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开采企业成本控制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

2013-12-29 00:00:00宋宝连
经济师 2013年1期

摘 要:文章通过同煤某矿这一案例来说明作业成本法在煤炭开采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进而表明煤炭开采成本控制实施作业成本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煤炭开采企业 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法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171-02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它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将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本文通过同煤某矿这一案例来说明作业成本法在煤炭开采企业成本控制中的应用,进而表明煤炭开采成本控制实施作业成本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成本控制分析

(一)成本分析

1.该矿原煤产量与单位成本趋势变化。2006年至2008年该矿原煤产量呈下跌趋势,其原因一部分在于矿井的生产技术与设备升级导致井下暂停产,一部分在于2009年的金融风暴影响了煤炭行业的销售情况。至2010年,整改升级完毕及金融危机过去,产能迅速回复至矿井峰值。

从原煤单位成本来看,2006至2009年单位成本一直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年复合增长率在20%左右。2010年,原煤单位成本略有下降,原因一方面在于产量的上升均摊了总成本的增长,另一方面该矿区在2010年更注重了对原煤开采成本的控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来降低生产成本。

2.人工成本占总成本的趋势变化。2006年2008年,人工成本费用稳定,比例一直占整体成本的30%。由2009年开始,人工成本绝对值迅速上升,所占总成本比例也攀升至40%。一方面是为扩大产能,招聘了更多的煤矿工人;另一方面是由于平均薪酬上涨这一社会因素所带来的成本增加。

3.工资构成比例趋势变化。该矿的工资构成主要包括直接工资、制造费用与管理费用这三大部分。从图2可以看到,2007-2010年这四年间,不同职位人员的工资比例变化不大。这说明一方面该矿的生产与管理人员人数比例变动不大,一方面说明在管理模式上,该矿并没有较大的改动。面临着越来越紧张的成本控制状况,管理模式与管理投入比例的改动将对该矿的成本控制起到较大的作用。

4.可变成本的变动趋势。

(1)单位材料费。材料费一直占据着可变成本较大的比例,如何控制材料的损耗往往决定着单位成本的多少。分析单位材料费的变动,也可以看出原煤开采单位成本的变化,同时分析单位材料费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去验证所采取的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图3显示,单位材料费与单位原煤成本呈现着正相关的变动关系,单位材料费从2006至2009年一路快速上升,直到2010年才略有回落,与单位原煤成本变动趋势一致。在2010年间,该矿所采取的节约生产,注重回收等措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了降低了材料的耗费,起到了控制成本的目的。

(2)单位耗电量。电力是保障生产的重要要素之一,电力费用也是可变成本中权重较大的一部分。从图4看到,单位耗电量与产量呈现负相关关系,反映了电力费用是“菜单成本”这一特性,即不管是否全产能生产,电力投入的数量是有一定要求的。

而单位电费的变动趋势较为复杂,经历了由低转高再至平稳的过程,综合考虑,产量与电力价格应是影响单位电费高低的关键因素。

(3)配件。配件是贯穿整个原煤生产过程的重要资源,代表着矿区设备自有化程度。从图5的趋势变化分析,该矿每年都购置一定数量的设备用以生产或保障生产。在2010年配件费用增长2500万元,增长率为37.8%,其缘由为新购置的生产设备。该矿为提高设备自有率,提升生产效率进行了跨步式发展。

在配件占原煤单位成本的比例上,从2006年的5%提高到7%,提升幅度相对不大。

(4)综机租赁费、修理费、折旧费。综机率代表着一个矿井的机械化程度,综机租赁费的趋势变动可以作为一个矿井生产能力与生产效率变动的有效指标。折旧费与修理费的变动则代表着机器的利用率与完备率。三者都与生产设备相挂钩,研究其趋势可以了解原煤成本构成的变动情况

2009年该矿购置了2500万元新型的采煤设备,在不影响产能的情况下在2010年逐步投入在各采煤面中。新设备的投入使得综机租赁费大幅下降,由于设备质量较好,修理费也出现了下降。在2010年单位原煤成本构成中,综机费的比率相较去年下降了60%,在生产成本总量上节省了6000余万元。

(5)维简费、井巷工程费。维简费和井巷工程费是维持生产,保障职工安全的必要投入。在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会计体系下,一般按照产量进行计提待摊。

从有关数据的比较可以看出,维简费、井巷工程费与产量变动趋势保持一致。在总数额上,维简费与井巷工程费的变动幅度不大。

(6)各费用占单位成本比例变动。2007年至2010年,该矿各费用在原煤单位成本中的数值与比例,从绝对数值上来看,材料、配件、职工薪酬为原煤单位成本的主体,占60%左右。从变动幅度来看,薪酬增加的最大,由2007年的34.54%提升到10年多的42.72%,配件居于次位由2007年的5.22%上升至7.04%。除综机设备租赁费在10年出现较大幅度的减少外,其他费用基本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由相关数据来看,该矿单位原煤成本上升最大的推手是职工薪酬,其次是配件的使用。2010年成本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原煤产量的恢复均摊了费用成本,二是生产设备的购置大幅降低了综机租赁费。可以得出,该矿在2006年至2010年仍以粗犷式增长为主,即以简单的扩招员工与购置设备来实现产能的增加。由于人均工资的上调,该矿生产成本开始快速上升,若该矿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控制成本,预计今后单位原煤生产成本仍会持续上升。

二、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

从该矿的成本分析数据来看,成本上行的压力促使该矿企业加强对成本控制的管理。而目前该矿所处的情况非常适合实行作业成本法来进行管控。这主要体现在:

1.可变成本将近占总成本比例的60%,符合作业成本法的适用原则。在良好的执行环境下,运用作业成本法可满足企业控制成本的要求并能取得较大成效。

2.传统的核算成本方法并不能告知管理者如何去改进,而作业成本法却恰恰能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分解作业找出关键动因,进而改善,使采煤成本得以下降。

3.企业需要精细化管理,以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该矿可以通过成本作业法搭建与采煤工作面的联系桥梁,形成以班组为基础,工作面为对象的管理模式。

4.针对工作面的成本管理,可以激发各班组的竞争意识,使得整个矿井的生产能够良性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各公司出于扩大规模,增加投入的考虑,必须使用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对日趋多样,复杂的公司局面进行系统,合理的统筹安排考虑,使庞大的公司机构和数目众多的公司员工,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了公司相同的目标一起努力。作业成本法正是这样一套以现代成本核算为数据基础,将预算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具体职能部门,消除实施过程中的冗余因素的影响,积极的执行预算所要达成的目标。并且使得预算执行具有很大的弹性空间,可以随着具体情况的变化及时反馈信息,供管理部门第一时间做出有效的及时调整。在业绩考核方面,由于它把预算任务细化到了每个部门,每个责任人,因此所反馈的信息对于业绩考核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并且保证了考核过程的公平合理。总而言之,作业成本法的引用,必然可以增加该矿在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为该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王灵艳.基于作业成本法下物流企业成本控制研究.大连海事大学硕士论文,2006

2.马刚.现代成本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价值增值的影响.中国商贸,2010(10)

3.奚松阳.浅谈作业成本法在中国企业的应用.经营管理者,2010(5)

4.田霞.浅议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6(5)

5.赵雨虹.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与控制方法研究.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7

(作者单位:同煤集团燕子山矿 山西大同 0370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