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2013-12-29 00:00:00石俊山
考试周刊 2013年8期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回归主旋律、抨击互联网信息、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高涨、反对腐败、“学历热”等多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它们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复杂,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得艰巨,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迎来更大的挑战;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导、发挥高校的教育作用及规范媒体传媒等措施能够较好地应对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关键词: 社会主义 多元化社会思潮 思想政治教育 措施

21世纪新阶段,社会处于急剧变革之中,利益的快速调整,导致社会思潮趋于活跃,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对我国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产生着深刻影响。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乎国运兴衰、民族昌盛。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多,多元化的社会思潮难免使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发生偏差,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引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力,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着重分析社会思潮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由此加强对社会思潮的深入研究和正确引导,不断增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大学生思想的引导力。

1.社会思潮及其成因

社会思潮是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反映一定的民族、阶级、阶层或社会群体利益,并具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和相当社会影响的思想倾向。它往往占有相当数量的从众,其传递过程一般是从高层知识分子到一般青年大学生,再到社会群众。社会思潮对社会现实局面具有较大影响,能够左右社会舆论的影响力;它围绕社会发展进程的主线进行,对社会发展的进程或推进、或干扰。当前的现实社会中之所以会产生不同思想、不同内容和不同流派的社会思潮,主要有四个原因。

1.1人类现实社会生活的多样性。正因为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人类群体乃至于不同个体的存在和差异,才最终导致了人类社会中不同时期、不同范围和不同内容的社会思潮的产生。

1.2知识爆炸和信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使人类全球化步伐大大加快。随之而来的,便是人类各种交往活动的更加便利与更加频繁;知识和信息传播的加快,必然导致各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和传播的加快。

1.3整个人类社会中不平等的存在。从原始的共产主义社会进入到有权力和等级制度存在的私有制社会以后,人类社会间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大。这种人类不平等的存在和加大,促使人类社会各种各样的矛盾和思潮不断地产生。

1.4文明的冲突与生存的矛盾。进入现当代社会以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在资源利用、生存质量和社会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矛盾,这就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乃至不同地区的不同社会群体之间产生了不同的思想和观念,并进而发展和演变为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

2.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影响的重要社会思潮

青年大学生社会思潮是一个复杂的思想意识发展过程,既有积极因素,又有消极因素,需要区别对待、具体分析并加以引导。回顾近年来青年社会思潮的历程,可以给我们引导青年大学生的社会思潮提供有益的参考。

2.1积极回归主旋律的思潮。这主要表现在大学生坚持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清醒审视全球化思潮,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实践,主要表现在对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抵制和批评。

2.2搏击互联网信息的思潮。这主要表现为,大学生成为积极利用互联网信息的先锋,活跃于多元化社会思潮的传播之中,急需进行正确的引导。

互联网信息传播可能是体现全球化形象的代表。当今,大学生和青年知识分子构成了网民的主体。高校走在互联网建设和利用的最前沿,互联网也成了青年学生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互联网信息传播的发展对于大学生来说,也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高校教育者们重视。互联网信息传播的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较大幅度地更新观念,必须及时恰当地对互联网信息做出反映,把舆论引导在萌芽状态。

2.3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思潮继续高涨。中国大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高涨,是新世纪的一大特色,它将更加显露其价值。实际上,目前在中国大学生中存在的民族主义思潮,主流是爱国主义。

促使中国大学生爆发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思潮的原因,是多方面因素的长期积累。这些因素包括:一是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二是霸权主义行径的激发。特别是前段时间备受关注的钓鱼岛问题,在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许多高校的大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理性爱国思想,不仅伸张了民族正义,还打击了一些假借爱国主义名义,破坏社会秩序的不法分子。

当然,青年大学生中的爱国主义和民族国家意识并非不存在问题。一些人还不同程度地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所谓全球化“美景”,仍然迷惑了一部分思想意识形态还未成形的青年。令人欣喜的是,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潮十分强劲,它以不断发生的社会实事为基础,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它为国人思索自己的前进方向和具体举措,起到了明确的指导作用。

2.4持续强烈的反对腐败的思潮。这主要表现在,青年大学生多年对反腐的进程给予密切关注,对党和政府反腐的前景寄予较高的期望。

反腐是长治久安的保证,特别是“十八大”之后,党中央加大了反腐力度,自上而下,全国掀起了强劲的反腐风。大学生利用报刊和网络手段,表达了对反腐败的高度关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的看法,对社会主义制度生命力的认识,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坚定程度,其重要的一个因素便是我国当前能否解决腐败问题。

2.5“学历热”与实用主义思潮。这主要表现在,青年大学生就业特点的变化中,高学历和热门专业仍然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此情况下,新一轮的“学历热”、“考研热”持续升温。

造成这种热潮的原因,首先是就业门槛的提高,普通的本科学历几乎是找工作的最低门槛。其次是出于“求薪”的实用主义目的。只有拿到高文凭、热门专业的学历,才能换回高薪水。因此,某些办学基础不好、冷门专业的院校新生退学的现象日益增多,这是一种变味的求学,不利于个人及社会的全面发展。

3.多元化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3.1多元化社会思潮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更加复杂。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包含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而且有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的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思潮的多元化逐渐涌入并冲击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尤其是对于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部分人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受到冲击而逐渐发生了变化。同时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逐步趋于复杂化。

3.2多元化社会思潮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更加艰巨。近年来,西方的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涌入我国,它们传播的不仅是一种思想文化,更是一种政治倾向,它的目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否定和打击,对社会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大学生作为一个“温室中的群体”,他们处在一个较为封闭的环境,思想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同时,大学生学历高,对于新科技的接受能力强,随着电信网、电视广播网、互联网的盛行和相互交织,这些思潮的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给他们带来的不利影响迅速表露出来,他们很容易受到这些不良思想的误导和鼓动,这就会使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变得异常艰巨。

3.3多元化社会思潮给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挑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各种形式,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主要内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提高大学生素质,增强其改变客观世界的能力。但各种社会思潮对主流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质都有一定程度的冲击,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冲击,而且会对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和政治理念形成冲击。

在各种社会思潮的冲击的环境中,大学生这个群体容易被表象所蒙蔽,造成社会责任缺失、道德素质降低、价值观呈现功利化、政治信仰发生动摇,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加上网络媒体的盛行,教育工作者的工作也就变得困难了,社会思潮对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多元化社会思潮影响下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多元化的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途径和渠道也是复杂多变的,无论是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认知模式、外在行为,还是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成长、交往和能力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

4.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科学引导社会思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的历史必由之路,知史使人明理,也可以增强爱国主义情怀,让当代大学生充分理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使他们清晰地认识到我国主流的社会思潮和那些消极思潮的区别,避免被不良的思想所误导。

4.2积极发挥高校教育的作用。高校是对大学生“六观”进行塑造的重要场所,对大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改进高校教育理念,发挥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优化校园环境。

4.3规范大众传媒,优化社会环境。大众传媒作为传播媒介,对社会思潮的传播起到了“双刃剑”的作用,它既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促进了社会思潮的传播,又将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思潮带入了我国,将一些不健康的思想渗透到了高校的思想意识领域。充分发挥好大众传媒的作用,对其加以规范与制约,做到扬长避短,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得以健康进行。

4.4提升大学生素质,发挥其内因决定性作用。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应对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群体的冲击,应该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发挥内因决定性作用,这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尤为重要。这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使大学生尽早形成良性的价值观、人生观,尊重主流社会思潮,积极应对不良社会思潮的挑战,坚定不移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走下去。

参考文献:

[1]周红娟.浅谈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与对策[M].商场现代化,2010,19.

[2]胡晓东.浅议当代社会思潮的成因、特点及调控[J].社科纵横,2008,23(11):121-122.

[3]李本松.社会思潮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4):117-119.

[4]刘书林.当代大学生与社会思潮:主旋律回响下的多重变奏[N].中国教育报,2004(3):3.

[5]李良寅.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系,2012.

[6]高艳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价值工程,2010,14:203.

本文系山东工商学院青年科研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1QN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