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十分丰富,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物理教学,使其丰富多彩,更加吸引学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更好地协助教师提高讲课效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可以根据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将所讲授的内容更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大。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高中物理教学 多媒体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除了我们所熟悉的音频和视频材料外,还包括电子课件、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汇集了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1]。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更有利于学生对物理规律的掌握。
多媒体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现代教育技术,它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它的直观形象和双向交互功能上,尤其适合于物理这样理论性较强,概念不易理解,学生感到乏味的学科。它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在较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取得比传统教学更好的学习效果。据有关研究,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时间减少50%,但可以使得记忆的内容增加80%,所以,相对于传统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是不言而喻的[2]。
高中阶段的物理教学要求突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但课堂时间是有限的,而实验教学有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完成教师讲授,学生实践,再反馈提高的过程,所以传统的教学模式呈现出现课堂教学容量不大的缺陷。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就会有很大改观。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参照大纲的要求,从期望达到的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出发,将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和筛选,事先编制好教学内容和程序,节约了大量的时间,使教学节奏明显加快,教学密度增大,因此就能从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挤出时间来进行总结和分析,巩固已学知识,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反思和回味。
因而,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大大提高课堂的oL7qLn/x5sfpy07+r5d3wtulU9ZjSOKzoZJWf91dsPo=知识容量,使课堂内容更加充实生动,在学生主动学习方面能更加有效[3]。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他就会对这件事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注意,兴趣越大,关注的程度也就会越高[4]。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它能使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在物理教学当中,兴趣更是教师用来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尤其在初中阶段,当正确的学习观还没有建立时,兴趣就是他们积极进行物理学习的最好动力。
而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就起到了这个作用。因为它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所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部驱动力。如:在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一节中,在应用多媒体演示带电粒子的运动的同时还要包含在解题的时候如何正确运用这一规律的范例。要想熟练掌握,还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习题的解答采用动画的方式来演示,在设计制作课件时,运用动态图像而不是传统教学中的静态挂图,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利用视听资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根据心理学原理,学生的有意注意持续时间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整节课都完全集中在老师的讲授上是很难的。这时就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工具,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所要学习的知识点上。多媒体提供色彩鲜艳、图像清晰的画面,生动活泼的动画,轻松愉快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对象上。如在上课前播放一段物理规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的视频(比如粒子加速器,政府电子对撞机就是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的很好例子),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休息转移到课堂上来。在导入新课时,播放有趣的动画,或者展示漂亮的图片,比如在教学光的干涉的内容时,课前可以先向学生们展示光的干涉图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抓住学生的眼球,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所要教学的知识点中来。
三、运用动态演示形成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
学生在学习高中物理之前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还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为例,在确定粒子运动的轨迹的时候,必须运用几何学和三角学的有关知识,通过辅助计算,找出正确的运动方向。在制作幻灯片课件时,运动轨迹、磁场线、辅助线,用不同的颜色标出,并且随着粒子的往复运动而周而复始地出现,运动参数同时改变并显示在图片中,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画面会深深地印刻在脑海中,由此拓展到同类型习题的解答,就会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这样的演示也可以节约宝贵的课堂时间,省却教师在黑板上的板书量,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讲解新课时,要让学生突破某一教学难点,非常困难,带上一堆教学挂图,板书也要写上几大黑板,工作量比较大。而多媒体则解决了这一难题。
多媒体可以利用动画、图形及图像变换的功能,使教材中静态图形动态化,以揭示图形、图像的丰富内涵,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事物本质。比如在平抛运动的讲授中,课本或挂图都只有静态的图片展示物体抛出起点和落地点的状态,在多媒体课件中,能够把中间运动的过程用分镜头的方式动态地加以显示,每一个具体的时刻都有相应的时间和速度数据加以显示。学生在看到这样的场景时,就容易形成感性认识。多媒体直观、形象、丰富多彩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多种感官并用的学习,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等方面的障碍在计算机的作用下被消除,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教学重点得以顺利解决。
把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转换成简单明了的视觉形象展现,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然后有学生提出疑问,教师在解答的同时,引入规律,针对课文中的重、难点,利用多媒体技术配以直观、形象的声画资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5]。
五、运用多媒体增加教学密度,提高学习效率。
有些章节的学习缺乏相应的客观环境,在日常生活中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例子来引导学生学习,比如原子物理内容的学习,要想讲授好这部分内容,借助图像和动画的演示是必要的甚至是必需的,尤其是原子结构模型,聚变和裂变。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做到高密度、大容量的知识传授,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更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尤其在理科的内容讲授当中,抽象繁琐的推理运算过程经常会令学生一筹莫展,这时候,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就更难发挥突出的优势了。在教学阶段,制作一些画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口头表达训练,同时配有习题性的专项训练,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上进行质优量多的跨章节的综合训练,在获得物理基础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等也得到训练,直接用物理思考和表达的能力得到培养。在教学的结束阶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来做小结。
六、部分代替教具的功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大的灵活性。
物理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教具在物理的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今天,多媒体课件可以在这方面发挥一定的作用。比如在波和机械振动的教学中,传统正弦波演示仪,需要手动产生正弦波推进的图样[6],借助多媒体,可以更方便地演示,而且可以随时改变波速和波长,使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
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时候,要注意和传统课堂做好衔接,教师的引导作用更为重要,多媒体应该是在恰当的时间和地方出现,而不应把以往的授课方式取代,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威力,为课堂服务,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1]傅钢善主编.现代教育技术.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南国农主编.电化教育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美]加涅主编,张杰夫等译《教育技术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4]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加涅.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6]卢灿华.物理教学参考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