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增强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效果

2013-12-29 00:00:00欧阳碧媛
考试周刊 2013年8期

摘 要: 高校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能加深学生对就业形势、就业前景、就业技巧等方面的了解,有效增强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是高校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高校就业指导课 教学效果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妥善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关系到千万个家庭的幸福,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高校在加强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目前,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就业形势、就业前景和就业技巧的指导,但这些指导大多局限于理论指导,在学生就业时,体现出这一课程的教学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因此,有效增强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效结合,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一、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目的和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同时国务院也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7〕26号),通知中明确指出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并制定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各高校根据这一要求,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专业要求,制定了符合自身特色的教学大纲。十八大进而指出要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这一工作的贯彻和落实离不开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目的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同时,还要通过职业规划、就业形势、政策法规、就业技巧的指导,实现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

二、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现状

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主要存在如下不足:

(一)没有统一的课程规划体系。

由于就业指导这一课程开设的时间还不长,因此,各高校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有的学校把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作为一门课程开设,有的学校作为两门课程开设;有的学校在新生入校时开始就开设这门课程,有的学校则在大四才开设;虽然教育部对课程的意义、教学目标、内容、方式都有一定的规定,但各高校都没有或者来不及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因此课程的安排和教学内容都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切合现实的就业形势和要求。因此,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亟须制订统一的课程规划,尽快形成规范化、科学化的课程体系[1]。

(二)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

专业化、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做好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的保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门类的知识。因此,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工作的教师应当是专业理论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专业技术水平突出的老师,然而,由于我国在各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的时间还不长,目前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师水平有限,各高校一般主要由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及少部分专业教师兼职承担就业指导课的教学。由于学生工作人员学识水平和学历水平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工作人员队伍还不是很稳定,流动性大,专业教师又没有指导学生就业的实践经验,这些教学人员一般来说都缺少专业化的就业指导知识培训,缺乏对就业指导目标的深层思考,因此不能满足毕业生择业、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导致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2]

(三)教学过程重理论轻实践。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仅仅是理论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学生对单纯的理论教学也没有学习的兴趣,甚至在下课之后就会把上课内容忘到九霄云外,但目前在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中,教师则仅仅停留在理论教学上,对于学生就业时的简历制作、职业礼仪和面试技巧等技能都没有进行实践教学,学生对求职的过程没有体会,以致这些学生不能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和技巧,在就业时不能满足当前用人单位的要求。

三、增强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途径

提高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是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有效途径,针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一些不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教学效果的增强。

(一)建立统一的教学体系,规范教学制度。

高校应重视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并加大扶持力度,把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学生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原则,将就业指导课列为公共基础课程或限选课程,在学生四年的课程教学计划中都要有所体现,在人员安排、课程设置、课时、经费等方面予以保障,加大投入力度。这就能使学生在整个大学期间较全面、系统地接受和掌握有关职业规划和就业方面的知识、能力、方法和技巧,有助于学生加强对自身职业生涯的定位和就业的认识,更加深入地了解就业形势、就业前景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3]。

(二)加大师资队伍的投入和建设的力度。

为了确保教学工作有秩序有质量的进行,高校的每一门课程都需要有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课也不例外。因此加强高校就业指导课师资队伍的建设非常关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措施就是要引进优秀人才,就业指导教师队伍不能仅有辅导员、兼职专业教师、招就处工作人员等,还要根据就业指导课程的内容和具体要求,引进一批具有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等学科的专业教师,并专门成立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教学系部或教研室,让他们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就业指导课进行深入的研究[4]。此外,还要加大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多组织这些教师参加各种培训、进修和研讨会,既要有理论上的提升,又要和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加强交流,通过不断优化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以此适合新时代大学生身心特点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

(三)加强课程的实践教学。

由于师资队伍的限制,目前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操作”的现象,加强就业指导课的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保障。基于校内科任教师大多没有招聘的实际经验,因此学校可以考虑聘请一些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人才市场的人才开发人员作为校外就业指导导师。这些企业的人员拥有大量的实际招聘经验,了解最新的人才市场需求形势,他们可以从用人单位的角度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和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职场礼仪等多个方面的面试模拟,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实际就业能力。此外,还可加强校企联合办学,加大开辟大学生社会实习、实践基地,给在校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引导和督促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把专业理论知识变为实践操作,实现学有所用,积累更多的社会实践经验,从而有效地提高就业能力。

总之,由于高校就业指导课程的开课时间还不长,有关该课程的理论体系、教学体系、教学模式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探讨,相信通过广大从事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和研究的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总结,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理论体系必将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教学效果也必将随之增强,从而给予当代大学生以更高质量的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祁帆.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05):95.

[2]祝莉.浅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有效开展[J].大舞台,2010(5):232.

[3]吴晓华.当前高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考试周刊,2011(38):190.

[4]崔征.大学生就业指导课问题与对策研究[J].世纪桥,2010(9):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