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陆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2013-12-29 00:00:00罗忠诚
经济师 2013年1期

摘 要:文章针对内陆山区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分析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加快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内陆山区 县域经济 发展研究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2-208-02

三明市行政区域居福建省中西部,辖二区一市九县,土地总面积2.29万平方公里,人口268万。其中,县域面积占全市的95%,常住人口占全市的84.8%,经济总量占全市的75%。县域经济是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联结点。经调查研究,笔者对加快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作如下浅析。

一、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三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县域经济长足发展,体现在:

1.经济发展快速。在“十一五”期间,全市县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1%,增幅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五年来,全市县域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了1.7倍,年均增长22.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4.4倍,年均增长40.1%。永安市进入全省县域科学发展“十优”县(市)行列,建宁县、清流县首次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行列。

2.产业实力增强。县域工业发展迅猛,2011年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分别占全市的72%和76%,比“十五”末年提高16.3和9.8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能力稳步提高,形成了林竹、畜牧水产、果蔬、茶叶、油茶等优势特色产业,2011年县域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额达323亿元,占全市的85.2%。一批现代物流、旅游和文化产业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加快实施,有效地拉动了消费增长、市场繁荣。

3.民生保障提升。“十一五”期间,县预算内教育经费逐年增加,年均增长17.8%,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全市县域城镇就业人数新增10.05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3.45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3.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5.6%,2011年全市县域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0.2%和9.9%。

4.城乡建设加快。县域城市规划建设全面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县市城镇化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市县域城镇化率提高12.4个百分点,2011达到48%。城乡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所有建制村都实现硬化道路,2012年将实现了县县通高速公路,“十一五”期间多数县(市区)都有快速铁路,农村供水、供电、通信、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面对市委市政府提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要求,立足福建发展和海西建设的新形势,着眼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少的困难和问题。

1.经济总量不大。2010年,全市县均GDP为85亿元,约为泉州的1/5、福州的1/3,全市县域经济实力最强的永安市GDP也未达200亿元,是全省9个经济较发达的县(市)中总量最小的,全市GDP超过100亿元的县(市)不足3个,不足50亿元的仍有4个。10个县(市)地方财政收入均值为3.19亿元,还不到全省平均水平的一半,财力最弱的县仅1亿元左右,要实现县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4亿元的目标,差距非常大。

2.产业转变不快。2010年,全市县域三次产业结构为20.7∶48.1∶31.2。一产比重偏高,有8个县的一产比重超过20%,其中3个县超过30%。二产结构不优,多数县没有形成自己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式还比较粗放,并且呈现经济越发展,能源消耗越高的特征,2011年经济较发达县、中等发展水平县和一般发展水平县的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2.01吨标煤、1.21吨标煤和1.17吨标煤,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十一五”期间,全市县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7.5%,增幅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下降了0.7个百分点。

3.民生保障不全。目前全市12个县市区除永安、梅列外均属于国家基本财力保障县(区),除永安、梅列、三元外均为省定转移支付县,县域财政普遍比较困难。随着近年来保障力度的不断加大,各类保民生的刚性支出越来越大多,2010年全市县域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支出占县域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达64.33%,比“十五”末年提高了4.72个百分点。改善民生最终要落实到投入上,如何有效保障民生投入,对各县(市)都是一个重大课题。

4.协调发展不力。从县域之间看,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比较突出,2011年,永安市的经济总量超过明溪、清流、宁化和建宁4个一般发展水平县的总和,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超过西北翼6个县的总和。从城乡发展看,农村发展仍然比较滞后,特别是农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还要不断完善。

这些问题的存在,一方面有底子薄、基础差、投入少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跟思想不够解放、体制不够灵活、全民创业意识不够强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密切相关。

三、加快三明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致力先行先试,努力走出一条有自身特色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通过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来致富百姓、改善民生,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要始终坚持统筹兼顾,通过统筹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进一步营造宜业宜居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县域城市的整体形象,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的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1.解放思想闯新路。近些年,全省各地县域经济发展很快,特别是晋江一带的先进经验令人震撼、启发。其中最重要的启示,还是要不断解放思想。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思想解放的力度有多大,发展的空间就有多大。县域经济是个大舞台,只要我们敢于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完全可以成就一番大事业。因此,在谋划县城经济发展上,我们要有更宽的视野、更高的站位,要有更大的气魄、更大的手笔,打破思维定势,打破条条框框,先干不争论,先试不议论,先做不评论,真正放开手脚,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创新创造,切实用思想的大解放和大转变来破解发展难题,以先行先试的大气魄和大智慧来促进发展的新跨越。一是党委、政府要善于看清宏观大势,立足本地实际,理清思路,超前谋划,走自己的发展之路,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要善于造势借势乘势,创造性地用好政策,千方百计把上级政策支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效;要善于加强政企互动,既在企业后头推波助澜,更在企业前头因势利导;既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更为企业发展助研助力,做到帮忙而不添乱,支持而不包办,成为名符其实的环境营造者、秩序维护者、发展引领者。二是职能部门要自觉摆正位置,正确处理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对企业更多的是善意提醒、及时引导,而不是简单地进行“查”、“罚”、“停”;要主动换位思考,对企业提出的问题,不能简单说不行,而是多研究怎么办才行,真心实意地帮助企业,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宽松的环境。三是企业和企业家要充满创业激情,胸怀宽广,眼光独到,善于学习,既有强烈的发展意识,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既懂得竞争,又善于协作运作;既立足本地,又放眼全球;既有敏锐的洞察力,又有顽强的适应力,在发展中永不止步、敢争一流。

要客观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各县县情,善于发现优势、用好优势,打破思维定势,既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又要善于从人文传统、人脉关系等方面,把潜在优势发掘出来,把各种优势整合起来。例如,泰宁县在20年前大胆提出发展旅游产业,发挥自然优势,挖掘人文底蕴,把一个原本不知名的山区小县,打造成世界级旅游品牌。还要善于找准优势、创造优势,善于做“无中生有”的文章,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优势创造优势。例如,尤溪原是传统农业大县,工业起步不早,特别是发展纺织业,既没有基础,也没有资源,但是他们通过持之以恒抓项目带动、抓纺织产业集聚,到2011年,全县已聚集规模以上纺织企业80多家,纺织业产值超过40亿元。永安市10年前提出建设“纺织强市”的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目前纺织企业有106家,年产值70多亿元,成为全县产业用纺织品生产制造基地和中国非织造布名城。

2.城乡统筹富县民。统筹城乡既要加快县域城市、小镇发展,又要加快新农村建设,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目标是强县富民,既要千方百计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和财政实力,有更多的财力用于社会事业、改善民生,又要真正让老百姓致富奔小康,过上更加殷实的幸福生活。一是加紧城镇建设。县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是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在规划上,要强化城市建设的理念,真正把县城作为一个城市来规划,做到高起点、大手笔,既凸显县域文化和特色,又体现适度的超前。要注重拓展提升,按照所在城市的建设标准,统筹考虑产业支撑、建筑风格、城市色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新区开发档次,提高旧城改造水平,努力把每个县城都建成各具特色的中小城市。泰宁的县城规划建设是个好例子,他们把县城当做景区来建设,全城推广新徽式元素,融合园林绿化,实现城景交融、自然和谐。要注重小城镇建设,全市重点抓好4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镇和15个市级中心乡镇规划建设,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工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二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要完善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长效机制,促进财政支出、要素配置、公共服务、民生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要以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为切入点,抓好统筹规划和协同建设,继续实施农村公路路网工程,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抓好一批重大水利项目,健全提升农村市场设施和流通体系,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要优化农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旧村改造,实施家园清洁行动,开展绿色村镇创建,重点抓好高速公路、快速铁路沿线及重点路段、重要节点的立面改造和连片连线整治,促进农村家园美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改善全市乡村面貌。三是提高生活水平。这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强县富民的根本体现。要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带动能力强的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等等,增加城镇居民就业,吸引农民进城务工,增加人民群众收入,有效扩大消费需求。要积极促进创业,切实在创业氛围、创业政策、创业服务、创业保障上多下功夫、多想办法,提高城乡居民的创业成功率,让更多老百姓走上致富之路。要加快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农保制度落实、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等工作,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要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推进城乡教育、文化、卫生、广电、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就学、就医、出行、学前教育等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3.凸显特色创优势。县域经济的生命力在于特色,有特色才能不断增创发展优势,才能不断形成新的竞争力。一是注重产业特色。泉州县域经济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发展得比较快、比较好。比如晋江石狮的服装制鞋、南安的石材陶瓷、惠安的石雕装饰、安溪的茶业信息、永春的生物医药、德化的陶瓷产业等等。三明县域经济总体来说,实力还不够强,优势并不明显,今后要继续立足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比如清流依托萤石矿资源发展氟化工产业,宁化依托钨矿发展钨矿精深加工产业,明溪、建宁、泰宁等依托药用植物基地发展生物医药及生物产业,永安依托老工业基地发展汽车及机械产业,沙县依托传统文化发展小吃产业等,都是走特色产业之路的范例。同时,要依靠科技打造特色之路,比如,建宁的铙山纸业,地处偏僻的山区县,各方面优势都不明显,但他们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持之以恒地抓新产品以及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应用,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高档薄型包装纸生产企业。将乐县凭借先进的轻合金技术,致力打造年产值超百亿元的新材料产业链,发展前景看好。二是注重运作方式。要在招商引资、“三资”动作、项目推进、工作机制等领域不断创新,形成自己的特色。比如,大田县利用毗邻泉州的区位条件,创新招商理念和招商方式,通过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短短几年就引进21个投资亿元以上项目;清流、将乐、建宁等县把经营城市作为重点,在财力有限的状况下,通过市场化运作,有效地盘活土地资源,多渠道筹措城市开发建设资金,仅几年时间城市规划建设就上了一个新台阶,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既搞活了县城经济,发展了社会事业,又方便了百姓生活;沙县成立“项目110”联动中心,确定20多个部门为联动单位,开通项目服务热线,为项目提供最便捷的服务,有效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工作效率。只有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解除禁锢,才能不断提高攻坚突破的能力水平。三是注重服务水平。尽管全市交通等基础设施在不断改善,但与沿海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因此,要吸引客商来发展,很大程度上就是要靠优质的服务,靠高效率的服务,靠人性化的服务,靠有特色、有品牌的服务。我们看看晋江的服务,通过9轮改革,当地政府审批事项削减合并400多项,平均审批时限缩短70%以上,2012年,项目报批又提速,比如万达广场项目,从营业执照、机构代码证、税务登记证等审批事项,仅1天就全部办结。三明各县市区要在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率上下功夫、想办法,在治庸治懒方面出实招、动真格,真正形成自己特色的行政服务模式,让客商都能安心舒心地在这里投资发展、安居乐业。同时,要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仓储物流、交通运输、信息咨询、会计法律和会展中介等配套服务行业,让企业有更加便利的服务。

(作者单位:中共三明市委党校 三明市社会主义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0)

(责编: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