单位能重视员工的继续教育,并且实实在在地放人出来让其接受成人继续教育,从而让企业充满活力、竞争力与凝聚力。
总而言之,现阶段的中国成人教育虽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但我们也要看到,困难总是与希望并存,机遇总是与挑战同在。在管理中,管理者要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本质,“缺勤”虽然是个小问题,但要抓住细节管理,成人教育才能与时俱进,才能走得更好、更远。
参考文献:
1.顾健辉.成人高教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及其应对策略[J].江苏高教,2006(3)
2.叶吉波,吴纯纯.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办主任工作的困难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8(1)
3.邓小英,陈匡明.新时期我国成人教育的困境和发展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09(9)
4.黄荣辉.以贴近学生的教育教学体现以人为本——兼谈高职思政课教育教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J].学理论,2009(10)
5.张平.教育的智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6.盛艳波.高职院校学生缺勤模型的建立及管理对策[J].成人教育,2003(10)
7.王长根.学习型企业文化创建方法[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5
(作者单位:上海市黄浦区业余大学(社区学院)、上海开放大学黄浦分校 上海 200000)(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