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的数学课堂要源于唤醒学生的天性认知理念。教师在掌握小学生的成长特性后,设计合理的课堂模式,搭建正确的教学思路,能为学生奠定良好的基础,达到学生快乐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学生;认知水平;趣味数学;教学环境
“玩中学数学”突破了传统教学的瓶颈,将枯燥的数学采用情景化展示,利用教师生动的课堂设置、趣味的教学模式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化繁为简地讲解给学生,当学生体会到了生活中的玩中学,在跑跑跳跳、画画贴贴的动手、动口、动脑中学会了数学概念后,不仅优化了知识的展现形式,让机械单一的教学内容不再呆板单调,而且贴近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调动了学生的高效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师在设计多样式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寓教于乐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呢?
一、针对好玩天性,设计课堂的趣味性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小学生对游戏的喜爱是与生俱来的,以玩的方式,通过学生手脚并用的活动去探究数学中有趣的问题,能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轻松地掌握每堂新课的教学理念。我在备课的过程中,把数学知识融入到一些游戏活动中,在课堂中孩子不是小手背在后面坐得整整齐齐,而是分组围在课桌前,呈现出来的是轻松的氛围,数学概念就这样在游戏中呈现出来,是围绕学生的好玩天性展开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例如为培养班上学生在解决计算的加减乘除题目,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境:
恰逢学校校庆,每个班级要出节目单,我们现有资源如下:
①全班人数36人,实际出勤35人。②班费中拿出50元的道具布置经费。③演出者的化妆品费用20元。④水果及水的费用100元。⑤小食品费用80元。
以班级同学自愿分组,按小组设计购买方案和详单,列出表格,请每组代表陈述购买理念。通过这种数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在操作中“做数学”,能拓展学生的多种数学解法。
二、调动好动思想,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由于小学生的好动的特性,在教学中迎合他们的这个心理,调动他们的感官,配合着让他们有小手摆一摆教学模具,能提升他们的解题思维。在数学课堂中让小学生掌握相应的公理定义,能使他们熟练地解题,有相应的变化角度、有一定的现实生活经验等。这就要求学生在计算中要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思考问题、动手动脑解决等,并通过这种特有的方式富有个性特征地解答出来。要实现“好动思想引导好”的教学目标,既要有能动的适应性独自解题训练,又要有创造的展示性解答表现。就小学阶段来说,年级越低,越要侧重于孩子的动脑能力,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解题量也可逐渐加大。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适度的计算思路,让每个学生确立与自己相适应的解题思路目标则是“玩着学”教学的关键所在。小学生的好动思想对促进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我们在教学的解题过程中,不要人为地先给定正确的固定模式,要让在学生自己的分析中把自己的思维无限地拓展,这个过程能极大地发展他们的耳到、口到、眼到和动手能力。因此,相应的我布置的数学作业,很多同学会交上来多种解题思路,这就需要教师要认识到引导的重要性,调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方法,最终让他们把数学公式概念玩着记到脑海里。我的学生在每次完成一小考之后,都会开班会总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纠错本,他们会互相分享,经过这样的长期的坚持,学生的理论水平及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会得到飞跃发展。
例如在学正方形、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到操场上的花坛前,让学生通过动手测量,移一移、拼一拼,计算出花坛的面积。这种模式能让学生的交流能力有所提升,也在实际中引导了学生的动脑能力。
三、根据好胜个性,引导学生自学思路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一刀切的弊病是使个体化发展得不到真正的促进。因此,在学生争强好胜的过程中,我们要运用这种学生特性,根据题目的难易把握好尺度,设置一些竞赛活动,看看谁的解题速度快、谁的解题思路好,这样会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为我在引导学生自学的时候,会根据学生的不停层次预留不同的题目,让底子稍差的学生巩固基础,让学习速度快的学生获得做难题的乐趣,这样从实际出发,就会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这样来看,一堂好的数学课不仅仅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还可以在无形中巩固学生的知识,使学生的能力得到提升,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各项素质。关注学生好胜心理是重要核心,我们要尊重孩子的这种爱表现的特质,这也是社会交往中的一种自我表现形式。我们让要用平和心态,尊重平等,关注学生在竞争过程中的每个闪光点,培养学生的情商,正确引导,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本性去因材施教。小学生的玩着学习是不容忽视的,他们在家庭中、在上学途中、在手机电脑上无时无刻都在接触数学,学习不再只是教室里的事,这就要求教师交给孩子的是玩的思路引导。
四、发挥好奇本能,鼓励深究钻研
很多教师都会发现这样一个问题,每个孩子对自己的零花钱计算的非常准确,这样的数学问题拿到课堂上,会让学生的认知程度有很大的提升。我们日常生活中是离不开数学的,只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必然会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设计峰回路转的计算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通过一些探索唤醒学生的猜想、总结、引申的数学能力,使他们达到学习的乐趣。利用数学玩、利用数学用是我们小学数学构建快乐课堂的目标,通过快乐课堂,学生能把生活中的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开心,而且学生通过自己玩着学体验到了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在玩中学数学”是一个长期的引导过程,教师指导的越具体,学生展现的效果就越好。选择学生适合的手段培养了学生多模式的学习思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理念,这种在动手中寓教于乐的体验教学使得课堂兴趣盎然,也是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所向。
参考文献:
[1]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
[2]俞军,盛中华.教师提问的问题诊断及其解决对策[J].教学月刊,
2012(Z2).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