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新时期的孩子更是对美情有独钟。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在学习当中引导学生去欣赏美、感受美。尤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在参与中体验一种兴奋与激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学生;语文教学;美育;高素质人才
原国家教委早就指出:“各科教学中,都可以从自己的特点出发进行美育。”可见,学校实施美育是当今时代的要求,是贯彻教育方针的要求。
中学语文教学也应贯彻美育的原则,因为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精品篇章,处处充满着美的激情、美的感受、美的欣赏、美的创造、美的体现。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可以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感受美,还可以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创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美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高素质人才。下面,笔者就谈谈在语文课中如何实施美育。
一、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创设情境,实施美育
在对作品进行阅读欣赏时,置身于情景当中,让学生身临其境,通过视觉来感受美、愉悦美,教师往往是通过对词句段的分析来创设情境。而多媒体集声像于一体,通过艺术再现,让学生透过动画音乐等,能够将抽象的想象直观地呈现在眼前。
中学语文中的篇章都是精品、都是美文,在教材中有一篇写景的优美散文——《长江三峡》,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仪器,我和学生一起领略了长江三峡独具魅力的风光:长江纳百川容千流,穿山越谷,浩浩荡荡,气势磅礴,形成了世界著名的大峡谷,造就了雄奇壮丽的三峡百里山水画廊。
我通过查阅资料收集资料,经过加工处理制作,让三峡的特有风貌在多媒体屏幕上一幕一幕的播放,尤其是瞿塘峡,它是三峡中最短的峡谷,以雄奇之美著称于世。瞿塘峡山势雄峻,两岸的山就像大斧切成的一样,其中夔门山势尤为雄奇,是瞿塘峡的代表景观,也是长江三峡在景观上特征最明显的景观,直观的画面投射出瞿峡的壮美。看多媒体屏幕上,江水滔滔汹涌澎湃,船工们在激流漩涡中冒着生命劳作,这是和死神搏斗的精神。雄壮的画面,险峻的地势,紧紧地扣住了学生,我乘机进一步诱导学生:“此时此刻,假如再能给画面配上生动优美的解说词,效果会更佳!下面,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用语言来描绘来解说这荡人心魄的画面。”这样,一句句、一段段精美的文字在激情高涨的美中诞生,学生通过文字把瞿峡的画面美、雄壮美、自然美和人的美连为一体,既使他们从语言文字中感受了三峡的美景,又在美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要点。实践证明,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仪器能给课堂教学注入活力,让教师愉快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揭开遮盖物让亮点闪烁,渗透美育,欣赏优美
前面讲到的是利用多媒体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美育,那么在没有条件下,仍可在传统教学中实施美育。如教《荷花淀》一课时,我改变了传统的教法,不是单一的去分析主题、分析人物形象,而是从环境美、生活美、人情美三个方面抓住文章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欣赏,从整体和局部的结合把握整个文章表现的意境美、人的美。
《荷花淀》第一部分有两个重要的场面描写,“月亮升起来……平静的很。”“她像坐在一片……带着新鲜的荷叶花香。”这里既是环境描写,又是一种美的意境塑造。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体会、欣赏美的意境,自然会引起学生的强烈美感,将其带入美的境界。这是因为意境有生动的形象:升起的月亮,柔滑的白苇,坐在苇席上的水生嫂。这种水乡特有的清新优美的环境,既是对主人公美好形象的暗示,又是对下文人物展开活动背景的一种铺垫。
这样,师生共同在朗读、讨论、分析、品味的过程中把握意境,便可以受到作品的感染,得到一种难以言传的艺术享受。
接着再谈谈指导学生欣赏人物美的做法:人物描写是小说创作的重点,主人公的一言一行往往寄托着作者美好的理想和情感。在完成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也包含了思想教育的过程。但这种教育是在陶冶情操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完成的。
如第一部分“夫妻话别”的场面里,作者描写人物主要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在指导学生阅读欣赏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男女主人公,特别是女主人公的心灵美、情操美。可以说,夫妻两人的对话既简洁朴实,又很有内涵,加上恰到好处的细节描写与之配合,能让人触摸到主人公复杂微妙的心理、情感变化。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品味水生嫂的语言,才能使学生逐渐体会到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骄傲之情,还有她对家乡对乡亲的爱和对侵略者的恨。在对话描写中,作者没有直接站出来讲,而是通过精心设计,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来表达的。因此,只要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参与,精读细品,就会感觉到人物脉搏的跳动,那种识大体明大义的情操在字里行间中闪光。这种崇高的情感打动着读者的心弦,作者塑造的主人公形象也给人以美的力量和鼓舞。这是形象的美感教育,也是生动的思想教育,但这些教育是通过渗透在语文教学中美育来完成的。
总之,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处处都存在,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我们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要把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看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自觉地担负起这一历史重任,利用这些好教材,对学生进行“熏陶渐染、潜移默化”的美学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甘肃省通渭县平襄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