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意识

2013-12-29 00:00:00张雪薇
考试周刊 2013年42期

摘 要: 本文针对英语教学现状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译林版牛津教材的编排特色,运用教学实例,探索如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高中生的跨文化意识。实践证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结合文化因素,加强目的语文化的讲解及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本国及目的语国家人民的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底蕴,逐步建立英语文化的思维模式,并以开明的态度对待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

关键词: 跨文化意识 阅读教学 牛津教材

一、引言

阅读作为一种接受性技能,是我们寻获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应被单纯地视作语法知识的载体,或只是停留在读、译、分析语法现象、理解文章字面意义的层面上,而应不断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养成科学的阅读习惯,从而使学生最大限度地从阅读中获取知识,真正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同时,在阅读教学中讲授相关的文化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理解、把握全文的主题思想,从而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力,这样才能使阅读既成为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中语言学习的主要输入方式,又成为他们学习英语新语言知识的重要渠道。《英语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和新课程设计的各教育阶段的分级目标(文化意识的六级目标为:能体会交际中所使用语言的文化和内涵;七级:理解交际中的文化差异,初步形成跨文化交际意识;八级:了解交际中的文化内涵和背景,对异国文化采取尊重和包容的态度;九级:能关注时事,具有较强的世界意识)为教师选择文化方面的教学内容提供了指导。教师可以结合教材,按照目标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英语教学。而作为高中英语教学主要内容之一的阅读教学能成为培养高中生跨文化意识的有效途径之一。正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2002)所指出的,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异国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异同的敏感度,以及在使用外语时根据目标语(如英语)文化调整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语言产出的自觉性。

二、《牛津高中英语》的编排特色

正如《牛津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2010)所指出的,江苏省译林版牛津教材在编排上关注学生情感——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健全的情感,帮助学生发展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能力,提高独立思考与判断的能力,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可通过中外文化的学习和比较,拓宽国际视野,进一步了解中国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该教材涉及的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语言地道。题材涵盖了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校生活、自然之谜、环境保护、人际关系、科学研究、风俗习惯、广告、体育、商业、文学等,既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生活,又强调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具有科学与人文价值。教材内容的编写、选择和组合体现了思想性、时代性、真实性、趣味性和多样性。教材的语言优美,既考虑到语言本身的地道和自然,又考虑到语境的真实性。语言输入量适当,难度适中,文字通俗易懂,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教材在介绍国外文化的同时也宣传中国文化,并把所导入的中外文化内容和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联系起来。语言材料涉及中外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等。对中外文化的学习和比较,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英语、积累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而且能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到文化的异同,从而培养建立在对本国文化深刻理解与认识基础上的爱国主义精神。江苏版《牛津高中英语》是一套内涵丰富,有较强文化意识的教材,每个单元的文化主题安排如下:

从上表可以看到,与《课标》相适应,该教材的话题选编充分考虑到了跨文化因素,语言材料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也都体现了这一点。学生在学习和了解外国文化,尤其是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本国文化的理解。

这套教材的每个单元都由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Word power,Grammar and usage,Task,Project,Self-assessment七个板块构成。大量丰富的文化资源主要分布在Welcome to the unit,Reading,Word power,Project四大板块中。例如,Welcome to the unit由三至四幅与该单元话题紧密相关的图片及若干问题构成,旨在通过图片引出相关话题,再由问题引发讨论,这既是一种热身活动,又是对本单元话题的一种导入,有利于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Word power常常从两方面帮助学生学习新的词汇,力求扩大他们的词汇量。一是通过介绍单词的构词法,帮助学生对所学过的单词进行归纳,从中总结规律,从而帮助学生有效记忆单词。二是根据本单元的有关话题,从Word family的角度向学生介绍该话题的更多词汇。这些词汇中往往体现了英语语言的发展轨迹与英语国家的一些独特的文化现象。Reading部分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语言地道。题材涵盖了英语国家现实生活的各个方面,如校园生活、当代社会、自然保护、人际关系、科学研究、广告等;贴近社会现实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如学生与父母间的代沟问题;反映科学技术的最新发展,如克隆技术、我国的航天飞行。它们强调学生生活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内容的整合,具有科学和人文价值。Project是一种较新的开放性探究学习活动,由A、B两部分构成。A部分是阅读材料,为B部分提供范例,或者引发课题内容,以给予学生一定的空间,让他们在参与活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更能感受使用英语的真实环境,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

三、《牛津高中英语》培养跨文化意识的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

《牛津高中英语》中有着丰富的阅读材料,其中包涵了许多文化因素,不但反映了英语本族语国家的文化,而且反映了其他国家的民族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要求灵活使用教材进行阅读教学,将Welcome to the unit和Reading结合起来,或者将Reading和Word Power相结合,甚至可以将Project和Word Power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以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阅读教学中具体的做法有:

1.课前了解学生已有的或可能缺乏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

通过“What I know?”及“What I want to know?”的形式,既可以了解到学生缺少哪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对新课充满期待。

2.课中激活和扩充学生相关的文化知识。

根据课前了解的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有效地激活和扩充学生相关的文化知识,做好充分的阅读准备。

(1)激活学生已有的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把已有的文化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中的文字信息联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自我运用文化信息知识的能力。如使用提问法激活文化知识,使学生在已有的文化知识和课文的新知识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如在学习M4 Unit2 Reading The honourable games之前,首先可以结合Welcome to the unit部分以竞赛提问的形式激活学生已有的奥运知识,从而使学生产生阅读兴趣,也对奥运文化有更深的认识。

通过绘制上述概念图,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文化差异真实地存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后面的阅读做好铺垫。

(2)扩充学生的文化知识。策略一:结合课文内容,介绍目的语文化或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目的语文化或文化背景知识被很多学者称为“文化旁白”,即在上语言课或其他课程时就有关内容加入文化的介绍和讨论。例如,在讲M8 Unit1 Reading Appreciating Literature时,可以首先提到学生比较熟悉的William Shakespeare,Charlotte Bront?觕及Jane Austen和他们的代表作,并由此引出课文中即将提到的作家Charles Dickens。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Great Expectations,可以补充Dickens的相关背景知识,如他是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等,并解释什么是批判现实主义,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他的其他代表作,如Oliver Twist。又如在学习M9 Unit1 Reading Canada——land of the maple tree之前,可以先使用世界地图介绍加拿大的具体地理位置,并使用视频资料对加拿大作简短介绍,包括气候、人口、主要城市、语言等。如果班上正好有去过加拿大交流的学生,那么就可以利用这一机会请学生使用多媒体工具展示加拿大的风貌,谈对加拿大的印象。策略二:对比分析文化异同。有比较才有鉴别,只有通过对比分析,学生才能发现本国文化与目标语文化之间的异同,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语言与文化知识的教学,实现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文化对比不能仅限于表层的形式对比,还应该有深层的内涵对比;不仅要进行语言的对比,还要进行非语言的对比;不仅要作语言、非语言形式和意义的对比,还要作言语交际行为的形式和意义的对比,等等。当然,在进行文化对比的时候,教师本身应该保持客观性,不能偏好于某一种文化而贬低另一种。因为世界各民族的文化在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没有优劣之分。如在M1 Unit1 Reading School life in the UK的阅读教学中,设计英国中学体系与我国中学体系比较的表格,能使学生对两种文化教育体系的差异一目了然,并通过比较使学生理解、尊重本族文化和目标文化。或将表格形式转换成问答题形式,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文化比较,了解异国文化,进一步理解本国文化。

四、结语

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当从教学设计入手,巧妙地将文化内容融入教材中。在教材的阅读理解部分设计与文化相关的问题与活动时,不局限于目的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的文化问题。即不仅仅在“是什么”的层面上,而在“为什么”的深层次层面上,从而引发学生思考,分析文化差异产生的原因,加深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学生通过不断学习,逐步建立英语的思维模式,文化敏感度和自觉性不断得到加强,并以开明的态度对待母与文化和目的语文化,进一步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逐步形成跨文化意识。

参考文献:

[1]曹伦华,章学锋.高中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渗透和培养[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5):34-38.

[2]陈励.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48.

[3]陈琳,王蔷,程晓堂.英语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杜春发.加强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学习[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5(2):43-48.

[5]杭爱萍.中学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4(1):51-52.

[6]黄远振.文化教学的模式与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4(12):51-54.

[7]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8]孙若红.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3,5(1):63-64.

[9]王丽青.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J].教育与管理,2006(6):75-76.

[10]王守仁,何锋.牛津高中英语·教师教学用书[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11]杨发岭.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9(Z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