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农村初中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领域,后进生所占的比例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而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不能只把教育好少数学生作为基本任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祖国百花园中“生病”的小苗苗,更需要得到细心照料才能茁壮成长,我们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得到提高。
关键词: 后进生 动员课 体验成功 互助学习
作为一名农村生物教师,我在农村工作已达十二年,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农村的后进生偏多,在课堂中缺乏自信,主要表现为不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在我县近几年实施的新课程改革教学中,我不断地努力探索,在增强后进生的自信心,促进其主动参与课堂,增强教学效果等方面摸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取得了点滴成绩,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做法。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上好学科第一堂“积极性提高课”,成功突破“我不行”的心理防线。
我认为新学期的首要任务不是讲课,而是上好第一堂动员课,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第一堂课是关键。我任教八年级生物时,没有急于讲授内容,而是减慢教学进度,只讲第一章的前言部分。前言部分只有一个问题,就是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单纯这个问题五分钟就可讲完,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讲看起来有点浪费时间,我这样做:首先安排一个简单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介绍自己所知道的各种环境中的动物,以及它们的生存环境及运动方式”,设计这样一个简单问题并用一节课时间来完成,其目的就是通过这个简单的问题让后进生有话可说,通过一节课的时间让后进生全部参与课堂,并对学生说:“我的生物课堂我从来都不叫同学的名字,都是同学们争先恐后的主动回答,这节课只有一个问题,我相信所有同学都会回答,那你是想做回答问题的前50%呢还是后50%呢?”所有学生都不愿做后者,都抢着回答问题,后进生受到课堂气氛的感染也都抢着回答问题,从而成功地使后进生有了主动参与课堂的第一次,突破了“我不行”的心理防线。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有了成功的体验才会产发更大的兴趣,增强信心,激起学习的内在动力,形成良好的良性循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二、搭建锻炼的舞台,让后进生参与课堂,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心。
1.有意识地给后进生创设表现机会,抓住契机表扬激励,提高其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在实践中我发现,有意识地给后进生创设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让他们更多地体验成功的快乐,会收到特别好的效果。如我在讲“鱼的侧线感知水流”时,故意提出一个问题:“鱼是喜欢顶着水流还是逆着水流呢?为什么?”我估计这一问题,优秀生肯定很困难,因为通常只有经常钓鱼或打鱼的人才有经验,而这类人恰恰是班内的后进生。所以我又说:“看班内哪个聪明的学生知道?”在优秀生频频摇头的情况下后进生抢先站了出来,就这一问题给优秀生做了详细解释,使优秀生们恍然大悟。我因势利导,说道:“这位同学的知识面真广,知道的真多,希望大家向他学习。”简单的几句话让后进生尝到了积极回答问题的甜头,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当他们赢得大家佩服的目光的时候,就会意识到“自己并非事事不如人,自己在某方面比优秀生还强”,树立“我能行,我和优秀生一样能够积极参与课堂”的信心。
2.做到“三优先”,创设活动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
在小组讨论环节让后进生先说,让他多问几个为什么,也可以由优秀生向后进生提问,让后进生解释说明为什么,在小组展示时可由后进生主讲,优秀生补充,从而保证后进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性。
在教师巡视期间,我重点关注“后进生”,多观察后进生的表现,多与后进生交流,多对后进生进行指导和帮扶,解决他们的疑惑。
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时我优先考虑后进生。每堂课给每个“后进生”至少一次发言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答对了立刻表扬鼓励,答得不完整或不正确,可以让他们求助于小组,然后再让他重答一次,答对了再做表扬。这样让后进生一次不成功还有第二次的机会,努力增强他们的成就感。
三、成立互助学习小组,用好评价策略,促进后进生参与课堂。
根据学生的学科学习情况,将“后进生”与优秀生结成互助学习对子,实行“一帮一”的互助式学习,为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达到“一帮一,一对红”的目的。我认为学生的表现往往是“抓什么有什么,评价什么有什么”,所以我的评价策略突出了两点:其一,评价每组四号之后,即每组四号之前展示每人次加一分,四号之后加二分,这样小组内就特别希望四号之后的后进生去展示来赢得本组更高的分数。其二,捆绑评价,即通过后进生对课堂的参与来评价“对子组”,优秀生的帮扶情况,评价整个学习小组的团结协作,通过这样的评价机制可促进后进生有效地参与课堂,同时达到互助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通过几年的摸索研究,我看到后进生无论是在回答问题或展示或做题的时候,都格外的努力,格外的认真,格外的积极主动,我很感动,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今后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农村初中作为一个特定的教育领域,后进生所占的比例是城市学校无法比拟的,而在大力推广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不能只把教育好少数学生作为基本任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后进生”——祖国百花园中“生病”的小苗苗,更需要我们细心照料才能茁壮成长,我们要让所有学生都得倒进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广西教育出版社.
[2]陈旭远.新课程与教学有效性的思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侯一波.一个都不能落——名师提升学困生的针对教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献林,张淑清.学困生心理特点与教育.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