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开放式语文课堂满足学生成才需求

2013-12-29 00:00:00曲秋玲
成才之路 2013年27期

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本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对开放式的小学语文活课堂进行了探索,以满足学生成才的需求。

一、师生关系的民主开放

在创新思想的前提下,教师不是权威,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教师应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在平等条件下用自己的激情吸引他们一起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去,并在教学中做到亲和、平等,如“你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想的吗?”“你发现了什么?”等……教师要蹲下来跟学生对话,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敞开心扉,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去发现。同时,教师创设课堂和谐探究的氛围,能使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充分展开,好奇心得到满足,让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勇攀知识的一个个高峰。

教学过程的开放。语文教学要走课内外相结合的道路,要突破课堂局限,向两头延伸,为学生创设在课外、校外学习语文的多种机会。

①课内外相结合。开放式教学先向学生公布教学内容,学生可事先查资料、搜集信息、预习新课,对新课教学内容有充分了解和准备。

②校内外沟通。大自然是一位好老师,如果经常走出课堂,倘佯于大自然的怀抱中,把春夏秋冬、日月星辰、风霜雨露、草木鸟兽都纳入观察的对象,一定能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作业设计的开放性

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设计实践型作业,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1)形式多样,体现创造性。作业应该是多样化的,有书面的,有口头的;有思考的,有观察和动手操作的;有语文活动,又有学科融合的。比如布置回家讲故事给爸妈听,提高说话能力;结合课文,展开丰富联想,将所理解的、所想象的画出来,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完课文后,将所学知识动手做一做,实践一下,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又如在学完《春雨的色彩》后,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让同学们到外面去看、去找,并把看的结果画出来,跟大家交流,以帮助学生理解感悟。

(2)温故知新,注重积累。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多留一些积累作业,同时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使学生进一步陶冶情操,从而在具体内容的学习时做到“举一反三”。比如教师在课堂上教学《静夜思》后,布置作业:李白是唐朝有名的大诗人,你们一定会背许多他的诗,请回家后准备,看谁背得多,并参加明天的背诗大赛。这样做,学生不仅积累了更多的古诗,而且实现了认知的整合,顺利地进行了知识的迁移。

(3)“套餐型”作业,实现自主性。让每个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套作业,跳一跳能摘到属于自己的果子,从而体会到成功的愉悦。在学完《柳树醒了》一课后,我设计了如下三套作业。A.朗读课文,画出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B.背诵课文,摘录文中的好词句。C.背诵课文,并思考:在春天里,还有什么醒了呢?仿造课文编诗句,试着写一写。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宜的作业,无疑能激发其完成作业的兴趣,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不断进取的精神。

四、课堂评价的开放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如“××同学你答对了一半,但我相信只要你仔细想一想刚才所学的知识,一定能答全。”开放性评价,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对于课堂上表现一贯积极专注,已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优秀生,评价要旨在激励他们挑战、创新。对于平时敢于冒进、敢发奇想,但缺乏持之以恒态度的学生,应做辩证式的表扬。对于学力较差,常做“绿叶”的同学,评价应重在鼓励,哪怕是一个微小的闪光点,也不能放过,要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获得成功的体验,挖掘其更大的潜能。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是时代的呼唤,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在小学语文开放教学这一块沃土上,我将不断地探索,用自己的智慧让学生成才。

(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解放东路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