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暑假我接到学校通知,说聘我做高一班主任时的心情,有些紧张有些忐忑,生怕自己做不好,耽误了学生,辜负了学校和家长。在忐忑中,领导告诉了我:你真心对待学生,家长肯定会理解和支持你的。学生和家长不是木头,即使他们不天天和你在一起,但是你是真心诚意还是虚情假意,只需一次对话,甚至一个眼神他们就能知道。
我的孩子今年七岁,刚成为一年级的小“豆包”。我曾无数次地想过我的孩子会遇到一位怎样的老师?我希望自己的孩子遇到一位怎样的老师?换位思考,学生的家长也是这样想的。于是我给家长这样一个承诺:“我希望我的孩子在学校遇到一位怎样的班主任,我就会去做一位那样的班主任!”
当45个人坐在教室等待我的时候,我该怎么做、该说什么?回忆自己做任课老师时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如何才能不再发生?于是,结合本校的指导思想,在开学一个月里,我主要做了三件事。
1.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高一学生看上去有着接近成人的外表,但在内心却是实实在在的孩子。更多的时候,他们不是故意做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而是根本不知道这样做是不可以的。我借助《传统文化》学习的机会,与学生一起诵读《弟子规》。每次一起读完《弟子规》,我都会专门挑出里面的几句话与同学们共勉。有次晚上在大阶梯教室学习时,刚好在我班两个学生的前面坐了一个女孩,这个女孩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小动作颇多,衣着打扮也比较成人化。当时我就观察到学生对那个女孩的言行举止比较反感。课程学习结束后,我找机会让学生谈谈对那个女孩的印象,陈X:“她老动来动去的,还老讲话,弄得我都听不到老师讲什么!穿的衣服难看得要死!她还染了指甲,搞得跟妖怪一样!”他的一番评论引起很多同学的频频点头。于是,我借此机会引用了《弟子规》上的话:“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学生由此展开中学生到底应该如何着装打扮的讨论,再进一步引申到仪容仪表的要求上,得到了学生的一致认可。
2.规范学生学习行为规范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再真善美的孩子,在学校各种严格要求之下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小失误。解决办法一般是两种:在事情发生之前、在事情发生之后。学校的一日常规要求,在开学第一天就用“学习规范十条”告诫学生。但是所有行为的约束光靠自觉是不行的,需要一定的惩罚措施。惩罚的目的不是罚,而是让学生记住,这样的话惩罚不一定要重,但要让学生印象深刻。我在告知学生“规范十条”的同时就告知违反的话会有哪些相应的惩罚措施:在书桌规范上,有些同学不到一个月桌子上甚至桌肚里乱糟糟,我就用相机随机拍了几个较好的,在一次班会课上展示出来,很多同学立刻就开始整理自己的课桌。书写规范上有在作业上不写名字的,就主动在黑板上把自己的班级姓名学号写30遍。在第一位学生写过30遍以后,全体学生的书写明显规范了。我还在网上找了几张耷拉着脑袋或者拿手托着脑袋听课等类似的图片进行展示,基本上所有的学生都不会再故意有这样的行为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精神
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行为规范,目的是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发扬学习精神。从第一周的测试开始,每周的学习优秀生和在学习上有进步的同学,我都会利用班会课在班上大大表扬,通过表扬让进步的同学增强成功的喜悦,让其他同学产生让别人认可的期待和羡慕。在表扬中,我不仅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成绩,更重点的是表扬他们平时的学习态度、刻苦钻研精神,甚至具体到某一节课我所看到的他的某一个小小的表现。除了表扬成绩上取得进步的同学,有些即使成绩不那么理想,我也想方设法给予他们一定的表扬:像我们班的戴X同学,开学的时候是一个非常娇气的男生,甚至有女生开玩笑说他是“脆弱男”。经过开学一个月的磨炼,在生活上他进步了很多,学习上虽然还没有那么刻苦但有一颗向上的心。于是我以他跑操的进步为切入点,结合政治课中他没听懂的地方在课后主动咨询这种学习精神进行表扬,并肯定他若坚持必有所得,给予了他很大的鼓励。
当然在学习上学生不可能一直被表扬,也有做得不太好的时候。这时老师的批评有一部分同学可能就不那么容易接受。程主任的一节语文课《劝学》给了我很大启发:在班会课上我与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劝学》中的一部分:“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然后进一步说:“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木材经过墨线量过、刨刀刨过才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才能变得锋利。同学就是木材、就是刀剑,每一个人都会闪光,但是这种闪光必须经过打磨,打磨的过程可能会很痛苦。
《三字经》有云:“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当我们秉着“我的学生是好学生”的信念教育他们时,就会有更宽广的胸怀、更宽容的心态,学生也会更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