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

2013-12-29 00:00:00孔凡玲郭传东
经济师 2013年4期

摘 要:文章在深入研究企业竞争力内涵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并结合我国新能源企业特点,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新能源上市公司指标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离差最大化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继而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国主要新能源上市公司竞争力进行了简单评价。

关键词: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评价 新能源企业 离差最大化 灰色关联度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109-02

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我国主要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竞争力进行评价,并针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以适应新形势。

一、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1.企业竞争力。竞争力是竞争主体和竞争对手之间在角逐或比较过程中体现出的一种实现竞争目标的综合比较能力。

对于企业竞争力,国内外专家意见基本一致,是企业在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综合运用企业自身人、财、物资源和外部资源,更有效率地向市场和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并实现自身价值的综合比较能力。

2.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全球竞争力报告》和《世界竞争力年鉴》,有一套完整的竞争力评价体系,但只是针对某国企业的整体层面,对个别企业不具有适用性。

2004年,国家经贸委经济研究中心等权威单位共同出炉《中国大中型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报告2002—2003》,首创了我国大中企业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它包含规模与效率、管理实践、学习与创新、营销与市场、环境与影响五大要素,65个指标。但这一评价体系不具有普遍性,对参评企业有一定的资质要求。

刘忠敏、毛智贤等将企业竞争力概括为外在竞争力和潜在竞争力两个方面,包括企业规模、盈利能力、市场控制能力、经营安全能力和营运能力及资源、能力、环境。该指标体系有其合理性,为企业竞争力评价提供了指导作用,有利于企业准确定位。

二、新能源企业竞争力评价

1.新能源企业。新能源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那么从事新能源开发及推广的企业就是新能源企业。

2.新能源企业发展现状。目前,新能源企业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家“十二五”新的能源政策的实行,成长空间巨大。但在行业内部,仍然存在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问题,制约了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3.新能源企业竞争力评价。

(1)新能源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的选取。新能源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要坚持重点性、可操作性、可比性、独特性四个原则,突出反映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经营安全能力,同时考虑国家政策的影响。本文综合考虑以上要素,建立如下的指标评价体系:

(2)原始数据的选取。本文从A股沪深两市新能源板块选取了2011年12月31日乐山电力、ST力阳、杉杉股份、天威保变、湘电股份、华仪电气、航天机电、岷江水电、精功科技、粤水电、中环股份、金风科技、拓日新能、银星能源、宝新能源等15家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在选取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15家新能源上市公司新能源收入占总收入30%以上;第二,岷江水电2011年和2010年应收账款周转率未公示,取2009年数据;第三,国家正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和限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政策,考虑到水能和风能的优越性,以及国家对太阳能和双面硅材料生产加工的限制,分别对风能、水能、太阳能以及双面硅材料生产加工的扶持力度规定为4、3、2、1。

(3)建模思路。

③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相关系数,据各指标权重计算各企业综合评价得分:

各指标的最优值构成数列Si0=(s10,s20,s30,…s130),虚拟一个最具竞争力新能源企业,然后计算各新能源企业与最具竞争力新能源企业的关联系数ξij,进一步由ωi计算出关联度R,公式如下,

p为分辨系数,按国际惯例取0.5,计算得到关联系数矩阵E=(ξij)13×15,则关联度R=WE(rj)1×15,最后依据关联度rj大小进行排序,即可得到新能源企业竞争力优劣。

三、新能源企业竞争力评价实证研究

1.数据处理。

(1)参考数列的选取及数据的规范化。其中资产负债率为成本指标,其他为效益指标,MOC为选取的参考数列,赋值为1,即虚拟的最具竞争力新能源上市公司。

权重的计算:

(2)综合评价得分的计算。

2.新能源上市公司竞争力评价。

(1)综合评价。总的来说,粤水电、精功科技、湘电股份及华仪电气综合竞争力较强,拓日新能、乐山电力、航天机电、银星能源竞争力较弱。

从新能源结构来看,水电上市公司竞争力强于太阳能以及风能上市公司。

(2)竞争优势及制约因素分析。综上,竞争力居于前列的都有着较强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经营安全性也比较稳定,同时得到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竞争力较弱的多集中于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及相关产业链,既得不到国家政策的有力支持,盈利能力又不看好,资金周转较慢,从而导致竞争力不强。

(3)提升竞争力的建议。随着一次常规能源的过度消耗和衰竭,新能源产业方兴未艾,正是我国新能源上市公司扩大影响力,增强竞争力的黄金时期。综上分析不难找出新能源上市公司竞争力不强的关键症结,即未能充分适应市场需求,及时进行产业整合优化,加强集约化经营,摆脱传统的粗放经营模式。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①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和产业水平,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②适度缩减低水平建设规模,同时延伸新能源产业链,多推出新产品。

③响应国家“十二五”规划,大力投资国家鼓励支持的新能源汽车等行业。

四、结论

进入21世纪以来,新能源作为常规能源的替代品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新能源企业受种种因素制约,竞争力不强,和国外新能源企业相比,差距还比较大,中国新能源企业要跟上世界步伐,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应明.运用离差最大化方法进行多指标决策与排序[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8(7):25-26

2.姜禄彬,吕世瑞.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的信用风险评价[J].现代经济,2008(80):24-26

3.杜栋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与案例精选[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4.买生,匡海波,顾雪松.基于离差最大化-灰色关联的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24):45-52

5.刘忠敏,毛智贤,陈素琼.企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商贸,2011(35):247-248

6.马敏侃.新能源政策对上市公司股价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5):3539-3543

7.裴玉.新能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1(11):35-37

8.刘平昌.转变产业发展方式与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2(1):25-28

9.孙晓猛,郝福江,刘长垠,姚文贵.中国能源矿产态势与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2(5):20-23

10.刘志雄,王玥.中国新能源发展分析及路径选择[J].中国矿业,2012(6)1-4

(作者单位:黑龙江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2

7)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