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企业执行力的思考

2013-12-29 00:00:00范鹏蛟
经济师 2013年1期

摘 要:如果企业的执行力不强,必然导致内部管理松散、员工消极懈怠和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丧失掉企业精神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极大隐忧。文章分析影响企业执行力建设的问题,探讨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必要性,提出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企业 执行力 问题 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269-02

所谓执行力,可以理解为通过有效利用资源,保质保量达成目标的能力,或者说是将思想转化为行动、使理想转变成现实、把计划落实为成果的能力。执行力是衡量一个企业的管理是否成熟、运行是否顺畅和文化是否健康的重要标志,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进行有效管理的核心抓手。如果企业的执行力不强,必然导致内部管理松散、员工消极懈怠和工作效率低下,甚至丧失掉企业精神和市场竞争力,为企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极大隐忧。

一、影响执行力建设的问题

1.管理层的理解部署偏差,导致执行力不强。执行力不强的最直接表现是“上头热、中间温、下边冷”。在企业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决策层会根据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结合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对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重点适时进行调整,通过内部会议、通知、文件等方式安排部署。与此同时,管理层负责对决策层的指示要求逐级传达、学习和贯彻。但是,管理层部分人员由于自身能力、意识的问题,未能深刻理解决策部署的重要意义和问题亟待解决的紧迫性,在传达的载体、形式和落实等方面存在较大偏差,造成的不良后果是:当决策层的部署到达执行层时,已经是雷声大、雨点小,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同时,由于管理层的不重视、不作为,执行层对此等闲视之、被动应付,直接影响到工作目标的兑现。

2.固有的惯性思维桎梏,造成了执行力不强。企业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存在着不同的矛盾,成本控制、安全质量、体制机制改革等始终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也是没有得到全面彻底解决的共性问题。因此,一些人认为这些问题“别人解决不了,我们也解决不了”,对上级部署置若罔闻,不认真执行工作要求,甚至产生了对问题“看惯了、干惯了、习惯了”的不良心态。这种惯性思维的桎梏是极其可怕的,它可以通过部分人传染给大多数,从老员工传染给新入职的大学生,直接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甚至职业操守。

3.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造成了执行力不强。如果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那么一些看似简单、低级的错误将重复出现,生产经营中的通病也不会得到彻底根除。以笔者所在的建筑施工企业为例,项目经理部是管理核心和创效源头,项目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抓手。因此,企业针对工作实际提出了“夯实三基”的要求,即:夯实基层、基础、基本功,并通过各种载体,在加强施工组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安全质量管控、注重经济效益等方面反复抓、抓反复。

二、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必要性

1.加强执行力建设,是提振员工信心、加快企业发展的先决条件。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内部问题,很大一部分在于既定的政策和规定是好的,但是在推进和落实过程中存在执行走样,甚至是不执行的问题。因此,加强执行力建设,做到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是提振广大员工信心的先决条件。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谋求更好的发展途径,就必须在执行力上加大力度,塑造一个风清气正、执行有力的内部环境,成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精神基础。

2.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强化管理基础、提升发展质量的现实需要。企业的管理核心在最基层、最基础、最基本,各种矛盾的来源和爆发环节也在于此。企业必须通过强化管理基础,促使既定的政策、制度在基层得到贯彻落实,从根本上提升管理质量,进而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反之,如果基层执行“肌无力”,必将导致企业发展“畸形”,实现健康有序发展就无从谈起。

3.加强执行力建设,是回归健康管理、实现长远发展的必经途径。执行力建设是一个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核心,只有执行有力、流畅,才能说管理活动是健康成功的,这个企业的发展才具备了长远性。强化执行力建设不仅是短期内扭转企业不利局面的有力手段,更是实现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必须真正认识到执行力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构建和谐健康的管理环境,是企业实现健康发展、长远发展的必经途径。

三、加强执行力建设的举措

1.以优秀的文化氛围,引导执行力建设。努力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执行力文化推动执行力建设,推动企业各项管理健康运作。一是决策层带头推动。决策层要带头重视和推动企业决策和具体部署的落实执行,对于自己做出的承诺,必须不折不扣的按期兑现。在此基础上,在各种场合大张旗鼓推行执行力建设,对于执行力好的部门和个人,及时进行奖励和宣传。二是强化管理层推动。端正管理层的态度,对于决策层做出的部署,管理层不能机械地“转发”,更不能消极地“瘦身”,这是一个态度问题,对于执行层的执行标准和心态影响巨大。管理层要对于各项决策全力拥护,表示极大的忠诚度,能够深入学习领会,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富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措施,带领执行层共同去执行。三是执行层认真践行。没有执行层的认真践行,执行力建设就丧失了基础。要努力提升执行层的忠诚度,大力培养职业道德,对于各项部署要坚持标准、提高标准和超越标准,优质、高效的完成任务2Y/yS8O1D/rG8yjz4kxzXA==。要从内心深处把“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在企业内部营造优秀的“执行力”文化。

2.以全员综合素质提升,推进执行力建设。全员综合素质特别是业务技能的高低,是执行力的核心支撑。因此,要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升全员综合素质。一是强化学习培训模式。对各类常规性培训进行认真梳理,突出针对性、注重时效性、明确闭环性。根据企业发展形势、经济结构调整、高新技术开发等,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规划,做到有培训、有规划、有考核、有兑现,不断提升全员的执行内涵。二是统筹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突出抓好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加快提升专家级人才数量,以此带动专业人才队伍的快速增长。要积极探索培训、考核、使用和待遇相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员工培训档案,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同时,健全绩效薪酬机制,完善考核兑现手段,使员工享受个人奋斗和企业发展的成果。三是优化职工在职教育模式。笔者所在的建筑施工企业,充分利用晚上、雨天、特殊原因停工等时间,大力开展职工夜校,对项目经理部及劳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从而提高施工组织和管控能力,提高项目经理部整体执行力。

3.以标准的严格严肃,强化执行力建设。执行力的强弱,表现形式是工作任务完成质量的高低,原因背后是过程执行的好坏。因此,狠抓过程控制,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的具体抓手。一是突出过程执行的标准性。从任务下达、安排部署到具体操作,在思想认识、贯彻执行等方面要自我加压、锁定目标、超越标准,严格按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二是突出过程操作的务实性。不具备可操作性、可操作但达不到标准的工作部署具有先天性缺陷,执行力的强弱则无从谈起。因此,无论是举措的研究还是过程的执行,要对任务进行深入调研,本着真实客观、实事求是的态度充分论证,确保符合行业、企业和具体工作人员的实际情况。三是突出过程管理的闭合性。管理闭合是执行力强的基础标志,没有闭合的管理过程,是一个有头无尾的“伪执行”。工作部署的每名参与者,对于操作的内容、完成的时限、达到的标准和成果的展现都要有清醒的认识,都要有目标、有措施、有期限,真正做到心中有数。

4.以落实明晰权责考核,保证执行力建设。职责不清、权责不对等是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造成执行力不强的重要因素。因此,明晰权责,严肃考核兑现,是提高执行力的重要保证。一是优化岗位职责。要对分工、职责进行全面梳理,对重要决策的授权内容进行认真思考,使每名员工对自己承担的任务、权力和责任心中有数,对自己与同事、上级的工作界限清晰明了,减少工作交叉,避免相互推委。二是深化激励约束。充分结合企业的实际,修订并不断完善薪酬制度,对考核兑现过程中程序繁琐、考评复杂、兑现滞后等问题进行纠正,加大关键岗位人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的激励力度,提高全员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强化考核兑现。坚持“凡事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结果、有兑现、有反馈”原则,提高考核兑现的严肃性、及时性和实效性,对于执行力强、执行结果达标的部门和个人,要及时奖励并做好宣传、立标。对于兑现率低的部门和个人,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要进行严肃处罚,在企业内部营造公平公正的考核兑现环境。

(作者单位:中铁九局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 辽宁沈阳 110013)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