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的策略

2013-12-29 00:00:00黄志福唐力
考试周刊 2013年8期

摘 要: 我国从2001年开始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的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符合21世纪需要的人才。课堂教学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和落脚点,就是要不断追求效率,努力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本文作者认为,追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策略,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关键词: 高效课堂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1.引言

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一种基本形式,如果从夸美纽斯(1597—1670年)数起,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因其优越性而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采用。而且无论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因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大家所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追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虽然不可能找到固定的模式,但是可以提出几项基本策略,以期引起大家的重视。

2.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及成因

新课程改革的本意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但实际上学生的负担非但没减反而更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不但降低了学习的效率,还造成了学生严重的厌学问题,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是数学真的难学,还是我们的教学方法没有跟上呢?我们认为,应当从后者去深入思考,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2.1缺乏对学生认知心理和教学规律的分析及科学把握。没有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师的“教”脱离了学生的“学”。

2.2在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导下,出现了题海战术,加班加点,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不适应学生的需要,教学手段落后,甚至还存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搞“填鸭式”教学等不良现象,致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枯燥乏味。

2.3教师对教材精神把握不准确。教学资源脱离学生生活,缺少唤醒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活情境。

2.4小学生生活阅历少,缺乏认知经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加之注意力不易集中,这样使得小学数学课不易组织,活动难以有效开展,极易造成秩序混乱,学生感觉学习枯燥、不懂、课堂效率低下,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3.追求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一门科学,它是一门基础课程,增强教学效果对小学数学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

3.1巧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感兴趣并熟悉的事物,把生活中的数学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眼中的数学不再是简单的数学,而是富有情感、具有活力的知识。并且教师简洁、清晰、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巧妙创设,会以最佳状态引领学生思维逐步深入。

另外,开展多种形式的辅助活动,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有趣的思考题,出版数学墙报,介绍数学家的故事,举办数学晚会等。还要注意保持学习过程、教学过程的愉快的气氛,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听讲、发言、作业、考卷都要及时、正确地予以评价,评价要把肯定成绩与指出不足相结合,以表扬鼓励为主。通过评价能使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信心,激发求知欲。

3.2创设科学导入的问题情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不是知识的消极接收器”。在教学新知识前,教师应有意创设生动、愉悦的意境,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增强课堂效果。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把故事、游戏引入课堂,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前,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小红、小兰两人吃一个蛋糕,每个人吃多少呢?如果用一个数该如何表示呢?”学生会感到很有趣,并急于想了解,于是教师可以因势利导,引出教学内容,带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

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将数学问题还原为生活中常见的、能理解和接受的问题,也就是说,将数学“生活化”。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能把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3.3提高讲授教学效率的策略。

教师要遵循师生双向参与的讲授原则。通过提问、回答、讨论、讲解等途径,教师以主导者身份、学生以认识主体的身份直接参与课堂讲授活动。教师不能有“我讲我的,听不听由你”的想法,而要善于设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要根据学生的情绪和学习接受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讲授方法,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对特别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教师要通过直接、精炼的讲述来解决。

3.4提高提问教学效率的策略。

20世纪初期,教育界曾流行这样一句话:“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

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因此,教师对提问的设计要做到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问题的新、奇、趣,营造和谐愉悦、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教师不要用突然发问来惩罚他们的错误,不要故意用偏、难、怪题使他们感到难堪,以至于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这对以后的学习是极为不利的。

3.5主体参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这是当前小学各科尤其是数学教学中最热门的话题,也是当今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这要求教师真正把学生看成学生的主人,是知识的探索者。有这么一句话,对我们很有启发,“数学老师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嘴巴,学生的知识不是讲出来的,是他自己学会的”。对此,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要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要树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创造发展的结果,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体现在使学生主体发展上。做到给学生一杯水,并不是教师有一桶水的问题和长流水的问题,要教育学生怎样去获取水。

数学教学要取得好的课堂效果,必须引导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活动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在此,我们特别强调会做,因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将所学知识消化、贯通;通过实践,学生在“触摸”中感知、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4.结语

新课程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点体现在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多维目标上。教育工作者应当转变观念迎接新的挑战,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加强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认真总结经验,使自己的教学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178.

[2]孙俊三.教育原理.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285.

[3]小学教学,2010(9).

[4]姚淑萍,贾秀华.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M].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200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