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助飞学生早日成才

2013-12-29 00:00:00赵侠
成才之路 2013年27期

摘 要:班级管理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在学习生活中严格训练,其次对学生给予全身心的爱,第三要对学生及时的给予肯定和评价。从小抓起,常抓不懈,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

关键词:教育;引导;参与;经历;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育就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好习惯成就人生,坏习惯毁人前程。”这句话清楚地告诉我们好的行为习惯对于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是多么的重要!然而,作为孩子人生成长引路人的教师,教给孩子的不仅是知识,更应当关注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助力学生早日成才就成为当前教育任务中的重中之重。究竟如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呢?作为班主任的我就谈谈在班级管理中的点滴体会。

一、要让学生明确要求,然后严格训练

习惯是积久养成的生活方式,是条件反射自身长期积累和强化而形成的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因此,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经过长期的反复训练。因此,长期强化训练也必成为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最基础、最可行的方法。明确的目标对培养学生良好好的行为习惯明确的目标相当重要。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我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结合自己班级的实际特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制定出符合班级的规章制度,并经常组织学生学习、感悟,让学生明确班级目标的重要性。如朗读时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自学课文时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再如集队集会时,听到集合号令要立刻排好队,做到“快、静、齐”。在平时的作业要求上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书写规范美观、格式正确、准确无误、按时完成作业等。总之,我会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学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并让学生真正明确之后再认真实施。

严格、反复的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最有效的方法。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相对比较差,对他们提出的要求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强化训练,很快就会忘得无影无踪。因而,对他们要从严要求,重复训练,一直到良好的好习惯得到有效巩固为止。“细节决定成败”,必须从日常的小事抓起,从而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在训练学生正确的“五姿”(站姿、坐姿、写字姿势、举手姿势、读书姿势),我力求学生必须要做到“抬头、挺胸,眼离课本一尺、胸离课桌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回答问题举右手、手捧书本眼看字”。我还协同其他科任教师一起,上课都要按同一要求,做到每一节课都能严格训练。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过程中,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将会事倍功半。因而,在实施的过程中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并坚持下来,久而久之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如在班级日常生活中,对于卫生打扫工作安排上,我实行了单人单项承包责任制。就是每当值日的时候,每一位同学都有自己要做的事,分工十分明确、精细。例如哪位同学整理图书柜、哪位负责擦黑板、哪位擦玻璃、哪位负责室内卫生、哪位负责清洁区、哪位负责整体巡视与监督等。同时,我从每一小组的值日组长开始培训,亲自教他们如何去指挥自己小组的组员以最高的效率完成这天的值日工作。这样通过两周的持续反复的培训,我已不再需要亲自参与每天的卫生值日工作,而学生每天都会以高质量完成值日工作。他们积极性很高,信心满满,责任意识得到了较好的培7KM23JBiaazOceEg3NjTcw==养。而对学生的纪律、卫生、学习等方面,教师要做到每天检查督促,每周总评,并根据总体评价情况,评出小红花、等级红星等,还要及时进行表扬。只有长期坚持检查评比,才能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进步的力量,对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起到了卓有成效的促进作用。

二、用爱走进学生的心灵

只有爱孩子,孩子才会欣然接受你的观点。爱,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也是教育的基本原则。我用心爱学生,去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去纠正学生的缺点,逐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优秀生不断地为他们加油,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呵护。用心的爱孩子,才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平等地去看待他们,恰当地教育好孩子,用发展的眼光看孩子,用我们的观察力,捕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在表扬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使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得到增强,在避短中看到自己的未来与希望,体会到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和期待。如我们班有一位个性较强的学生,他家在农村,父母打工,长期无人照顾。平时在学校里行为自由散漫,学习成绩不太理想,对老师和同学有排斥心理,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还动辄与同学争吵,是大家眼中的“坏孩子”。在一次期终考试前,我主动找到他,了解他的家庭现状,对他的所作所为给予充分的理解,最后我诚恳地对他说:“你这次如果考了优秀,假期我一定和同学去你家玩。”结果他真的考了优秀。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我冒着酷暑来到了他的家,他激动不已,感到了老师和同学的真心关爱。从此他振作起来,一举成为班级乃至学校标榜的进步之星。

三、要给孩子及时的评价与肯定

教师及时准确地评价与肯定,对学生习惯的养成起到极好的导向作用。我经常利用晨会、班队会对学生的言行举止进行评定:对表现好的同学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和奖励;对那些具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主要通过个别谈话或一些同学的侧面帮助等方法,进行不间断的行为矫正。这样,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并能自主反思,从而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得到巩固,不良的行为习惯得到改正。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何等重要,不言而喻,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当关注学生长远的发展,从小抓起,常抓不懈,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进而真正成才。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桂林:漓江出版社,2002.

[2]叶圣陶.叶圣陶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江苏省新沂市双塘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