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方法

2013-12-29 00:00:00李俊伟
考试周刊 2013年42期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导入对整个思想政治教学有很大的作用,是优化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授课效率的关键一环。在教学实践中,艺术地设计导入,能在短短几分钟内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我根据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以下几种导入方法。

1.直接导入

直接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在上课之初开宗明义,点出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了然于胸。这种方法要求教师语言简洁,中心突出,不拖泥带水。直接导入的优势在于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握所要学习内容的核心,但是它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简洁明了,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故事、寓言导入

故事、寓言导入就是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以饶有兴趣的故事、寓言来导入新课。虽然高中生不是小孩子,但是,他们仍然有听故事的欲望,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用上非常有趣的故事、寓言等,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思想政治课的枯燥乏味的问题。例如在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时,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其中放映一部戏剧电影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工作人员准备了一份长达十几页的说明书。周恩来批评这位工作人员是不看对象,对牛弹琴。周恩来只要工作人员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你欣赏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果然,那天外国记者都来了,放映前翻译只做了三分钟的说明,观众看得如醉如痴,还受到外国朋友的高度赞扬。从这件小事中,我们不但看到了周恩来的智慧,而且学到了一种从实际出发的灵活的工作方法。这种导入使教学富有情趣,给学生无形的教育力。另外,对于学生早已熟知的老生常谈的问题,教师可以另辟蹊径,变换切入的角度,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如“洛阳纸贵”,对于高中生来说,其文学上的寓意早已知晓,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借用这一典故导入,从经济学的角度来探讨其中蕴含的“商品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的道理,则学生会得到另一番感受。

通过故事导入新课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充满期待。但是,教师必须掌握度,不喧宾夺主,把重点放在故事本身而造成对教学内容的忽视,本末倒置,影响教学效果。

3.音乐歌曲导入

当前的高中生对音乐对歌曲非常喜欢,他们对音乐的喜爱有时是超乎人们的想象的。如果教师利用这一特点,把它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就会让思想政治课堂充满活力,学生对所学内容容易接受。例如在学习《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时播发歌曲《爱拼才会赢》,并在“人生好比是海上的波浪,有时起有时落”处戛然而止,借用海水潮涨潮落的道理来说明人生道路的曲折坎坷,进而顺利过渡到课堂教学。这样优美的歌声,恰巧和所要学习的内容完美结合,使难懂的理论深入浅出。又如,在学习《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时,播放歌曲《为了谁》,让学生通过对歌曲的欣赏中融入新课的学习中。这种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要注意所选歌曲应该情趣高雅,催人奋进,与中学生的身份相符,以免适得其反。

4.漫画导入

漫画是用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或时事的图画,一般运用变形、比拟、象征的方法达到尖锐的讽刺效果。漫画或荒诞无稽,异想天开,或妙趣横生,寓意深奥。开头引入漫画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捧腹大笑中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漫画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寥寥几笔,夸张的线条勾勒出鲜明突出的主题;思想政治课如果能在导入处采取这种方法,会让学生在会心的微笑中与教师一起进入新课的学习。例如在讲授《市场交易的原则》这一框时,展示漫画《开门之前》,大意是经营者在开门经营以前,选择写有大减价、跳楼价、出血价挂牌,实际上价钱还是老价钱,以不同的挂牌来欺骗消费者。当这幅漫画一出现,学生即刻兴趣盎然,议论纷纷,进入新课的学习,理解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性。漫画导入需要教师事先把漫画画好,以挂图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也可以用电脑放映。

5.诗词、格言、警句、俗语等导入

我国是诗词的王国,许多诗词都可以在授课时用到,格言、警句也是劳动人民的智慧的结晶,恰当地运用,可以让沉闷的思想政治课堂多一些亮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在讲授《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一框时,借用耳熟能详的诗词“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导入,直接把课题点出;在讲授《量变与质变》一框时,用老子的“合抱之木,生于毫末”引出本节的内容,从而既引起学生的兴趣,又直指教学的中心。用这种方法要求教师选用的诗词、格言、警句、俗语不要太生僻,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

6.时政新闻导入

经常联系时政是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明显不同之处,教师在授课时用鲜活的时政新闻导入,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教授《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这一框时,利用在我国轰动一时的“三鹿奶粉”事件来说明,激发学生的兴趣,积极探讨依法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使教学事半功倍。但是,教师必须选用与课题联系密切的新闻,同时,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以免影响后面的教学。

7.设疑导入

古人云:“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冲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课堂教学的开头巧设疑问,让学生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进入新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既可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可发展学生的思维。采用此种导入法的基本形式是:在讲授新课之前,提出一个疑难问题,或者提出一个有“头”无“尾”的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教师在学生看法不够统一或思而不得其解的基础上,转入授课正题。例如,在讲授《依法纳税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这一框时,我设疑:如果有一天同学们买彩票中奖了,需不需要缴纳税款?这时学生炸开了锅,有的说要缴,有的说不缴,他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我没有给出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通过新知识的学习解决要不要缴纳税款的问题,这样就使学生始而疑之,继而思之,终而知之。

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很多。这里只是列举了思想政治课较为常见的几种导入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常青”。教学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设计每框的开场白,改变僵化、乏味、一成不变的开场白,使每框的开场白言语幽默,话题轻松,课堂气氛活泼,学生表情随意,使思想政治课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乐于学,学得进。

总之,课堂导入虽然只有短短两三分钟,却大有文章可做。好的导入方式,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课堂一下子“热”起来,使学生在瞬息间就呈现出生命活力,积极主动地与老师一道探究新知。好的导入方式,能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奥秘、领悟求知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