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数学教材中,由于篇幅限制,因而多提供理论性知识,而很少有实际应用。如果仅按照教材讲解,则势必造成学生因教材提供的感性教材有限而缺乏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水平,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将教材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
关键词: 数学教学 问题情境 应用意识 教材 生活经验
一直以来,许多学生都有这样的困惑:学数学到底有什么用?其实数学与我们平时的生活关系密切,学习数学能陶冶人的情操,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一点,并让大部分学生都喜欢数学呢?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如何让数学融入生活一直是教师思考的问题,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创造快乐和文明教育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我们要把握时机为学生创设“乐学、趣学”的思维情境。譬如在讲授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时,可以用这样一则故事引入课题:古印度国王非常喜欢国际象棋,他要奖赏发明者,答应满足发明者的任何要求。发明者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要求——用麦粒填棋盘:第一个格放1个麦粒,第二个格放2个麦粒,第三格放4个麦粒,以后每个格放的麦粒都是上一格的两倍。国王不假思索满口答应。大臣们通过计算发现原来发明者的胃口大得很,他要了国王全国几十年麦子的产量。麦粒个数为S=1+2+4+2■+2■+…+2■,这个结果有多大呢?怎样求呢?问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自然认真听讲。
二、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与生活紧密联系,强化应用意识。
数学就像VC,平凡却又神奇。说它平凡,因为它浓缩于生活的点点滴滴,游走在世界的每个角落;说它神奇,因为它的每点每滴无不点缀着学习的生命,孕育着人类的文明,所到之处无不丰富着人们的生活,折射着人类的智慧。在教学中,我们应努力为学生创设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使每个学生感到学习的是真正“有用的数学”,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搜寻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会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互与链接中加强整合。
有这样一个例子:某水池有一进水管,单独放水需20小时把空水池放满,有一出水管,单独放水需24小时放完整池水。问:同时打开进水管和放水管,几小时可以把水放满?
有的教师认为,像这样的数学问题无法联系实际教学。因为这一问题情境在现实生活中是很少存在的,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同时打开进水管和出水管来把水池放满的。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没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同时打开的情形呢?当我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讨论时,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学生发现,现实生活中“同时打开进水管与出水管”的现象十分普遍,如:
A.排队候场。不断来排队的人和进场的人,来排队的人多于进场的人,就会有等候的人。
B.草场。不断生长的草和不断被吃掉的草。
C.人体的新陈代谢。不断地补充和不断地消耗。
D.社会人口的增减。不断出生的人和不断死亡的人,出生的人多于死亡的人时,人口就增加;反之则减少。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发现,在学生的理解里,进、出水管同时打开是表示有进有出的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对动态平衡意识的感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数学体验。
数学必须与生活相联系,现实的生活并不等于现实的数学,现实中的数学原形要经过概括、提炼才能上升为数学模型。现实生活要走进数学,在生活和数学的交互与链接中必须加强整合,使学生明白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源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四、回顾历史背景及情景,使学生置身于当时的人文及科学环境中。
在大学时,教授对我们说过,不了解数学史的人,就枉为“数学人”。她的这句话一直督促着我。我发现,有时在教学中对学生渗透一些数学史及中外数学家的故事,会让一节课“堂毕生辉”。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揭示了古代灿烂辉煌的数学成就,揭示了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再现了数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例如,在数列一章的起始课上,可以介绍数学家高斯小时候的故事;在概率第一节课,可以介绍概率论产生的历史,从数学家卡当参加赌博游戏,掷骰子时作出的预言和卡当的论著——《机会性游戏手册》,到概率论最早的一部著作——《论赌博中的计算》。此外还可介绍“1个数学家=10个师”的故事。
数学教师不仅承担着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肩负着培养学生严谨、朴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困难百折不挠的思想品质的重担。据说牛津大学法律系的学生学习高等数学,并不是因为英国的法律用到很多数学知识,而是因为数学的学习能使人形成杜绝偏见、客观公正、不屈服于权贵、忠于真理、具有独立的人格。
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学习排列组合的时候,遇到过类似这种问题:同室4人各写一张卡片,先集中起来,然后每人从中拿出一张别人送出的贺卡,则4张卡片的所有的不同的分配方式有( )
(A)6种 (B)9种 (C)11种 (D)23种
答案是9种,对于这道概率题,学生要理解它有一定的难度,思路容易混乱。在教学中,可以让四名学生上台表演,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抽取卡片。其他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分析,不难发现一共有9种。同时,学生在表演的过程中还发现一种更快的方法,那就是:A,B,C,D四人,先让一人选择(假如是A的话),有三种选法,假如让B去选,也有三种选法,剩下C,D,两人各只有一种选法,所以结果是9种。此法帮助我们解决了此类复杂的问题。这一实践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因为这一问题与他们的实际生活很接近。此时再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情境的转化,学生提出的许多模型相当生动且贴近生活:4个同学串动座位、4个干部进行职务轮换、4个人穿错了别人的鞋,等等,可见学生的想象力之丰富,内在潜能之大。
新课标背景下的数学教学不再是封闭的知识灌输,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而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使课堂越来越精彩纷呈,这难道不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魅力课堂吗?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高中数学教与学.
[2]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