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传授的过程,更是探究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同时也是感受、升华、体验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教学目标重要的手段。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不凝聚着作者的感情,教师必须把情感教育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因素进行有效挖掘,达到学思有效结合的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情感因素 激发途径
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语言传授的过程,而且是探究作者思想情感的过程,更是感受、升华、体验的过程。情感教育既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又是实现教学目标重要的手段。纵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大量作品,无不凝聚着作者的感情,我们必须把情感教育贯穿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因素进行有效挖掘,达到学思有效结合的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一、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情感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艺术,需要营造一种意境与氛围。我们所营造的意境要与课堂教学协调一致,利用绘声绘色的语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课堂渲染、语言表达、实物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预设情境之中,使之有身临其境之感,并有效引导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在情感的氛围中产生认知体验,进而提高认识,陶冶情操,为“动情”、“晓理”打下情感基础。例如:我在讲《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课文时,就在教室里营造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我在哀乐声中用低沉的语调讲述周总理不平凡的事迹。这一切把我对周总理沉痛哀悼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对周总理的崇敬、赞颂之情油然而生,在情感的体验中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由动情到晓理,这种情感水到渠成地得到升华。
我在讲《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渲染人物形象,首先用语言讲述把学生带入课文所刻画的那个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接着利用课文重点语句引导学生分析情境,紧扣“昂首挺胸”的董存瑞左手举起炸药包,右手猛拉导火索这一英雄形象,体会其英雄气概与伟大形象。
二、借助朗读,激发情感
课文是借助文字刻画的。许多优美的课文都蕴含美的情感,给学生以赏心悦目的体验。语文老师应运用饱含感情色彩的语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情感,特别是教师的范读,成功的范读可传递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它会把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通过对文字的再发挥,凸显课文中最美的情感,使学生感受到生动、直观的人物形象,对作品思想感情心领神会,进而收到高效的教学效果。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一方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语音与语调进行范读,让饱满深情的朗读进入学生的心田。
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成功的朗读外,还要重视指导学生的朗读。因为朗读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的共同参与。朗读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领会课文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课文中的艺术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唤起感情共鸣。
科学、动情的朗读是连接教师与学生、教材三者感情的桥梁,它会使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在这样的情感教学中,何愁学生体会不到美的享受、爱的熏陶呢?
三、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
课堂气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指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课堂的主体,是具有个体差异的实践者,所以我们要把课堂变成孩子积极动脑、乐于求知、陶冶情操的乐园。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愉悦、平等的教学氛围中,才会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在愉悦、平等的氛围中,学生自主选择,平等地与同学共同活动,更好地意识到人多力量大。
我在课堂教学中非常注重教学氛围的营造。上课时,我会对学生进行组织管理,但决不凌驾于他们之上。我的教学管理是为学生乐于学习语文、营造愉悦和谐的气氛服务的,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开发创新潜力服务的。当面对一个问题,学生有自己的想法、不同的看法时,我会支持他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表达自己不同的见解和主张,敢于冲破学习的“禁区”。一旦发现学生思维中创新的幼芽,我就会给予更多的鼓励与支持,激发他们向更广、更深知识探究的热情。与此同时,我还实行“泛爱”,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体会到教师的关爱,并及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课堂教学实践证明,愉悦、和谐是课堂教学中师生情感交流的催化剂。我们要让学生因喜欢我们,而喜欢上语文学科。要使自己传授的各种信息乐于被学生接受,我们就要克服自己的“本位主义”、“师道独尊”的权威心理,避免命令主义与强迫教育。那种强迫性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绝对服从自己的课堂预设,必将导致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枯燥乏味。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心存偏私,尤其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采用商量的语调、亲切的言语、信赖的目光、赞扬的手势,营造一种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使学生产生无比的亲切感与自豪感。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调动他们的情感,积极增加感情投入,营造和谐、愉悦、奋进、向上的情感氛围。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可以说它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纵横上下五千年。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用渊博的学识、博爱之心陶冶学生,充分尊重、理解、关爱每一名学生;以真挚的感情、严谨的态度、诱人的语言吸引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有效的感染、熏陶与启迪,这样小学语文教学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文课才会获得学生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