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八大非常明确地指出:“反腐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文化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智力资源和精神动力,而廉政文化建设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各项反腐倡廉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一方面肯定了我国廉政文化建设取得的成绩,另一方面着重分析当前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且针对问题,提出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方法。虽然廉政文化建设任重道远,但是必须要坚定信心,不断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
关键词:廉政文化 创新意识 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4-045-02
随着我国反腐倡廉工作的日益深入,反腐倡廉建设取得了重大成绩,反腐倡廉建设的形式也是日益多样,其中廉政文化的大繁荣尤为突出。廉政文化的繁荣发展并非偶然,有其必然性。
首先,虽然“廉政文化”的提法比较新,但文化在反腐倡廉中的作用,我国领导人历来有所重视。邓小平同志指出,当前“一些消极因素主要表现在理论、思想、文化领域……所以要加强政治思想工作。要做四有干部,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进一步加大预防腐败的工作力度,必须继续在加强教育上下功夫,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带头廉洁自律。
其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有其明确的政策依据。党在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上提出,抓紧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随后正式下发了《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这是党中央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党风廉政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是从源头上预防腐败的根本举措,这标志着我国的制度反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文化兴则廉政举。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必须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
一、廉政文化的内涵
“廉政文化”从属于“文化”概念,包括“廉政”和“文化”两个部分,是一种以“廉政”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特殊文化,是廉政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廉政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中的诸多思想又是今天廉政文化的重要参考和借鉴,比如关于“立志”、“畏”的思想。
关于“立志”,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一个读书人,应该将遵行发扬道义作为志向与目标,如果不是这样,总以穿不上时髦光鲜的衣服,吃不到山珍海味而觉得羞耻,这个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问题,大概作朋友的资格也都没有。树廉政之风应当讲立志,只有立了志才能坚定意志,不受诱惑。这里不是主张唯意志论,而是强调人的意识对行动的重要反作用。有高远的意志,就有明确的生活目标,远离腐败与堕落的陷阱。
关于畏的哲学,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孔子的这一思想若将其放在封建社会来讲,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君君臣臣的宿命论,更可以说是压抑人的反抗精神的解说词。但是在今天不妨换一个角度看:经过了几千年与自然的抗争后,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现代人越来越“自由”,同时也越来越无所畏惧,甚至在某些方面丧失了道德的底线,贪污腐败便是道德沦丧的恶果。所以无论是畏天命、大人还是圣人,都希望人有所畏惧,人对其行为有所控制。许多贪官落马,走上不归之路,就是心中少一个畏字,至少是这个畏字没有对他产生最大的威慑力量。
除了借鉴传统文化成果之外,建设廉政文化更需要的是能够与时俱进,充分把握新时期廉政文化建设的特征。
今天,改革开放带来人们思想解放、观念更新的同时,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思想也不时侵蚀着我们的干部。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忽视党风党纪教育,致使一些党员干部作风漂浮,信念动摇,经不起名利的诱惑。一些干部的价值取向偏离,耐不住寂寞,失去党性原则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构筑廉政文化,是促进党风好转,凝聚民心的基础性工作,是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环境,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的重要内容和客观要求。
二、廉政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廉政文化建设尽管取得了许多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形式主义色彩较重。廉政文化建设上的形式主义,典型表现是搞概念炒作、刮风、搞“形象工程”、热闹一阵子。有些地方、系统和单位把廉政文化建设等同于办展览、搞演出、建廉政网站,活动办得热热闹闹很有声势,但没过多久就销声匿迹、无人问津了,至于是否有效果更无从考证。
是否是形式主义,主要看廉政文化建设能否长期坚持下去,深入开展,不止满足于展示成绩更应当敢于提出问题。看廉政文化建设的效果如何,看是否改变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关于腐败与廉洁的态度,是否影响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们的行为。
其次,在建设廉政文化的同时,忽视腐败文化的存在。在法律界一直有关于行贿与受贿,究竟应该给哪一方重罪的争论。可以说行贿与受贿是一对一母同胞的兄弟,那么腐败文化与廉政文化也一样,在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同时,腐败文化也确实存在,并且它的分量不轻,影响不小。
曾有人把腐败文化称作一种灰色文化,何为灰色文化?一方面腐败文化是见不得光的落后的腐朽文化,另一方面即使如此腐朽、“黑”,但是人们通常不愿承认或正视它的存在,因此腐败文化也不像其他落后文化那样黑得彻彻底底。所以说介于黑白之间,廉政文化是一种灰色文化。
腐败文化具体表现是什么呢?要办成事就得走关系、送票子的心理和现象就是其重要表现之一。更糟糕的是,很多时候这种腐败文化在贪污腐败中扮演着重要推动力的角色。因此,忽视腐败文化的存在,只抓领导干部的廉洁教育,而不去改变对腐败文化认识的心理和社会氛围,廉政文化建设始终只能是事倍功半。
再次,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只强调政府的作用,而忽视大众的参与。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是廉政与文化的有机结合,任何一种文化的生命力都在于它的群众性,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中提出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廉政文化的建设也必须深深扎根于群众,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中去。
但是在已经开展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中,普遍强调政府的作用,有的廉政文化活动能够实现多个政府机构的协同,但是却恰恰忽视了人民群众,没有广泛地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
三、对加强建设廉政文化的几点思考
建设廉政文化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廉政文化贵在探索、重在实践。建设廉政文化必须在先进文化的指导下,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做好以下工作:
首先,不断创新,丰富廉政文化形式。廉政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新,其中包括理论创新与载体创新两方面。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廉政文化建设要求廉政文化理论的创新。面对大众,廉政文化深入人心的前提是通俗易通的言辞、生动真实的案例。因此,对于理论工作者来说,首要任务是充分借鉴古今中外与廉政文化有关的思想与案例,不断丰富对廉政文化的解读。
基层单位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廉政文化形式创新的生力军。在基层单位创新廉政文化,重点就是载体的创新。比如,廉政教育坚持正反面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以先进事例打动人、教育人,另一方面以腐败案例震撼人、警示人。在具体的载体与形式上则可以多种多样,例如平面媒体展示、文艺汇演、报告会等等。
其次,提高警惕,遏制腐败文化蔓延。中国的传统文化讲人性本善,主张对人进行正面教育与劝导,从而激发人本性中善的部分,以此来实现每一个人的“天人合一”。因此,在道德教育上,强调榜样的力量,正面说教。如此一来就难免忽视,或者说很难去正视人的缺点错误,一定程度上说,这是我们对腐败文化讳莫如深的文化根源。要提高警惕,应当注意到腐败文化有很多表现形式:“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当官实用论;又如“不跑不送、听天由命;光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重用”的要官跑官论;更有“喝白酒一斤二斤不醉,下舞池三步四步都会,打麻将五夜六夜不累,收礼品成千上万不退”的做官享乐论等等。以上每一项似乎没有触动道德底线,但是这种腐败风气,是反腐的重要阻力。因此,要遏制腐败文化蔓延,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端正社会风气,逐步转变人们严重错位的价值观念,从而改变人们习惯的日常行为模式。
最后,建设廉政文化,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文本”的本质在于要尊重人、服务人、关心人并且依靠人。建设廉政文化积极调动群众积极性,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中去。廉政文化建设要从娃娃抓起,从学校、社区、家庭抓起,并坚持经常性和一致性,不能有一日偏废;广泛利用传媒如电视、报刊、电台、网站等各种舆论工具,充分发掘中国优良传统中有关廉政文化的深层次的内涵,大力弘扬党员干部中的廉政典范,引导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追求积极健康的文化时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寿永年.廉政故事——中国廉政文化丛书.中国廉政出版社,2004
3.宋小珍.儒家廉政思想与公共图书馆廉政文化建设.晋图学刊,2012(1)
(作者单位:中共辽阳市委党校 辽宁辽阳 111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