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分析了职高语文教学的情势,从提高语文与专业课程的关联、以人为本、新建评价模式、先进的教学手段和传统教学优势相结合等方面,论述了如何在新时代下提高职高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 职高语文教学 专业课程 以人为本 评价模式
曾几何时,语文课程被单纯地认为是一门“工具课”,但随着语文学科的发展,人们逐渐摒弃这种狭隘的“工具论”观点。随后,人们提出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观点,逐渐认识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的主导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于职高语文而言,语文教育不能只注重工具性的传输,更要着眼于对学生人文精神的熏陶,培养创新型的优秀人才。
一、当前职高语文教学情势
目前职高语文教育情况不容乐观,语文教学问题存在于诸多方面。多年来,职高语文教学几乎照搬普高教学模式,然而由于学生质量的不同及教学目标的差异性,这种照搬模式最终收效甚微。职高语文教学相比普高语文,要降低人文性比重,否则会导致职高学生在文化课和专业课之间产生鸿沟。这种模式是与我们最初在职高教育中引入语文学科的目的背道而驰的。
职高语文教育需要有全局观。语文是最基础的认知工具,掌握好语文对于其他学科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回归人文性和实用性是职高语文今后的自我救赎之路,目前国内大部分职高语文教育都无法跳出“纯语文”的框架,沿袭过去走下来的老路。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及我国职业教育的纵向深入,职高语文的学科面临诸如课时减少的尴尬问题,因此创新求变必然是职高语文教学的唯一出路。
职高语文教育的另一大困境是职高学生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也是我们不能套用普高语文教学模式的原因。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低于同年级的普高学生,不太乐观的是职高语文教材并没有过多针对职高学生的特点编写相应的教材。学生的心态有待调整,如果对学习语文的目的认识不到位,将会形成厌学、怕学的心理。
二、如何创新有效语文教学
1.提高语文学习和专业课程的关联度。
职高学生文化课成绩普遍较低,普遍存在轻视文化课的心态,然而文化课成绩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专业课的学习又将影响学生今后的就业。如此环环相扣,学生未必会认识到其中的关联性。因此要保证学生对文化课充满热情,就必须在文化课教学中带入专业的色彩,使文化课的学习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有所裨益,有所启发。职高语文的教材考虑语文与专业结合较少,教师应当通过列举与专业相关的例子,努力创设相关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2.倾听学生,以人为本。
孔子说过:三人行必有吾师。老师如果能从学生的角度理解问题,从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就必然会总结出教育学生的新方法。另外,教师在倾听学生的同时会无形中拉近师生距离,使得学生畅所欲言,课堂气氛活跃。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兴趣提升了,便会提高课堂参与度,也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新建评价模式。
语文考试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非对即错的简单化评价方式其实并不能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也不符合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特别是主观题中,每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都会有相应的解答。所以在语文课堂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最好的场面。只要言之有理,各种观点就可以并存,甚至相矛盾的两个观点。老师不要急于判断,而应当罗列出讨论结果,由学生先做独立思考,给学生留下创造的空间,否则就会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先进的教育思想要求语文教师与时俱进,利用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手段,达到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以多媒体为代表的硬件教育体系已经逐渐被诸多教育机构使用,其对学生独特的视觉、听觉冲击很大程度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值得注意的是,仍有许多教师反馈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花费过多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对多媒体硬件的使用相当熟练,避免多媒体调试占用课堂的宝贵时间。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尽可能多地运用电脑、音像、视听等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真正成为师生情感交流、互动的舞台。
5.弘扬个性,不拘一格。
一个人所具有的比较稳定且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称为个性。个性心理过程影响人的外显行为和内隐活动,所以人类心理行为的动力均来自于人的个性。蔡元培曾说:“知教育者,与其尚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舒展个性、净化心灵对于教育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才能具有无穷无尽的创新能源。创新精神在学习的具体体现就是:促使学生朝着一定的目标积极进取,使学生不仅具有创新意识,还将其尽快转化为实际创新能力。不唯上、不唯书,敢于否定、大胆怀疑批判是创新精神的明显表现,这能培养学生的优秀人格。教师在授课当中应当注意尊重学生的意见,培养学生的人格。
6.发扬传统语文教学特色。
传统的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特点,语文教师在追寻先进有效的语文教学途径时,不应当无视传统的语文教学优势。回望近代以来的国学大师们,他们取得如此功绩无一不是依靠后天的卓越勤奋而来的。对于语文当中的古文板块、字词板块等非主观类题型,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目标执行,让学生体会到朗读背诵的乐趣,这其实是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经常读诵,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课文字词的记忆,还可以使学生逐渐领会古文中的韵律美,让学生不自觉地爱上语文。学生经常诵读优秀文章,自然能避免“书到用时方很少”的尴尬,甚至达到“出口成章”的地步。
为了配合我国经济的加速转型,职高教育面临严峻的革新挑战。语文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在保留传统教学优势的基础上,创新与时俱进的先进教学方式,同时保持与专业课程的关联性。
参考文献:
[1]袁春娥.浅谈职高语文教学的创新思路.今日科苑.2008,8.
[2]何梅艳.浅谈职高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09.
[3]方以苏.回归语文本源,追求简约教学—职业高中语文教学实效性探索.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