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及防范对策

2013-12-29 00:00:00王小林
经济师 2013年1期

摘 要:为了降低票据业务的风险,保护银行资金安全,文章介绍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办理过程中存在的几种主要风险如道德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等,具体分析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期达到农村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健康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银行承兑汇票 风险 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198-02

银行承兑汇票是一种由出票人开立的,经银行承兑的并以承兑银行为第一责任人,承诺在未来某一约定的日期,无条件支付给持票人一定金额的远期汇票。由于银行承兑汇票不仅可以优化银行的资产配置,增加银行利润,而且可以为企业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因此企业对采用银行承兑汇票作为结算方式的要求越来越强烈。开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也成了商业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作为金融机构中的弱势群体的农村信用社也在大力开展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近年来,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而滋生的犯罪已经位居金融犯罪的首位。如某信用社对信誉好的客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审查不严,某农资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某利用这一点于2008年1月至9月,先后多次从该信用社骗取银行承兑汇票金额达350万元;2010年某信用社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中被骗金额尽然高达4150万元,等等。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犯罪事例,给银行和企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鉴于此,本文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减少票据风险的发生,促进农村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健康发展。

一、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的主要风险

1.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银行的少数员工利用银行内部管理制度的不严密性,勾结不法分子,违规签发银行承兑汇票,或不法分子伪造出票人或背书人签章,伪造交易合同和发票,银行员工为其提供便利合伙骗取银行承兑汇票和资金,从而给银行造成的风险。如2006年2月11日,中国银行双鸭山市四马路支行曝出涉案金额4.3亿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被媒体称为“2006银行第一大案”。同年6月,中国银行河南沈丘支行再次发生1.46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大案,两案件都是银行员工与企业内外勾结进行的诈骗,给银行带来巨大损失。

2.欺诈风险。欺诈风险是不法分子通过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票面要素等非法手段骗取银行资金所形成的风险。随着票据业务的迅速发展,利用票据诈骗资金的手段越来越隐蔽,技术水平越来越高,如果银行警惕性不高、审查不严或操作不当,就会落入不法分子的陷阱,就会形成风险。具体来说,一般有如下三种诈骗手段:一是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或通过高科技手段直接变造银行承兑汇票的金额:先签发真汇票,再根据真汇票克隆票面要素完全相同的肉眼难以分辨的假汇票;在数额较小的真汇票上涂改金额变造大额银行承兑汇票;一大拖几小变造票据方式,即客户于同一天在同一家银行同时申请办理多份金额不同的票据业务,其中一份金额较大,其他金额较小,票据号码连续,其他记载事项完全一致,通过更改金额和号码将金额较小的票据变造为金额较大票据。该种票据变造方式是2010年上半年频繁出现,被监管部门发文进行风险提示的主要手段。二是票据调包,即用事先伪造好的假票据替换真票据。三是伪造商品合同、增值税发票的复印件,骗取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

3.操作风险。操作风险主要表现在人为操作失误方面。人为操作失误风险主要指票据经办人员将背书有误的票据予以贴现从而形成的风险。企业在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时,常因为票据背书和粘单不规范、签章不全、汇票填写有误等原因使票据无效。银行在受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时,必须根据《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等相关法规认真审查票据背书是否连续,粘单骑缝章是否规范,票据各项要素是否齐全,审查无误后,方可为客户办理贴现。

4.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主要表现在企业经营情况不佳和企业资信等级差两个方面。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对环境变化的不适应,行业特有风险及产品流通风险等。有的银行为了完成承兑汇票任务,在承办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时忽略了申办企业经营风险,就会造成企业因生产经营状况变化,现金流量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兑付到期票款而形成银行垫付。

企业的资信等级差导致的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有支付能力而不兑付票款造成银行垫付的现象。企业方面,有些大型国企虽然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但由于平时动辄数十亿的信贷规模,对数额相对较少的银行承兑汇票往往不以为然。银行方面,某些从业人员不太关心承兑汇票的期限,视银行承兑汇票为小额贷款,认为即使出票人不能兑付到期汇票也没有风险,反正公司有大笔存款在承兑银行,不会赖账。所以不及时兑付银行承兑汇票,这样往往容易产生信用风险。

二、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存在风险的主要原因

1.票据法律法规不完善。现行的《支付结算办法》、《票据管理实施办法》和《票据法》等有关票据的法律法规对银行承兑汇票承兑和贴现、再贴现的有关规定不够详尽,实务操作中难以准确地把握。

2.监管机构监督力度不够。由于监管部门对业务发展规范、讲求信誉的银行缺乏明确的政策鼓励措施,对违规操作、不讲信誉、经营风险较高的银行缺乏动态的掌握和控制,致使部分银行在日常交易监督松弛的状态下,凭侥幸心理进行违法违规操作,放宽票据承兑和贴现条件,违规降低保证金交存比例和贴现利率,形成银行同业间的恶性竞争,扰乱正常的票据市场秩序。

3.银行承兑汇票业务办理不规范。具体表现在经办银行对企业所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审查不严,汇票取得的合法性难以保证。为占领市场份额,经办银行有时对贴现企业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增值税发票等资料的真伪审核不严,贸易背景的真实性审查流于形式,违规办理没有真实交易背景的票据业务。汇票到期一旦不予付款,出票人又以无资金为由逃债,拒绝承担责任,给银行追索资金增加了难度。

三、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风险防范措施

1.加强信用社员工的职业道德建设,积极开展员工职业道德评价活动。银行业是风险行业,一定要关注员工道德的风险性,决不能忽视员工的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银行业的最高风险。信用社要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道德学习,让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遵纪守法意识,抑制腐败思想以各种形式对信用社员工进行腐蚀及渗透,做好道德风险防范工作。通过外在的社会评价、内在的良心评价和组织的督促评价形成一种讲职业道德光荣、不讲职业道德可耻的风气和氛围。对在工作中默默无闻做出优异成绩的员工进行大力宣传、表扬和必要的物质奖励,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以促进信合事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逐步提高信用社员工票据业务风险防范能力。提高信用社员工票据业务风险防范能力的需要从以下两方面做起:首先,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工作,提高信用社员工专业素养。聘请大学老师或银行专家定期给信用社员工传授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知识、结算规定等规章制度,使员工熟练掌握票据知识、结算规定、账户管理等制度规定,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其次,提高员工辨别票据真伪的实践能力,加大防伪设备投入,以仪器鉴别代替肉眼判断。具体来说,可通过购置票据鉴别仪器,让员工熟悉票据鉴别仪的使用方法,提高防伪反诈意识,加强防诈科技含量,增强识别伪造、变造、复制票据的能力,规避因员工防假能力薄弱而带来的风险。另外,应配备各商业银行的承兑汇票印模及其票样,以减少跨行系统对于银行承兑汇票的识别难度。

3.加强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规范管理。信用社员工在办理银行承兑汇票业务时,要规范办理,严格结算纪律,把好承兑汇票签发关。在签发时要认真审查出票人的资信状况,要求根据出票人的资信等级交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对敞口风险要提供合法有效的担保,降低银行垫款的风险。同时,对已经承兑的未到期银行承兑汇票,要加强对出票人的监督,确保出票人按时补足票款,减少垫款的发生几率。要严格按支付结算办法的有关规定正确受理,坚决杜绝故意压票、无理退票的行为,确保票据流转的畅通无阻。完善会计结算内部控制机制。严把票据审查关,严格履行贴现和转贴现手续,严格空白凭证的保管与使用,严防外流,逐步以计算机签发代替手工签发,印鉴及授权人名章加盖清晰,办理票据业务时认真审查票据背书是否连续,加大检查指导和稽核力度。

4.坚持贸易背景真实性原则。信用社票据业务从业人员在办理票据业务时,应严格审核签发对象,可考虑只对信用等级在AA级以上的企业法人签发银行承兑汇票。要求承兑申请人必须是在该银行开立基本账户的企业法人,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购销合同与商品增值税发票要以正本作抵押,并且合同的销货方与增值税发票的纳税人为同一法人,签订合同的时间与纳税时间基本吻合。为了遏制没有真实贸易背景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的违规问题,也可以采用盖章制度,核对出票人或申请人提供的商品交易合同或增值税发票上加盖已办理银行承兑汇票的有关印章,防止出票人利用同一份商品交易合同或税票在同一银行或不同银行申请银行承兑汇票、套取银行资金。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检查,承兑银行要深入企业检查其生产经营状况及支付能力,发现问题,应及时督促其整改,以保证出票人及时补足票款。

5.实现银行资源信息共享。人民银行应牵头组织,完善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尽快建立银行承兑汇票签发和贴现业务数据库,打破商业银行各自为政的现状,整合银行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建立统一的查询查复平台,对每笔已签发的银行承兑汇票,在贴现、转贴现、再贴现时必须通过电子查询网络系统进行查询核对,有效杜绝假票和克隆票,并与税务等部门联网,实现票据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网络查询功能,解决跨系统汇票查复难和查复不准确的问题,为有效鉴别票据真伪和企业提供的增值税票真伪提供更为有力的手段。

6.加强监管力度,促进票据业务的规范发展。为了促进信用社银行承兑汇票业务的规范发展,监管部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监管工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票据业务合规性管理,强化对不规范办理票据业务的查处。二是严格标准,强化市场准入和退出的监管。三是定期对票据市场的风险状况进行预报。四是对不恪守结算纪律、故意压票、无理拒付和违规经营行为,要给予严厉制裁。五是要尽快建立票据业务信息共享系统,以解决监管者与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学慧.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与防范对策.金融与经济,2011(7)

2.刘静萍.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控制.内蒙古金融研究,2011(4)

3.张成.我国银行承兑汇票存在的风险及防范对策.中国房地产金融,2010(1)

4.梅慧颖.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及防范研究.硕士论文,2010

5.周蕊.关于对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管理的思考.财会研究,2007(6)

(作者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8)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