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过硬作风 铸一流团队

2013-12-29 00:00:00张军强
经济师 2013年1期

摘 要:企业制胜的根本在于文化。文化是天,制度乃地,只有二者健全,企业才能顶天立地。要狠抓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软立规矩。

关键词:国有企业 作风建设 责任 反腐败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255-02

企业一年获利靠机遇,三年不败靠领导,五年成功靠制度,百年发展靠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命的根本,是企业长寿的基因,也是竞争对手无法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文化经营、文化管理、文化竞争、文化渗透的阶段。企业制胜的根本在于文化,它是渗透在企业肌体里的血液,是企业人格化的气质与内涵,是一个企业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集体风格与性格,是一种心态管理,它能够解决制度规范以外的东西,是没有管理的管理。所以讲,文化是天,制度乃地,只有二者健全,企业才能顶天立地。

虚是天,实为地,而所有领导干部正处于虚实之间,特别是在企业创建、宣贯、体现中,领导干部的“精气神”如何,作风怎么样,其作用至关重要,因为领导干部所处的地位、所担负的责任,决定了他们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作风怎么样,往往能对广大干部群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影响并决定一个单位的风气与发展。可以讲,各单位党政一把手个人有什么样的作风,其所在单位就必然会有什么样的风气。树立良好作风,必须从党员干部抓起。因为每一个领导岗位,都是上级和职工的一份重托,一项重大职责。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胸怀敬畏之心,必须以诚惶诚恐的心情和大恭大敬的姿态对待责任和作风建设,并带头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自爱,自觉地为企业、为职工掌好权、用好权。倍加珍惜自己与团队的政治生命,常修为政之德,力戒权力滥用;倍加珍惜自己与团队的荣誉名声,常怀律己之心,力戒放纵自我;倍加珍惜家庭亲情,常思贪欲之害,力戒见利忘义;倍加珍惜平凡生活,常弃非分之想,力戒浮华攀比。任何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其成功的巅峰与失败的低谷,往往都是一步之遥,一定要算清七笔账。千万不要因为违纪违法葬送自己的前程,落得身败名裂下场;千万不要因为贪图享受而丢掉自己的人格,失去人身自由;千万不要因为超越道德底线,给自己的亲人和家庭造成无法抚平的伤害。在廉洁自律、产品质量、人身安全等方面,谁都输不起,都是领导干部工作的红线和底线。为了不触及红线,为了远离红线,进而为了企业效益的提高,为了领导团队精神的建设,更为了我们领导干部个人美誉度的树立,就必须强化作风建设。

一、要狠抓作风建设,特别是领导干部作风建设

抓作风是当前形势的需要;抓作风是实现目标的需要;抓作风是推动工作的需要;抓作风是正视问题、找准问题、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

作风建设的基本内涵:敬业务实,业绩至上之风;学习进取,不断创新之风;勤俭创业,永不满足之风;清廉为民,阳光操作之风。

抓作风的目的:靠过硬作风打赢提升效益水平攻坚战;靠过硬作风打赢提升品牌质量攻坚战;靠过硬作风打赢安全生产长效攻坚战;靠过硬作风打赢企业文化管理攻坚战。

抓作风建设的两大抓手:一是彻查、根治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滥用职权、腐败堕落、失职渎职、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等所有显性腐败与案件。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如果腐败得不到有效惩治,党就会丧失人民信任和支持。全党必须警钟长鸣,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坚决的态度、更加有力的举措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二是下大力气整治部分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以“庸、懒、散、软”为主要特征的隐性腐败、消极腐败,其表现就是干部作风问题,并且这种腐败更可怕、更持久,破坏力更大,影响更坏。

在消极腐败和干部作风建设上,整治的标准就是“四句话”,即“以治庸提能力,以治懒增效率,以治散正风气,以治软立规矩”。关于“庸”的问题。有的干部甘当“太平官”,思想上因循守旧,工作上墨守成规,缺乏开拓创新、敢为人先的胆略;有的干部见困难就缩、见问题就拖、见矛盾就躲,只求“官帽”不丢,不求工作出新,更不求工作出彩。庸官最大的特点是抱着“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信条,大错不犯、误事不断。对于这样的干部,只能奉劝一句话:当干部,心态要平静,但工作决不能平庸。要在疏通干部出口上加大探索力度,真正在干部队伍中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关于“懒”的问题。有的干部心懒、手懒、腿懒,作风疲沓,纪律松弛,不要说主动到企业和群众中解决问题,就是企业和群众反映上来的问题也是置若罔闻,不是当成家里的事立即办、马上办、主动办,而是推来拖去、扯皮不断,不少事情半天就能办成却让基层和职工一等再等。关于“散”的问题。一些干部嘴上讲政策、讲条文,但是,对贯彻落实上级安排的工作不推不动,更不去创造性执行,甚至满腹牢骚、消极应对,习惯了我行我素,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更有甚者,一些领导干部“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根本不知道企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着边际,致使不少工作雷声大、雨点小,打了水漂。关于“软”的问题,这在一些领导干部中表现更为突出,患得患失、畏首畏尾、怕得罪人,不敢抓、不敢管、不敢坚持原则、不敢碰硬;一些单位特别是主要领导好人主义严重,奉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为官哲学,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变成了“表扬和自我表扬”,对本单位的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该批评时却包着、护着,岂不知最终是小事拖大、大事拖炸,岂不知是姑息养奸,“宽是害、严是爱”,好人主义不知道坏了多少大事、坏了多少规矩,更害了多少干部。以上这“四种顽症”,是消极腐败的集中表现,是干部作风建设的大敌。

二、领导干部思想方法的转变和领导干部领导方式的转变,是作风建设的关键

第一是贵在遵循职工满意规律,就是要求我们所有工作的出发点、全过程和落脚点都要看职工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满意不满意;我们干的所有工作都要用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来衡量;我们想问题、干工作,都要始终坚持把职工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职工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职工满意作为第一标准。

第二是贵在坚持继承发展。其要领就是“四个重在”,也就是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

第三是贵在把握工作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我们干任何工作,必须对症下药、因地制宜,把解决问题作为最高准则,这就必须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工作方法。“三具”就是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两基”就是抓好基层,打好基础;“一抓手”就是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合力。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有具体的人来抓具体的事,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有工作路线图和时间表,每一项工作都必须有工作责任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

第四是贵在树立良好的用人导向。胡锦涛同志指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是我们党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我们党除了人民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党坚持这个崇高原则,为一切忠于人民、扎根人民、奉献人民的人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宽广舞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能不能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能不能实现伟大复兴,要看能不能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更要看能不能让各方面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才华。对于企业来讲,就是要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这是落实企业大政方针的基本要求,更是推动干部作风持续好转的检验标尺。首先是领导出于公心。领导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不搞亲亲疏疏,不搞小圈子,因为有亲的就有疏的,有圈内的就有圈外的,尤其是作为主要领导,更不能塞“私货”、有“自留地”。其次是注重群众公认。由于领导干部视野的局限性和部分干部的两面性,仅靠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出于公心还不够,再出于公心也不一定能把一个干部完全看清、选准。解决的办法,就是要特别注重职工群众的公认度,把干部推向群众,让职工来评判、检验。

第五是贵在强化精神立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1)担当精神。担当精神,就是敢于负责、能够负责的精神,这是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在职责和角色需要的时候,义无反顾、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要责随职走、心随责走,要全心、全责、全力去推动、去完成,要倡导“困难面前有责任,责任面前无困难”,这就是担当精神。(2)团队精神。常言说,“互相补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一起垮台”。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既需要“单兵作战”、发挥个人的能动性,更需要“协同作战”、形成合力、达到1+1>2的效果。

第六是贵在责任心的强化。负责任是人类最宝贵的品质,也是我们党执政最重要的基础。有无责任心,关乎一切事业的兴衰成败。责任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忠、孝、仁、义、礼、智、信,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美德,强调的都是同一个词——责任。面对国家,没有责任感,哪有尽忠之心?面对长辈,没有责任感,哪有孝顺之心?面对自己,没有责任感,哪有进取之心?责任是一切动力的源泉。责任出智慧、出勇气、出力量、出业绩、出人才、出品牌。责任是一种客观需要、是一种主观追求。同样的工作,同样的条件,有人干得好,有人干得差,差别就在于有没有责任心。尽心尽责,再复杂的问题也能迎刃而解;漠视责任,再简单的工作也会出现差错。有责任,企业才有希望;有责任,生命才会闪光;有责任,人格才最高贵。当领导要围着责任转,做干部要围着责任干,责随职走,心随责走。职务就是责任,责任要放在心上。“群众心中有杆秤,称出你的轻和重”。称的是什么?就是称你负不负责任。关心职工是责任,提高效率是责任,廉洁自律也是责任。

第七是贵在作风的转变。以转变作风、强化执行为切入点,努力在党员干部队伍中、特别是领导干部中培养并强化一种光明磊落、洁身自好的正气;一种求真务实、问心无愧的底气;一种动真碰硬、理直气壮的豪气;一种开拓创新、永不满足的锐气;一种精神焕发、舍我其谁的虎气。唯有如此,才能让广大职工群众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最终形成“敬业务实,业绩至上之风;学习进取,不断创新之风;勤俭创业,永不满足之风;清廉为民,阳光操作之风”。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这是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大会上为全党作出的重要结论。企业的作风建设能不能真正硬起来,说到底还是企业党组织建设的问题。同时,还要有配套措施、相关制度、规范的机制、先进的理念与文化作为支撑,为此,我们先后推出了“班子成员与中层领导跟值班制度”、“安全零报告制度”、“非正常业务信息汇报制度”、“安全、质量、招标、廉政、计生五大事项一票否决制度”、“中层干部引咎辞职制度”、“不良事项日常扣分制度”、“重大不良事项强行末位排序制度”、“业务与管理风险节点控制制度”、“报销与付款自下而上会审会签机制”、“中层执行力评价机制”等诸多制度性支持性文件。只有紧紧抓住党员干部这支领导团队,使之具备“用心做事”的文化践行力和“追求卓越”的超强执行力,时刻以决战的心态对待作风建设,才能彻底赢得最终的成功。

参考文献:

1.牛保良著.中国共产党经典作家干部队伍建设思想[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2.董瑛著.党内干部监督制度建设论[M],人民出版社2010.

3.张庆.论党的先进性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工作的关系,理论月刊,2006(12)

4.周太良.关于党风廉政建设根本出路问题的若干新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

(作者简介:张军强,洛阳单晶硅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河南洛阳 471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