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参与式”教学是全体师生营造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这种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应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其中的积极成分,加强教学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反馈,使学习者能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并能将这种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关键词: “参与式”教学 初中物理教学 摩擦力
1.“参与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参与式”教学的出发点是参与者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因此,“参与式”教学是力求通过多种途径、手段和方法促使参与者都能平等地、积极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在参与中学习和构建新的知识,形成自我理解能力,掌握科学方法,体验各种丰富的情感,形成新的价值观。从各种信息来看,参与式教学模式具有具体实践性、开放创造性、民主性、双向性等特点。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相比,它具有以下特点:
(1)在教学活动中,老师要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在参与过程当中,才能体会到研究问题的乐趣,启发好奇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学习就有最大的动力,这样同学们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参与课堂的教学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地位的主体性:主体性是指在教学活动当中学生以自己主动学习为主,体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即主动学习、参与、创新,不断发展自我、完善自我、超越自我。“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包括参与制订教学计划等,以此可以体现学习与个体特征培养的统一。
(3)教师作用的主导性:主导性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当中以“引导”为主,具体来说就是引导学生学、引导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做,导出方法,导出规律,也就是起“导游”作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再是“权威”,不再搞“以教师为中心”、“一人课堂”、“满堂灌输”,以此可以体现教师知识和能力的统一。
(4)学生之间的相互有效合作。在中学物理学习过程中,有很多问题在课堂上某些同学很难一下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这也就导致了某些学生的“延迟”,而出现了这种情况,最好的方式就是和身边的同学一起探讨、一起交流。
2.“参与式”教学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
初中物理“参与式”教学主要体现在课堂上,老师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使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完成同学自己对知识的探索和理解。
(1)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老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有利于创造的条件是心理的安全与心理的自由,这也就是说创新需要学习者心灵的放松,有了轻松的学习环境,才能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才会对物理问题质疑,思维也就具有实际意义,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提高。老师要把能否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作为衡量教学是否得当的风向标。在实际教学中,老师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让物理实验现象给学生形成强烈的感官刺激,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亲身参与观察、实验和讨论,从物理知识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变化让学生在切身体验中加深物理学习兴趣。
(2)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创设激发学生思维的情境,老师引导同学提出科学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发散思维。老师还要利用各种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精心设计物理基本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形成及应用过程,创设与教学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身处情境之中。在各种疑问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地探讨、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亲身体验发现新知识的成功喜悦,开发学习潜能,逐步学会解释物理实验现象和自然界物理现象。例如,在我实习的时候,在讲解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我们让同学自己通过手与课桌之间的相互运动、手与玻璃之间的相互运动,分析影响摩擦力的因素。在教学自由落体时,在做牛顿管实验时,在抽真空之前,让同学通过亲身实验体验,观察羽毛、粉笔、铁块的下落情况,同样让同学们自己抽真空,然后再次观察羽毛、粉笔、铁块的下落。通过两次的亲身体验,同学们能够很清晰地分析出,在不受空气阻力的时候,轻的物体和重的物体在同一高度下落,它们是同时落地。这样教学,同学们能紧跟老师的教学,亲自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提高了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3)小组讨论活动是参与式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小组讨论结束后要有一个小组汇报的过程,小组汇报时,老师要认真听学生的发言,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此深入了解学生对物理基本概念的理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发言后老师要及时给予同学点拨指导,直到同学们完成学习任务,同时不断鼓励学生自己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可以进一步向教学目标迈进。可以让学生们踊跃发言,发表自己对物理的见解,教师在听过学生的发言以后,要仔细分析同学表达的意思,如果同学有很好的创意,老师须特意进行表扬,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表达不够准确时,要肯定同学的大胆发言,然后为同学们讲解正确的理解。
(4)在物理“参与式”教学中,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可以让同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营造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同学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轻松地学习。教学不再只是“授业、解惑”,而且要投入对学生的情感,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与学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老师要热爱学生,用爱教育感化、关心、爱护学生,这样做学生才会喜欢、尊重老师,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参与式”教学课例《摩擦力》
本节是初三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摩擦现象。本节就是通过同学们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结合课堂实验对摩擦力的研究。
教学设计为了充分体现教师与学生的主导、主体的作用的统一,采用了教师创设情境——学生参与——教师引导学生设置情境问题——学生小组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分析情境——学生在情境中逐步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摩擦力的概念;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实验过程,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
2.在实验的时候,老师引导学生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同学们对问题进行思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敢于对未知问题进行探讨;
2.通过实验,同学培养合作精神和积极参与的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摩擦力的概念;
难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结语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立的,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育理论支持下形成的一种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关于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形式。“参与式”教学模式,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对同学学习兴趣的提高具有重大的意义,它让同学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同学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精神,培养同学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培养新一代的创新型人才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宓子宏.物理教育学[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9.
[2]刘振忠.参与式教学法实践与研究[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99.
[3]过增元.提倡参与式教学提高创新意识[J].中国高等教育,2000(12).
[4]祁昌平,孙克雷.参与式教学法的应用与研究[M],2010.
[5]李霞,谭谦章.参与式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与效果评价[G],2008.
[6]黄河明.现代教育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