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即兴演讲提高学生语言才能

2013-12-29 00:00:00马全德
成才之路 2013年27期

即兴演讲,一般无法事先准备,都是现想现说,边想边说,可能是针对一个题目、一句话、一段语言材料或者是一幅漫画发表自己的观点,如何审题?如何演讲?学生普遍有畏惧心理。但这一环节既能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又能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因而即兴演讲这一环节又经常为教师们所用。那么如何使学生在这一环节得以受益,提高学生的语言才能呢?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对于学生心理的调适

大部分学生在演讲时,明显地感觉到紧张,这时候可以通过身体放松进而导致心理的放松以对抗由于心理应激而引起的紧张反应。比较有效的是舒尔茨所编造的“器官特殊陈述句”。比如当你感到脸红时,心里就想“我的脚很温暖,我的肩很温暖”。此时,由于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与问题无关的身体部位上,也由于头部的血流向脚、肩,可以有利于解除脸红。除此之外,平时尽量多的提供场合,让他们有发挥的空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平和地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设计即兴演讲话题时,尽量让其有话可说,不使他们在同学面前丢面子。多鼓励,不批评,不摆架子,多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及时予以表扬。

二、对于所供材料的审题

即兴演讲时,应特别注意对特定材料的审题,谨防跑题,须做到如下两点:一要仔细观察,二要选好事例,审题是关键,如果主题审不准,其他方面做得再好也枉然,请看下面的特定材料:明朝张瀚初任御史后,去参见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给张瀚讲了一则乘轿见闻。一天,他乘轿进城,突遇大雨,一个穿了双新鞋的轿夫,起初时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的路面走,“择地而行”,突然,轿夫一不留神踩进了泥水坑里,由此便“不复顾惜”了。王廷相说:“身居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张瀚听了这些话,“退而佩服公言,终身不敢忘”。王廷相的这段逸事,直到今天仍然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人一旦“踩进泥水坑”,心里就放松了戒备。反正“鞋已经脏了”,一次还是两次都是脏,于是便有了惯性,从此便“不复顾惜”了。守不住第一道防线,往往导致在腐败的泥潭中越陷越深,最终无法自拔。这是王廷相对张潮等为官者的一种告诫,一种警示。而有的学生的分析却跑题了,有的人谈轿夫的优点:珍惜鞋,只注意了材料的前半段;有的学生谈轿夫有始无终。这些学生都没能把握材料的重点,这就意味着跑题。在审准题的基础上,再联系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加以议论,这样有理有据,话题就出彩了。

三、对于已供材料的引用

对于已供的材料,很多学生认为既然在纸条上已标示出来了,那么自己演讲时便没有复述的必要了。其实不然,因为演讲本身就是一个独立完整的艺术品,倘若不复述材料,就会给人留下很突然的感觉,听众会觉得你的演讲是残缺不全的。至于将引用的材料放在什么位置,演讲者则可以自由处理,既可以采用材料前置法将其放在演讲的开头,也可以先阐述主题或引说事例,然后在适当的时候把材料复述出来,即材料置后法。能够一字不差地复述材料固然好,但若由于记忆、临场紧张无法全部记住材料则可以适当使用模糊法,例如名言警句的作者没记清,便可用“一位名人”“一位思想家”或是其他称呼替代也可,至于材料复述时是否要与原材OKW0nqURtzSNpKqWXuoLfw==料完全一致,那倒也未必,可以在复述时有所侧重或适当点一点也可以,讲清这一点即可。下面是现时即兴演讲的材料:利伯曼大器晚成:他是波兰人,80岁那年开始尝试学画,他用了20年时间画了几百幅画,声望很高的洛杉矶美术馆为他举办了22次个人画展。101岁高龄的利伯曼仍然坚持一天在三个画架上工作14至于16个小时,这种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和毅力,令人钦敬。他的一番话,更是感人肺腑,让人深思:“我不说我活了101岁,我说我成长了101年。我想告诉那些70、80、90岁就以为自己老了的人,别总想着你已有多大年纪,应该只去想你能取得什么成就。马上干。这就是生活。”这则材料,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背诵出来的难度较大,那么在复述时就只能尽可能地接近原材料,实行间接引用。

四、对于双关型材料的处理

先看一幅漫画材料题:一所幼儿园,阿姨正给孩子们发糖,每人一块,一个孩子把分得的一块糖扔到地上,坐在地上大哭大闹。这时阿姨手拿一大把糖,交给哭闹的孩子。漫画的标题是:《哭闹的孩子多给糖》(副题是:并非指幼儿园)这便是一则双关型材料。表面说的是乙,实际上说的却是甲,乙是表露在外的,甲却是隐含不露的。这则漫画,表面是阿姨分糖的故事,实质却是在讽刺老实人吃亏,而光棍无赖却能占便宜的不良社会现象。在讲这一主题时,有的学生将思维仅仅局限在表面,大谈幼儿园阿姨施教不当,大谈溺爱孩子们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之类,未中要害。据此,对于此类材料,一定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切忌就事论事。

五、对于多元性材料的处理

有些材料主题单一,而有些材料的主题却显现多元化。例如一个关于苏格拉底的故事:开学第一天,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要求:每人把胳膊尽量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每天300次。一个月后检验时,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坚持下来的学生只剩下80%,一年后,就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他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大哲学家的柏拉图。这里面最容易谈的是毅力,有了毅力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使他们发散思维,例如谈坚持、谈积累、谈苏格拉底的教育方式等。但多元性主题的材料,通常有一个主题是主要的、明显的,其他主题则处于从属地位,不够明显。在演讲过程中应注意主次的区别,如果不这样,那么听众要么会觉得你爱耍小聪明、分析能力欠佳,要么觉得你看问题容易偏激、片面,使演讲的信服程度受到影响。

以上所谈只是个人的拙见,让学生了解这些,相信会对他们的即兴演讲有所裨益,同样对于他们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当然随着认识的加深,我们对于这一训练方式肯定还会有更深刻的感悟,以此推动口语训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才能。

(江苏省徐州市张集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