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采供血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现状情况分析及效率评价

2013-12-29 00:00:00徐继兵陈青金辉
经济师 2013年1期

摘 要:文章从人力资源分布、房屋占用、采供血量等方面分析了江苏省采供血机构卫生资源配置现状,利用经济学中的洛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和配置效率进行研究和评价,指出了卫生资源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应对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采供血 资源利用 公平性研究 效率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285-03

一、基本概况

江苏省现设13个省辖市,55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24个县。常住人口78,659,903人,居全国第5位。江苏省采供血机构现有2个血液中心和12个中心血站。血液中心为江苏省血液中心和南京市血液中心,12个省辖市设中心血站。

2004年省卫生厅对全省采供血机构进行规划调整。撤销全省县(市、区)中心血库42个,县级血站1所。未设置血站的县(市),由各中心血站(血液中心)按照《分站设置基本要求》、《储血点设置基本要求》,在县(市)城区设置采血分站或储血点,负责当地的临床医疗用血。全省共设置采血分站41个、储血点3个。经过调整,全省采供血机构由原来的71所减少到28所,减少了60%。从而为血液资源配置和利用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增强了采供血综合服务能力。

二、卫生资源分布状况及存在的情况与问题

(一)卫生资源分布状况

1.人力资源情况。至2010年底,江苏省采供血机构总共有1861人(男性692人,占37.18%;女性1169人,占62.82%,各市血站含分站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学历和占比情况来看,全省采供血机构研究生学历40人,占2.15%,本科和专科学历1517人,占81.52%,高中学历以下304人,占16.33%。

2.卫生资源利用情况。2010年江苏省采供血机构供血服务范围面积87063.52km2,供血服务半径970.77km,最远供血距离1356km,固定采血点46个,流动采血车72辆,设采血分支机构41个。数据统计表明江苏省采供血机构的卫生资源利用情况基本符合卫生主管部门制定的规范要求,但存在地区性差异。

3.房屋及建筑物占用情况。江苏省采供血机构建筑总面积97886m2,其中行政用房面积25182m2,占比25.73%,业务用房面积63112m2,占比64.48%,其他用房面积9592m2,占比9.79%。江苏省血液中心的房屋建筑总面积最大,为18500m2,主要用于业务用房;其次是盐城市中心血站房屋建筑总面积11000m2,无锡市中心血站房屋建筑总面积10370m2,徐州市中心血站房屋建筑总面积10130m2。

4.采供血情况。从江苏省近6年来采供血的变化上看,无偿献血量、无偿献血率均持续上升。从2007年开始,无偿献血占采血和临床用血量的100%,并持续保持到现在。2010年临床供血量最高的是南京地区(江苏省血液中心、南京市血液中心),为509832单位,但采血量最高的血站是苏州市中心血站,采集血液总量149438单位,其次是徐州市中心血站,采集血液总量138952单位。

(二)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的情况和问题

1.采供血机构卫生资源总量水平不高。人力资源有待发展。随着输血医学的不断发展及医改政策的实施和完善,临床用血量也将随之增加,采供血机构的人员缺编问题日显突出,并对相关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要与血站的功能和任务一致。而机构人员配置不能达到规范要求,以及缺编问题不是简单地通过增加人员就可解决的。如何使机构岗位设置合理化;如何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在现有人员基础上,调动员工积极性,实现岗尽其责,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实现单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充分提高采供血机构的整体绩效,要求相关部门对人力资源需求的数量、质量、结构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制定规划,做到需求和可能相平衡、人的结构和组织结构相适应,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可持续健康发展。

2.卫生资源配置结构要从形式转变到实质上来。《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对采供血机构设置地、供血半径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因为有相当一部分机构的服务半径过小,业务量少,缺乏规模效应,增加了采供血成本。部分直辖市交通便利,本应扩大服务辐射半径至全市范围,由于采供血机构设置数量过多,规模却过小且过于分散,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素质较低,抑制了区域内采供血事业的发展。如果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管理,有限的卫生资源非但不能合理有效的利用,反而会造成浪费。基层血站和血库由于只是换了“门脸”,血液中心或中心血站并没有真正对其实施严密的过程控制和管理,会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损耗。

3.卫生资源管理体制不顺。目前,卫生资源配置力量分散,地区分割现象较明显。近年来对区域内卫生资源虽有所调整但力度不大。卫生资源配置的部门分割,影响了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管理,导致城市卫生机构存在低水平重复设置,队伍臃肿,设备重复购置的现象。造成卫生资源利用率下降和卫生费用的上升,加重采供血服务之间的矛盾。

4.卫生投入、配套政策、补偿机制有待完善。一是财政对采供血机构卫生事业费的直接补助增长有限,不能满足采供血机构事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二是对采供血机构卫生事业的间接补偿机制不健全,供血收费标准与卫生技术价值不相适应;三是基层政府部门对采供血机构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的实施组织力度不够。

三、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上述是2010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卫生资源投入和产出指标的观察数据和部分地区采供血机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DEA值和各指标的松弛变量。可见,徐州市、苏州市、盐城市和扬州市采供血机构至少是弱有效的;而其余地区采供血机构是非弱有效的。确切的说,徐州市、苏州市、盐城市和扬州市采供血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相对效率比较高,它们的效率值均为1,所有松弛变量均为0。即现有的输出是在现有投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即DEA技术有效。而其它地区的相对效率小于1,松弛变量也不全为0,所以这6个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是非有效的。当然,这也与所提供的相关数据准确性有关,可能会有一定的偏性。

四、讨论与建议

笔者主要是利用江苏省2010年采供血机构的数据、往年的卫生统计年鉴和相关研究文献,对江苏省采供血机构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效率做出综合评价。结果发现,江苏省采供血机构卫生资源总量较为丰富,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所提高,开始趋向于资源配置的优化状态,但区域间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还存在差异。从2003-2009年的卫生年鉴数据来看,江苏省采供血机构进行整合,压减血站数量,进行集中化管理;同时,卫生人员、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持续在增加,全省每千人口卫生资源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无偿献血量和采血量均处于持续上升状态,而且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比例为100%,基本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说明卫技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居民对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都在上升,这表明通过2004年采供血机构的改革,卫生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专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得到提高,进而提高了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从资源配置效率来看,12个地级市中有4个地级市采供血机构的卫生资源配置相对效率比较高,它们的效率值均为l,所有松弛变量均为0。也就是说,现有的输出是在现有投入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即DEA技术有效。而其他8个地市的技术效率小于1,相应的松弛变量也不全为0,所以这8个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是非有效的。说明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存在地域间的差异。另外,江苏省和南京市的血液中心,地处同一地区,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展采供血服务,提高效率,进行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DEA方法评价的是相对效率而非绝对效率。使用DEA评价得到的结果是表明相对其它参加评价的地区相比,部分地区是有效的,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方面达到了相对最优状态,但并不代表该地区已经达到了绝对最优状态。因此,OJJyZHWTq8KtuAzuMgN2fQbWBMJracWRe45FHCKIeww=江苏省所有地区的采供血机构都应该不断努力提高自身运行效率,向更高的水平迈进。

[本文为2011年度江苏省卫生规划财务研究项目,项目编号:G201108]

参考文献:

1.《江苏卫生年鉴》(2006卷)

2.《江苏卫生年鉴》(2005卷)

3.王锦瑜.采供血机构调整后的资源利用研究.经济师,2011(2)

4.彭育威,徐小湛,吴守宪.MATLAB在数据包络分析中的应用.西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

5.王谦.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经济学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006(2)

6.徐爽,刘青宁,安万新,梁晓华,李雅洁,王旻,王黎.采供血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输血杂志,2011(3)

(作者单位:江苏省血液中心 江苏南京 210042)

(责编:吕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