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渗透式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它较符合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可以弥补其他教育形式,尤其是灌输式教育的不足,对于增强教育效果具有重要作用。作者根据自身的实践体会,探索渗透式教育在礼仪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就如何把握好渗透式教育,使专业知识和素质教育二者相互促进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高职高专教育 礼仪课教学 渗透式教育
高职高专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在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应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知识和职业技能。而礼仪课是一门素质教育类课程,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应用性。通过对礼仪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他们的竞争力。基础类的课程在本着为专业课程服务和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原则的同时,更要注重在人文精神、职业道德、个性发展、思想品德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熏陶,把教书和育人联系起来。礼仪课教师应当积极尝试在授课过程中开展渗透式教育,通过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真正理解、升华并内化。具体而言,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职业道德作为渗透式教育的切入点
有一些教师认为部分专业性较强的教学内容是难以开展渗透式教育的,其实,由于高职高专的教学特点,多数课程都与职业岗位联系密切,包含极其丰富的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完全可以把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作为渗透式教育的切入点。以“商务礼仪”课程为例,在讲授“面试礼仪”这部分内容时,可以将渗透式教育与面试时应有的基本态度相联系,主要把教育的重点放在职业素养和人格素质的培养方面,引领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展开思考:
1.准时守信
守时是现代人应当具备的基本品质之一,也是许多企业对于选用人员的基本要求。同时,信守承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守时即为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年轻学生在平时对于守时往往不够重视,但在面试时却会非常慎重,借此机会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认识到守时不仅是保证工作和人际交往顺利的前提,也是信守承诺、尊重他人的表现,从而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自觉守时,并进一步做到信守承诺。
2.尊重他人
面试过程中要保持谦和的心态,对待所有接触的工作人员,都应该一视同仁,比如保安、接待人员、秘书等,往往这些细节也会决定面试的结果。有些学生平时自觉高人一等,不太看得起一般劳动者。借此机会,可以充分引起学生对于这个问题的重视。礼仪强调的就是对于他人的尊重,学习礼仪不应当仅仅满足于掌握具体的规范惯例,更应当领会礼仪的这一精神主旨。在此基础上还应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也是当代大学生应当具备的现代意识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
二、构建富有感染力的和谐课堂
富有感染力的和谐课堂要有活跃的课堂氛围。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老师的情绪高昂、精神饱满、态度亲切、举止从容;二是学生神情专注、兴趣浓厚、参与积极、讨论认真;三是没有无动于衷、如坐针毡的“极个别现象”。
要在渗透式教育的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上几点,就不能采用“我说你服”的教育模式,而应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应该在课堂上凸显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他们思考与讨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避免单纯的理论灌输,而应通过提出一些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师生充分探讨达成共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这样学生能自觉地将课上的理论学习延伸到课下,自觉按照渗透式教育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
例如在讲“公众礼仪”之“个人行为准则”这部分内容时,就可以设计若干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如“想一想,当你独自走在校园里,会不会把一些废纸、果皮等杂物扔到不远处的垃圾箱内?单独一人去卫生间,会不会自觉地把便池冲干净,把水龙头关紧?”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在无人监督之下,能自觉遵守行为准则的人才是真正有修养的人。作为大学生,人人都知道要遵守个人行为准则,缺乏的是自律能力。
课堂教学要自然而然地吸引学生是很不容易的。礼仪课教师必须十分了解自己的学科,在此基础上寻找能使学生激动、快乐的事例、方法和手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在进行表述的时候也应尽量使用平等和讨论的语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热情,从而营造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这种方式适应学生的思想特点,能够消除学生抵触和戒备心理,有利于深入了解学生产生某种思想认识的根源,从而大大提高渗透式教育的实效性。
三、通过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感染和影响学生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至少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时间要与教师打交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一点对于礼仪课教师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礼仪规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关系到学生,又关系到教师,当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礼仪知识的同时,学生也会开始用规范来评判教师的言谈举止。例如,教师要求学生接打电话应以“你好”开头,自己同样必须做到,因为教师随时都可能接到学生的电话;要求学生着装要整洁大方,绝不能仪表不整,等等。
礼仪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示范、说服作用,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对自身提出更高的标准。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并能够自觉地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这种“润物细无声”的言传身教,更有着“无声胜有声”的巨大感召力和说服力。很难想象,一个工作三心二意、敷衍了事,对集体事业漠不关心,强调自我的教师会对学生的教育发挥多大作用。相对的,如能通过教师自己的一言一行使学生自觉尊敬、爱戴与钦佩自己,那么教育就成功了。因此,礼仪课教师除了应“言教”外,更应严格要求自己,充分发挥“身教”作用,以增强教学效果。
渗透式教育不应当是抽象空洞的论理说教,而是通过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的精心营造,使学生毫无外在强制性地受到熏陶感染,通过学生自身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使之“内化”于心灵世界,变成其自律的品质。礼仪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切实把握好渗透式教育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礼仪知识和素质教育二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使礼仪课教学真正成为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
参考文献:
[1]周思敏.你的礼仪价值百万(精华版).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12.
[2]唐红娟.大学课堂中自我和谐认知与社会适应性渗透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11(10).
[3]唐晓英.基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2(12).
[4]朱伦.专业课教师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探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