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以“法”治班,克服“保姆式”管理

2013-12-29 00:00:00罗惠心
考试周刊 2013年42期

中学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应当有这样的基本认识:加强以“法”治班,克服“保姆式”管理。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能摒弃只注重培养“听话式”、“工具式”的人才的传统观念,就能深刻理解新世纪学生的思想、性格和行为特点,并在二者之间,积极从育人的高度,探索培养开拓型、创新型的有能力、有责任心、有进取心、有爱心的学生的途径和方法,并构建开拓型、创新型的热爱学习、有责任心、有进取心、有爱心的班集体。

一、加强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增强班级管理实践能力。

1.班主任要完善自己的个性。班主任随时要牢记,自己不是学生的“保姆”,也不是“父母”,而是学生生活与成长的引路人和知心朋友。因此,在面对学生的时候,在管理和教育学生的时候,要保持积极乐观、性情开朗、公正无私的态度,避免情绪低沉、性情阴暗、自私偏爱,使全班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2.班主任要建立和谐、互爱互尊的师生关系和互帮互助的教师关系。班主任平时要主动关心学生,在学生面前做到“目中有人”,教育和批评学生,实施班级管理等,真正把学生当具有鲜活个性、有尊严、有能力、有发展前途的“人”对待,做学生的“同路人”和“知心友”,并与其他教师建立互帮互助的“同志式”集体关系,引导教师之间互帮互助,并以这种关系反过来对学生产生“同学之间也要互帮互助”的作用。

3.班主任要增强班级管理实践能力。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目前初中班级管理实践中普遍存在以师治为中心的“保姆式”管理问题。“保姆式”管理方式教育出来的学生大多依赖性强、开拓性差、缺乏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

二、克服观念误区,转变管理理念,进行科学的、民主的、“法治”化的管理。

1.克服观念误区。在班级管理上,不少班主任都有思想观念上的误区。例如,学生听话的班级就是好班级,学习好的班级就是优秀集体,班干部负责的班级一定能成为优秀班级,班级管不管都是老师说了算,等等,这些说法和观念都与素质教育是不相称的。第一,有些老师常说:“我们班学生特老实,还是比较听话。”说者常常沾沾自喜,这就是认为学生听话的班级就是好班级,是班级管理的一大误区。之所以是误区,是因为中学阶段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学生思想活跃,可塑性强,他们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如果我们用刻板的管理方法,让学生不能胡思乱想,乱说乱动,只能听话和服从,就会束缚学生的思想,学生的独立性、灵活性就得不到培养。第二,有些人片面地以为,学生知道学习就行了,别的事就不用操心了,学校班级管理的唯一目的就是给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这也是一个误区,因为学生都学习了,不仅不能放松班级管理,恰恰相反,越是那样的班级越得加强管理。第三,所谓班级管理就是抓住几个班干部就行了,这种看法显然是错误的,属于官本位管理观念,与建立民主、和谐、全体学生积极向上的班风相悖。因为建立良好的班干部队伍,只是班级管理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而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进步才是最好的途径。第四,班级管理只靠老师几句话,这种观点大错特错,属于人治观念。所以我们在班级管理中克服观念误区,使管理艺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那样优秀的班集体才会形成,学生的素质才会提高。

2.加强科学化管理。一是要重课堂活动管理,轻课外活动管理。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初中学校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偏差,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从而导致对班级管理内涵的片面认识,认为班级管理仅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而忽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形成学生良好的品德都是不利的,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大多是“书生型”,而具有独立性、创造性的则较少。二是要重封闭性管理,轻开放性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由于部分学校领导和教师受旧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对当前初中生心理特点的认识不够,认为班级管理仅是班内小群体的管理,与学校、与别的班级,以及与社会、家庭的关系不大。

3.实施以“法”治班。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纪班规,它是有效进行班级管理的重要制度保证。一般分为两大类:一是按空间为序划分为班长职责、团支部职责、班委会职责等;二是按时间范畴划分为一日常规、一周常规、每月常规、学期常规和学年常规等。制定班纪班规之后,关键在于真正贯彻落实,切实达到以法治班的目的。班主任应培养班委会领导全体学生集体执法、集体监督、共同遵守,遵循“人人遵纪、人人执法、人人监督”的“法制化”原则。

4.实行民主管理。一是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让学生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从而形成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这是班主任成功管理班级的一条有效途径。比如建立班级值日制,每学期初,让学生在班会上发表演讲,民主推选出五至十位同学聘为“班主任”,然后采用轮换方式,每天由一位“班主任”选一位同学为助手,具体负责班级的所有日常事务,如检查一天的学习、纪律、卫生等,并做好记录、小结,期中再在班会上让学生评议,好的留任,有欠缺的找出原因,再行推选。二是让学生参与班级重大问题的决策。学生直接生活在班集体中,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比班主任更了解班级的情况,学生提出的见解更切合班级的实际和学生的心理,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三、以生为本,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赞美学生。

1.班主任要懂得如何尊重学生。新世纪的中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尊重和肯定,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要有意识地肯定和认可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

2.班主任要抓主一切机会赞美学生。每位学生都有一种引人注意获得赞美的天然欲望,班主任应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激励和赞美,使每个学生都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长处,从而使他们树立改正缺点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

加强以法治班,克服“保姆式”管理,还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途径和方法。只要我们有强烈的培养新世纪人才的思想观念,大胆抛弃旧的传统管理观念,就一定会探索出更多更好的办法,使班级管理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与时俱进,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