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教学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通过教学实践与反思,我发现有效的政治课堂教学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一、精心预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精心预设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前提和必要保证,没有了精心的备课,也就没有高效的课堂。
1.备教材
在我们的课程标准、课程纲要、教学参考等资料中已经详细指定了每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要求,但无论出版社所提供的资料如何“完美”和“精致”,都需要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水平对教材进行“去粗取精”的再度开发,以保证学生所接触的教材是扼要而有教育意义的。
2.备学情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我们教学的服务对象。因此,备课时,我们必须知道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习、生活中有过什么样的体验,进而联系课文设想最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火花的起爆点、最感兴趣的疑难点和最容易忽略的盲点,这样才能为提高课堂效率搭建起一个合作开放、积极互动的平台。
3.备过程
课堂教学还是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学生又会提出什么问题,该怎么应对;解读会有哪些感悟,要怎么鼓励引导;深究会有哪些答案,该如何认定;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该怎样点拨矫正。将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估计得充分些,对各种资源的整合考虑得周全些,才能使预设具有更加强烈的预测性和应变性,进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有效讲授
新课改提倡以生为本,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老师的讲授就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清晰有效的讲授可以在师生互动中点拨、引领、启发、强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由此可见,有效的讲授是任何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即使是在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活动中,教师的讲授也是必不可少的。
1.“讲授”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在学习我国的外交政策时,我就以“天安舰”事件引入教学。话匣一打开就有许多同学有参与的强烈愿望,在满足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后就水到渠成地引导到课堂主题上了——“在这次‘天安舰’事件中,我国政府的态度和立场是什么?这样的态度与立场是怎样体现我国的外交政策的?”
在上高三政治复习课时,我借鉴了湖南卫视《以一敌百》的比赛模式进行了政治客观题解题方法的复习。课前将本节课需要复习的考点按照不同难度系数和能级要求编排成适量的客观题。课堂上,一位自愿到台上答题的同学成为挑战者,其他同学则是“快乐答人”,大家同步答题。挑战者答对可以继续答题,答错则立即结束比赛。答对了,满足了学生勇于挑战和表现的天性,也尝到了竞争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答错题时,恰恰是引发大家探讨、深究的良好时机,也是帮助学生夯实基础、掌握科学解题方法的契机。这样的课堂谁能说不是有效的课堂?
为了避免学生只关注形式的多样热闹和参与的开心,有时我们需要在开始上课时就引导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关键”部分——重点和难点,并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结束时以提问、练习、讨论、探究等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强调,这也是吸引学生注意的一种有效措施。
2.“讲授”需要保持一定的节奏
有效的讲授需要教师的讲授节奏与教学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能力相适应。这不仅会使老师的授课变得轻松,而且会给学生带来艺术性的听课享受,使学生借助某种暗示效应而更有效地记住、理解某些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价值观。如果在简单的、不重要的地方停留过长时间,就容易让学生在那里空等,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养成懒散的坏习惯,造成循序而不进的状况;相反,如果在比较重要的和难以理解的地方停留的时间过短,就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或厌烦心理,严重制约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科学提问
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来实现的。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课堂上有多达70%~80%的时间是被用于提问和回答的。可见,提问是否科学直接关系着一节课效率的高低。
科学的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答,且这种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提出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必要的梯度性和一定的开放性。
针对性需要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相适应。这样的问题才能使学生通过积极思考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回答并尝到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实现良性循环。
梯度性需要提出的问题包括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等不同层次的要求,且有一定的梯度。如果设置的问题难度系数偏低,就会使学生失去回答问题的兴趣和动力;但如果问题的设置又走向另一个极端则容易使学生一直高度紧张,长时间处于挑战状态或屡答屡错后,则会学生失去回答问题的信心和勇气。最佳的方式就是按不同层次的问题梯度进行,让学生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慢慢循序渐进。
开放性的问题会激发一般的、开放性的回应,它往往没有唯一正确答案,甚至有可能会出现错误的回答。它比较适用于能级要求比较高的理解类和应用类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提供更多的细节、更新的信息,乃至更多的鼓励。比如:“辨析: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而规律是永恒不变。”“探究:你能为旧电池的回收提供哪些可行性的方案?”
四、用心倾听
真正有效的提问是“倾听”。教师在“提问”之后,需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并在学生回答时用心倾听,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觉到你在安静等待和用心倾听。
学生回答、教师倾听的过程是学生展现自己、相信自己、欣赏自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显示出对学生的关注、对学生的肯定、对学生的欣赏,能够极大地鼓舞学生。这种互动带来的成功体验和成就感会转化为巨大的学习动力。
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学生的回答,有积极的、科学的、价值高的,也有消极的、错误的、价值低的。对此,善于倾听的教师则会根据教学目标、重难点要求、知识点本身的科学性与趣味性及课堂需要等进行价值判断、快速筛选和灵活处理。对于浅显的,点化提升;对于偏离的,拨正航向;对于有效的,深化升华;对于错误的,引导否定;对于无关的,予以弃置;对于具有重要价值的,则是进一步将其美丽放大、着色,使其更加艳丽动人。那些旁逸斜出、甚至是对立的观点和意见,可以先行“收藏”,暂不进行“取舍”,以保护学生善于思考的积极性和敢于表达的勇气,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
五、即时反馈
交往与沟通永远都是教学的核心,良好的教学效果取决于师生间良好的交往。在教师抛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有所表现后,教师必须做出相应的适宜的即时反馈。即时反馈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矫正和强化。学生的表现与教师的反馈之间的联系越紧密,学习就会越快发生,教与学的效率就会越高。
特别是学生的错误回答,老师需要作出富于鼓励的答复,以保护学生善于思考的积极性和积极发言的勇气。如“第一层次分析得非常严谨,可以说是无懈可击”,“你的第1、2两个观点很精彩”,“你还可以回答得更完善些”等鼓励性话语。类似这样的回复能够使学生关注更有用的回答,巩固已掌握的知识,调整和更正欠缺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进而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任何答案,不管多么粗糙或错误,只要给予恰当的反馈和纠正,都能成为学习的起点。
六、课堂小结
不要小看只占用三五分钟的课堂教学小结,它是有效教学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师生互动或是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对当堂课进行总结,有利于学生将上课内容结构化、层次化、系统化,更好地强化重点与难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能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好很好的铺垫,既夯实了双基,又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总结的能力。
七、善于反思
老师只有努力成为“反思性实践者”,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和行为背后的教学理念,才能不断开发有价值的课程资源,实现有效教学。这就需要我们对教学互动中出现的问题或闪光点及时加以记录,反思其中的成败得失,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或是围绕学校的专题教研活动,随机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结合实际遇到的新问题进行专题反思。
参考文献:
[1]孙亚玲.国外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2]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
[3][美]加里·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