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预算管理的问题和建议

2013-12-29 00:00:00隋欣茹
经济师 2013年1期

摘 要: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目前,高校在预算的编制、执行、监管、考核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针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预算管理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 预算 问题 建议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1-114-02

随着高等学校事业的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迎来了新的机遇,也遇到了新的挑战。国家对教育教学质量要求的提高,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地方院校原有的基础设施条件薄弱,基本建设支出加大,资金供求矛盾突出,如何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充分利用现有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成为迫切需要学校面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现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做如下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员参与的意识。全面预算要把整个高校的财务收支纳入管理范围,对高校的业务活动、筹资活动、资金运动进行统筹安排,合理分配高校财力、物力及人力资源,以达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所以预算编制绝不仅仅只是财务部门一家的事,而是涉及全校师生员工的系统工程。实际工作中,财务部门一般采取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方法,征求各部门的意见,结合学校年度事业计划和工作重点,汇总、平衡编制而成。这种情况下,基层单位缺乏预算编制的压力和积极性,很难做到结合系部的教学计划细化本单位的经费预算,从而导致汇总到财务处的全校预算不具体、不科学、可操作性差,使得预算管理的起点和预算管理的目标产生了偏差。

2.实际上的“赤字预算”。随着招生规模扩大,新建本科院校原有的基础设施很难满足事业发展需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成为必然,而政府对高校基建投入力度不大,主要靠高校自筹资金,同时地方政府对新建地方院校的生均拨款不足,而这些院校在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队伍等建设方面存在着很大的资金压力,这样在编制全校综合财务收支预算时往往会出现表面平衡但实质“赤字”的经费预算,然后根据赤字金额筹措资金。这样的预算编制违背了高等学校“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编制原则,很容易造成基建经费挤占事业经费的情况,不利于保障日常的教学经费支出。

3.资金拨付到位不及时。上级主管部门在拨付教育经费时往往是前紧后松,前半年给的少,后半年给的多,特别是后半年追加的专项经费会大幅增加,特别是临近年终,不仅项目多,而且金额大,拨付的资金多对高校而言当然是好事,但是时间的不均衡会给高校全年的预算编制和执行带来压力,支出无法均衡进行,一般的情况是,前半年维持基本的运转,后半年才对设备等购置完成支付,临近年终,当年安排的项目经费无法完成,势必会造成一些学校违反财政预算管理制度和财务会计制度, 虚列项目支出,甚至挪用项目经费。

4.个别预算项目可控性不强。实行会计电算化核算方式下(以天财高校财务计算机管理系统为例),通过设立部门和项目帐对包干给各部门的经费进行核算和控制,有利于预算的执行监督。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只对包干给各部门的经费下达预算指标进行控制,而对学校统管的人员经费、机动经费并未进行控制。此外,对于业务招待费,在预算编制时按照公用经费的一定比例进行总额核算,并未将此项目分解到各部门,这样在预算执行时只在部门下设立项目进行会计核算,却没有预算指标进行控制,这就丧失了对这一部分资金的监督管理,造成编制的预算流于形式,使预算失去应有的意义。

5.预算下达时间滞后。统筹学校全年综合财务收支情况的预算指标通常会在每年的4月份左右下达,而这时,全年的经济业务已经发生了1/3,几乎所有的部门所有的项目都已经发生,甚至有的项目已经超出了预算数,所以预算指标一下达,该项目余额就成了负数,使得预算执行难以监控。

6.管理项目使用不当,预算口径不一。部门在执行年度包干经费预算过程中,存在着滥用、串用项目的现象。尤其到年底,有的部门不是根据教学业务需要报销,而是为了花钱而花钱,突击报销,A项目没钱了从B项目支,造成了资金保障和事业发展脱节,浪费了资源,使原本就突出的资金供求矛盾雪上加霜,有限的资金得不到充足的利用。此外,年度之间预算项目变化快,同一项目在不同部门之间变化快,造成会计核算和预算执行难以统一。

7.预算执行约束性不强。尤其是党政管理部门,对于预算的严肃性认识不够,资金安排使用不科学,控制不严格,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是前松后紧,前半年,一些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占用了有限的资源,到了后半年,遇到一些不可预见的,必须要做的事情就必须打报告申请专项,追加预算。这种做法大大削弱了预算的严肃性,而且也滋生了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预算给多给少无所谓,没有了可以追加。这不利于资金使用部门树立“节约开支”的意识,不能很好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而且也不利于下一年度预算的编制、控制,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8.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不完善。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已不仅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地方,而是兼具教学、科研双重职能,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综合性机构。由于其特有的人才优势,各种横向、纵向科研经费大幅度增多,对于项目经费的管理,目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尚处于探索阶段,由于缺乏完善的规章制度和有效可行的管理模式,所以存在着管理不规范的问题,出现了结题不结账的情况。同时,部分科研项目时间跨度较长,通常要两到三年才能完成,但在编制年度财务预算时,往往是按一年完成的项目对待,一次性全额编制预算,资金集中下达,年末形成了大量的项目结转资金。此外,部分项目因前期可研缺乏科学性,项目预算编制不细致,也形成了大量项目结余资金。

9.综合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未建立。年度预算执行完,要对各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奖励先进,鞭策落后,但由于目前没有全面有效可行的评价体系,缺乏必要的奖惩机制,难以调动各部门厉行节约的积极性,大家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小部门意识,争经费,轻管理,对学校综合财务情况漠不关心,缺乏大局和全局意识,不利于学校统筹安排资金,提高使用效率,降低办学成本。

二、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要使高校财务预算真正起到作用,需要学校各级领导的重视,校内各部门的配合及全体师生员工的积极参与,完善预算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制定清晰的岗位职责,使大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有章可依,有据可循。改变自上而下的预算编制方法,由财务部门对全校的财务预算目标进行分解,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系部、科研、管理部门参与进来,实行“谁干事谁编预算,干什么事编什么预算”,使得预算管理从源头上可行、可控。

2.政府投入要加大。积极争取政府投入力度,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缺口,一方面维持正常的教学运行支出,另一方面保证基础设施、教学设备、师资队伍建设的投入。区分轻重缓急,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同时,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将事业经费和基建经费两个会计主体合二为一,将基本建设资金和日常运行资金统一纳入到学校的综合财务收支预算中来,使会计核算和财务预算一致,有利于学校综合平衡、合理安排、有效利用。

3.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国库集中支付制在统筹安排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应当考虑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基础设施薄弱、基本办学条件有待改善、政府投入不足、资金供求矛盾突出、调度困难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平衡经费拨款的数量和时间,一方面保障日常教学支出,一方面让高校有自主安排资金的权限,整合资源,合理调度,解决高校在特殊时期遇到的发展瓶颈问题。

4.预算管理意识要强,手段要先进。既然是学校综合财务收支预算,那么不管是包干给各部门的还是学校统管的经费,都要通过会计电算化软件进行预算指标的下达,都要进行控制,都要进行考核。一方面强化预算的严肃性,另一方面防止学校统管经费跑冒漏滴现象发生。

5.预算编制要前置,要细化。前置,就是要尽可能提前,一般情况下预算编制大概要经过征求意见、编制预算、上会讨论、反馈意见、教代会通过、下达预算这几个环节,尽量缩短环节之间的停留时间,使其尽快进入下一个流程,为预算的确定和下达争取时间,可以减少预算滞后造成的部分项目失控,增强预算的可执行性。此外,预算项目在年度之间,部门之间尽量维持稳定,可变可不变的尽量不变,确需变动的慎重变动,以保证项目在横向、纵向上的可比性。

6.预算调整要严肃。完善预算调整制度,从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规定,学校预算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尽量避免中途追加专项,如遇确实无法预见的特殊事项,确需追加预算,也应该按照既定的程序完成,这样才能增强预算管理的严肃性,强化部门的责任意识。

7.完善财务管理办法。加强对项目经费尤其是大额科研经费的管理,针对具体项目,独立设置辅助账,单独核算该项目的收支情况,同时要会同科研部门对每一个项目进行细化和分解,对项目申报书上的经费开支预算进行监督,定期报送资金使用和结余情况,并且接受有关部门的检查验收,课题终了,结题结账,做到项目经费管理有条不紊,有始有终。

8.建立预算评价体系和考核机制。建立预算执行奖惩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好、资金使用效益高、积极增收节支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浪费资金、虚列开支不办事,为了花钱而花钱的单位给予一定的惩罚,这样才能使预算真正得到控制和落实,才能保证预算的严肃性和有效性,增强教师员工对预算的重视程度,调动大家参与预算编制、预算控制、预算评价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大家树立节约意识,使财务预算管理更加科学、更加规范。

参考文献:

1.黄建妮.高校财务预算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J].事业财会,2007(1)

2.罗燕琴.对高校财务预算管理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6)

3.王波,王贤贤.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2012(3)

4.苏克拉.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2)

5.曲春艳,刘宏敏,于凌燕.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

(作者单位:运城学院计财处 山西运城 044000)

(责编:贾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