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师,应立足成才,坚持对幼儿绘画与创造的实践探索,以幼儿为中心,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用心灵去绘画,使他们的创造潜能得到发挥。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幼儿绘画的创造性呢?
一、充分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这是培养幼儿绘画创造性的前提条件。途径有:
(1)欣赏优秀绘画作品。欣赏是鉴识绘画对象的整体,领悟绘画对象的风格特色的一种活动。它能积累丰富的表象,提高审美能力。教师们应该经常收集一些优秀的绘画作品,可以是绘画大师的作品,也可以是幼儿的绘画作品,供幼儿观看欣赏,如《花朵》《双手抱胸的女人》《白猫图》《四尺雄狮图》《奔马》《蒙娜丽莎》《镜前少女》《妈妈和我》等,使他们在视觉上获得更多的信息和感受,扩大视野,对绘画的造型表现、色彩搭配、结构布局等有一定的感知体验,从而激发他们绘画的兴趣。
(2)运用多种感官去接受刺激。幼儿受年龄限制,对美术活动缺乏目的性,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意采用多样新颖的教学手法,如教师根据活动的需要为幼儿创设生动、形象的学习情境,使之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幼儿进入情境,在情境中让幼儿表现自己对主题的认识与感受等。
(3)创设游戏情境。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幼儿园的绘画教育活动就是孩子们看看、想想、画画、做做、玩玩的过程。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应充分地使整个绘画活动游戏化,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技能训练。
二、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
幼儿的特点是观察往往有盲目性,因此,教师要启发孩子在观察事物时增强目的性。幼儿创造出作品这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获得经验的一个过程。同时,应注意在活动过程中启发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思维。例如在绘画《我的脸》活动时,让每个孩子通过自己照镜子去发现自己的脸部特征,如眼睛、眉毛、鼻子等的形象;再通过自己的画笔将其反映在图画纸上,并能够用点线去表现脸部的明暗特征。这样,孩子们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准确掌握并表现出了自己的脸部特征,整个活动的效果非常好。
三、丰富幼儿绘画的想象力
绘画是孩子从两岁多时就喜欢的活动,他们喜欢拿着笔到处涂涂画画,这也是孩子的涂鸦期,如果我们仅仅用简单的范画和教材指导孩子绘画,无疑会使幼儿的创造力和情感体验受到禁锢和扼杀。我们可通过多种形式来引导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并把想象力运用在绘画中:一是通过给孩子讲故事来启发孩子的想象,让幼儿把故事情节用绘画的形式画出来。二是请幼儿通过编故事来绘画,从而发展幼儿自己创编故事的能力并能把自编故事画出来。三是听着音乐来绘画。幼儿通过对音乐的欣赏,能用线条、颜色或物象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理解。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根据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特点,通过对事物进行观察了解来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使幼儿的想象力通过各种渠道丰富和发展。
四、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技能和知识
在幼儿的绘画教学中,教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让幼儿掌握必要的绘画知识,培养幼儿的绘画技能。
(1)小班幼儿处于涂鸦后期和象征期的早期,因此在造型上,他们所表现的形象还不能表现物体的基本结构和特征。观察事物时,没有明确的目的,观察的顺序紊乱,往往构图凌乱。从形象的主次关系看,小班幼儿常把物体一个个地罗列在纸上,而且每个物体都是孤立的,画面上的形象毫无关系,并且这些形象都分布在纸的边缘,原因就在于他们在绘画时常常边绘画边转动纸张而造成的。
指导小班幼儿绘画,应该先从最基本的线条入手。为使幼儿产生绘画兴趣,教师可给幼儿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利用幼儿喜爱的故事情节感染他们,让他们在老师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的讲解中得到启示。
(2)中班幼儿阶段的绘画作品,幼儿不仅表现了自己和事物间感情上的关系,而且还表现出了一种空间的关系,从构图上看,此时的儿童作品中往往不只有一两个形象,有时会有更多的形象。他们会把这些形象用排队的方式放在底线上,形成并列式的构图方式。他们绘画中的形象主题并不相关,表现出的目的性差。对于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他们也不注意,但已经开始把空间关系试图表现出来。可以说,这一阶段的幼儿对于形象的分布及主次关系的处理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
(3)大班幼儿绘画技能训练把绘画技能学习与创造力二者结合起来,如果只重视技能忽略创造力培养,或者忽略技能只追求创造,这样的教育观念都是片面的,会使幼儿绘画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和阻碍。教师应认识到,绘画技能的学习不能单独进行,应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应在重视幼儿绘画创造力的同时,使幼儿学好绘画技能,用心绘画,展现内心的丰富情感和独特的对世界的认识。
五、正确评价幼儿的绘画作品
恰如其分的评价能够激发出幼儿作画的兴趣和对绘画的创作热情,让幼儿能够体验成功的欢乐。教师要淡化自己的权威意识,不能用评价艺术作品的眼光去严格评价幼儿的作品。要面向全体,给每个幼儿机会,使孩子的创造火花都得以展现,获得成功感。
在讲评过程中,教师最好做一个合格的听众,请幼儿把自己创造作品的思路淋漓尽致地展示给我们,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这样会在无形之中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创作、表现和操作的欲望,使幼儿创造的激情得以释放,为幼儿今后的操作活动中积累更多的经验。
对幼儿来说,好的绘画作品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作品要有孩子亲身生活的感受和生活的情趣。二是作品要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想象力。三是幼儿要学会使用绘画的基本技巧。按照这些要求,教师在评价幼儿的绘画时应以积极、亲切、和蔼的态度,善于发现幼儿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稚拙以及独特的个性特征,进而激发和鼓励幼儿的对于绘画的表现欲望,让他们的画笔在手中挥洒自如。
总之,教师必须立足成才,把创新教育融入到幼儿绘画活动中,努力使幼儿的绘画能力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促进他们的身心全面发展。同时,在绘画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让孩子们充分地在自由的空间里尽情发挥出自身潜能,长期坚持以至养成自身良好的习惯,使他们主动地畅游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能够用富有创造力的大脑和灵活巧妙的双手去描绘出自身所生活的五彩缤纷的世界。
(河南省许昌市文化街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