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来,公允价值应用对上市公司所产生的影响;金融危机背景下公允价值计量所面临的困境和解决之道;未来公允价值应用应遵循的原则等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会计实务 应用
中图分类号:F2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168-03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并规定于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实施。此次新会计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很多,其中不同程度地应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涉及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投资性房地产、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范围。虽然这次大范围使用公允价值是新准则的一大亮点,也是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的标志。但是,由于严格的限制条件和我国市场体系的不完善,公允价值的应用效果仍不够明朗。本文通过对公允价值一些有关问题的分析,使人们对公允价值有一个全面清醒的把握,既不要对公允价值盲目地抱乐观的态度,也不要对新准则失去信心,同时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一、我国现阶段应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和局限性
(一)我国现阶段应用公允价值的必要性
1.公允价值符合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以帮助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在决策有用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会计计量在坚持历史成本外,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在这种情况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特别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及其在资源配置中主导地位的确立,社会对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也就促使公允价值的应用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公允价值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企业收益的计算是通过收入与相应的成本、费用配比计算出来的。一方面,按照原来的会计准则,收入与成本、费用在计量的属性方面不配比,收人是按现行市价计量,成本、费用却是按历史成本计价。而在现行的公允价值计量下,收益是现时收人与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成本、费用配比的结果,因而更能体现配比原则。另一方面,公允价值计量在计量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和负债项目价值的同时,也反映出公允价值变动所造成的利得和损失,体现了企业的真实收益。因而,公允价值更符合会计的配比原则。
3.公允价值满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信息要于决策有用,必须具备两种主要的质量,即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对于历史成本,公允价值更多地反映了市场对企业资产或整体价值的评价,更具有相关性。企业在涉及到金融工具等新产品时,公允价值能反映市场对直接或间接地隐含在金融工具中的未来现金流量净现值的估计,有助于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对未来做出合理的预测,并有利于验证其以前所作预测的合理性,更具有可靠性。公允价值的本质是真实与公允并存,是市场的无偏定价,同一会计主体各个会计期间以及不同会计主体之间,计量技术往往是一致的,这使得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一致性、及时性也大大增强。
4.公允价值有利于资本保全。实物资本维护理论认为,资本是企业的实物生产能力或经营能力或取得这些能力所需的资金或来源。企业为了维持简单再生产,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必须使生产过程中耗费的能力能够得到补偿。若企业耗费的能力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其补偿只是一个名义货币购买力,一旦物价上涨,相同的金额将购不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将会萎缩。若企业耗费的生产能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按现行市价或未来现金流量现值计量, 则代表的是实际货币购买力,即使是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下,相同的金额也能购回与原来规模相应的的生产能力,企业的资本得到保全,企业的生产将在正常的状态下持续下去。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在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情况下,各要素的价值表现能够不断地反映现实中变化了的资产价值,更好地保全资本。
(二)我国现阶段应用公允价值的局限性
1.公允价值很难准确计量。公允价值的认定有3种方法:(1)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即为其公允价值;(2)不存在活跃市场的,参考熟悉情况并自愿交易的各方最近进行的市场交易中使用的价格或参照实质上相同或相似的其他资产或负债等的市场价格确定其公允价值;(3)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应当采用估值技术等确定公允价值。
通过活跃市场交易价格的方法取得公允价值的难度最小, 但在特殊情况下也会出现有失公允的现象:如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价格,势必影响公允价值的可靠取得。使用同类项目的市价作为公允价值,同类项目的确定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应用估价技术确定公允价值,由于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中,市场信息的真实性难以辨认,而且不同投资者与管理当局对投资的期望报酬率、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不完全相同。这些都导致在具体的技术操作上难度较大,从而增加公允价值计量的难度。
2.利润操作问题。由于资产、负债项目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直接影响企业的全面收益,随着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进一步应用,加之公允价值一定程度上存在的估计、假设和判断,一些企业就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人为操控利润。例如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甲公司和乙公司存在业务往来,现甲乙两公司经协商,甲公司把其账面价值10万元的资产以15万元的价格交换乙公司账面价值也是10万元但公允价值被高估为15万元的无形资产。通过资产置换及人为高估公允价值,双方都达到了调高账面利润的目的。
3.信息成本较高。运用公允价值进行会计计量,要求企业会计人员在每个期末分析各方面因素,对资产和负债的公允价值做出认定,该过程将会增加企业的信息成本。目前,我国在实务中对公允价值的确定,除了在活跃市场中有报价的资产或负债之外,其他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在使用公允价值时,则需根据会计师事务所的评估等技术手段来确定,这样一来,使用公允价值的信息成本就变高了,取得其资料、数据的难度较大,而且还增加了报表的准备成本。
4.非有效市场下出现的问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加剧以来,市场所固有的许多规则和模式被打破了。一些财务报表编制者围绕着会计中的公允价值问题不断向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责问和修改要求。一些学者认为公允价值的使用在报表使用者和编制者之间加剧了信息不对称,违反了稳健性原则。公允价值在本次金融危机中遭到的批评相应集中在公允价值会计和公允价值计量两个不同方面。在公允价值会计方面,一些金融机构认为在螺旋式下跌的市场上,以公允价值计量某些金融工具会使市场持续失去信心,陷入恶性循环。因此他们呼吁通过金融资产重分类的方法,使一部分金融工具摆脱公允价值计量的束缚。在公允价值计量方面,大量报表编制者、审计师和使用者都认为目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中为公允价值计量提供的指南严重不足,尤其对目前市场不再有效的情况没有适用的专门指南。
二、我国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具体应用
2007年1月1日起,新会计准则在我国上市公司率先实施。两年来,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的应用效果如何,公允价值这一新鲜“血液”的加入又给上市公司带来些什么呢?下面参考2007年和2008年两年的年报中的有关数据做一分析。
(一)我国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应用后的情况
截至2008年4月30日,沪市共有853家公司披露了2007年年报。通过对年报进行分析,2007年共有199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上市公司家数的23.4%,其中145家上市公司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总额为177.95亿元,占全部沪市上市公司全年利润3819.04亿元的4.66%,54家上市公司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总额为38.72亿元,占沪市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1.01%,两者合计为收益,金额为139.23亿元,占沪市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3.646%。
截至2009年4月30日,沪市共有861家公司披露了2008年年报。通过年报进行分析,2008年共有230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占上市公司家数的26.7%,其中194家上市公司产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总额为185.6亿元,占全部沪市上市公司34f566c1a74be4fd00ba0006bb3a482a全年利润4656.87亿元的3.99%,36家上市公司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总额为370.2亿元,占沪市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7.95%,两者合计为损失,金额为184.6亿元,占沪市上市公司全年利润的3.964%。
通过对以上数据的总体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首先,从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上市公司数量上看,2008年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家,公允价值影响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同时,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上市公司数量有所上升,比上年同期增加了49家。其次,从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上市公司金额上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利润的影响不大,但占净利润的比重已有上升趋势,说明公允价值对企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2007年上市公司发生公允价值损益为净收益139.23亿元,而2008年发生公允价值损益为净损失184.6亿元,主要原因是受资本市场影响,上市公司所持有的金融资产大幅缩水,造成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出现了“扭盈为亏”的现象。另外,通过对比2007年与2008年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上市公司数目和金额来看,二者形成巨大反差,即发生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上市公司数目在增加,但收益金额占净利润的比重在下降。与此同时,发生公允价值损失的上市公司数目在减少,但公允价值变动损失金额占净利润的比重增长很快, 说明2008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对于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说是异常严峻的一年,特别是对一些持有金融资产比较多的企业造成了重大影响。
(二)我国公允价值在上市公司应用情况的分析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后,总体上看,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尤其是新会计准则实施的第一年,有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达到了扭亏为盈的目的。但另一方面,公允价值对于上市公司是一把双刃剑,由于外部金融环境、行业政策、突发性事件等因素的变化,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又使上市公司利润产生了较大的波动,一些较大程度上使用公允价值的上市公司在第一年大幅盈利的同时,第二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却深受公允价值下降带来的利润受损之苦。可见慎用公允价值是十分必要的一项原则。从投资者角度来看,也要正确看待和理性分析年报中有关损益指标。新会计准则实施后以往的会计处理方法发生了一些变化,过去一些不能计入利润的收益现在可以计入,这些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为部分公司“粉饰”报表带来了便利,因此,上市公司的估值方法体系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而且,整个市场的环境也在发生着瞬息万变的变化,如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就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所以投资者在阅读年报和评估上市公司投资价值时,不能简单地考虑业绩增加了多少,而是应该深人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及其成长性,从深层次把握上市公司的业绩状况。要着力关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金融工具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引入公允价值后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除了要看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外,还要注意现金流量、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等指标,以识别一些上市公司利用新会计准则有目的地调控业绩的情况。总的来说,公允价值的介入更加关注上市公司的成长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三、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建议及创新
(一)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原则及具体措施
1.建立成熟有效的市场环境。公允价值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公允价值的“公允”要求一个活跃、流动、健全的市场提供公平交易价格, 如果缺乏这样的市场, 就需要通过评估或判断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等方式来获取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公允价值,首先,要积极培养各级市场,获得客观市价,虽然公允价值并不等于市场价格,但市场价格毕竟是客观的,可靠程度最高,也是最简便的公允价值来源。其次,要加快各种金融价格市场化进程,为金融衍生品公允价值计量的实施提供条件。
2.提高会计人员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素质。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是使用公允价值模式的保证。这里的素质不仅包括专业水平,也包括职业道德,应尽快出台准则的相关指南,并大范围开展专业培训,努力提高专业人员素质。此外,在加强诚信道德建设的同时,加大对专业人员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3.防范操纵利润。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使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加大、专业判断的事项增多,也导致会计人员滥用会计准则的机会增大。如何限制和防止操纵利润,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问题。笔者认为监管部门应尽快制定一个具体的实施指南,给公允价值的定性和定量制定一个明确标准,使公允价值计量标准不会出现太大差异。可以从总体上规定公允价值计量范围,但在具体的会计业务上,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这是国际上通行的作法。同时要注意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一致性,中注协已发布了《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322号—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审计》指南,所以也应考虑制定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方面的会计准则。另外,还要建立有效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机制,以有效遏制利润操纵等不法行为。
4.选择性地允许使用公允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使用范围不断扩大,已成为一项基本的计价理念。但是在本次制定完成后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的运用仍然是比较有限的,只有在准则中明确规定可以使用公允价值计价的项目才可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因此,有关部门和单位应进行协调,明确新会计准则的相关事宜,以利于新会计准则的正常运用。
(二)我国应用公允价值的创新构想——建立第三方评估团体
就资产评估而言,既能够解决市场不充分情况下,如何确认公允价值的难题,也能够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真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资产评估和会计之间的关系正变得日趋密切,而这种业界合作的最大推动力,来自于目前向“公允价值”会计的逐渐转化。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适当引入公允价值计量之后,资产评估业也必将加强与会计合作方面的工作。在我国目前的环境下,行之有效的一种创新方案就是建立第三方评估团体。所谓第三方评估团体,就是指由一定数量和不同类型的专家和专业人士组成的从事资产评估活动的机构,其资产评估活动服务于资产业务的需要,而不服务于资产业务当事人任何一方的需要。
1.建立第三方评估团体的必要性。在公允价值确认的三种情况中,除“资产或负债等存在活跃市场的,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即为其公允价值”这种情况外,其他的不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要通过估值技术等手段获得公允价值。因而,建立第三方评估团体就十分必要。资产评估是由专门机构和人员通过对资产某一时点价值的估算,确定其价值的经济活动。专业评估的独特属性能够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真实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专业评估的专业属性为公允价值计量的客观真实奠定了基础。首先,这些资产评估机构形成专业分工,使得评估活动专业化;其次,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人员对资产价值的估计判断,都是建立在专业技术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之上。所以,这种估计是一种专业判断,是按照一定准则和程序所揭示的现实价值最可能的值或值域区间。虽然市场上同一物品在同一时点、不同地点,对于不同的买家或卖家,其现实价值可能不同;实践中注册评估师对同一资产的现实价值估值也带有主观成分从而造成差别,但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就属于正常现象,这也是市场均衡的客观形式。而且这种差别一般并不影响到相关经济行为的当事人依据评估结果对经济行为作出取舍安排。另一方面,专业评估的独立属性提高了评估意见的公正性。独立性是资产评估的基本特征,也是资产评估的灵魂。独立性原则的要旨是使注册资产评估师免于利益冲突,从而奠定正直与客观的执业基础。资产评估是按照公允、法定的准则和规程进行,评估人员是专职执业,且是与资产业务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因此,资产评估活动服务于资产业务的需要,而不服务于资产业务当事人任何一方的需要。
2.建立第三方评估团体的可行性。目前我国资产评估行业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资产评估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队伍不断壮大,素质不断提高,执业准则和管理制度不断完善,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不断扩大,社会监督作用日益增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已经进入到全面提高行业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新阶段。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更进一步向评估界发出了一个清晰的信号,此次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大量应用就为我国资产评估行业提供了一个契机,无论从实务还是理论方面,继续深入加强与会计界的协作,促进会计工作对评估结论的引用,推动会计行业与评估行业的合作,实现评估界与会计界的良性互动都是十分重要和迫切的。现时,随着业务领域和服务对象的不断扩大,在公允价值将被广泛应用的今天,公允价值评估业务被纳入资产评估范围是十分可行的。
综上所述,面对现实,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全面推广与应用还受诸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其本身还有一些缺陷与难题需要解决。但是,公允价值体现了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大趋势,因此要适度、稳健、有限和慎重应用。我们相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计量技术的日臻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理念会逐渐深入人心,公允价值在实务中的应用也必将逐步走向成熟。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3.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3.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年
4.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2006.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
5.孙爱峰.探寻公允价值的新路.会计师,2009(2)
6.王钟芬.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分析.时代金融,2006(11)
7.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国际会计准则2000.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
8.王兆金.浅谈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及对财务报表的影响.财会统计,2009(1)
9.黄羽佳,张永冀.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问题探究.当代经济管理,2007(8)
10.柴俊杰.金融危机下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修订.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4)
11.于永生.美国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评述.财会通讯(综合版),2007(7)
12.宋茂霞.公允价值计量的是非之争.中国农业会计,2009(3)
13.朱来朝.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探讨.西部财会,2007(5)
14.文平.公允价值计量理论困境探讨.财会研究,2009(1)
15.谢诗芬.价值计量的现值与公允价值.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8(2)
16.林燕云,任永平.公允价值计量对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影响分析.会计之友,2008(1)
17.FASB.SFAS NO.157, Fair Value Measurements[OL].Sep.15.2006
(作者单位: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责编: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