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新思路探索

2013-12-29 00:00:00李娟
考试周刊 2013年8期

摘 要: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基础阶段,小学语文课程是小学教育乃至整个教育历程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讲,搞好语文教学,不仅是教育的事情,而且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因此,语文教学要创新思路,选择合适的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素养 教学改革 语言氛围

教育是着眼于未来的事业,教育应具有现代意识、超前意识、效率意识。为了实现素质教育,必须组建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和敬业精神,知识广博、一专多能,掌握现代教育方法和教育技术的创造性的教师队伍。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其基本任务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基本要求是: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开发个性、减轻负担、提高质量,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办事、学会做人、学会健体。培养的学生不应高分低能,不片面发展,而应生动活泼、主动积极,富有创造精神,心理潜能得到发掘。语文,作为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必须有新的思路和新的策略,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基本思路是:

一、语文教育必须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要在语文教育中培养现代人的语文素养。

由于现代生活的需要,人的智力、计划能力、管理能力、预测能力及交际能力越来越显示出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交流思想的最重要工具,学好语文是一个人具有良好的交际能力的基本条件。语文,作为人脑的思想工具,又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必备因素。

在当代,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例如语言的高雅与粗俗、严谨与散乱、生动与枯燥、流畅与梗塞等,不仅反映他自身的语言能力和知识水平,反映他的形象思维水平和逻辑思维水平,还反映其兴趣、爱好、性格、气质及道德修养和精神风貌。语文的能力已远远超过其仅具有的交际范畴了。

二、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是让学生学得有趣,练得扎实,学得聪明。

有趣,就是让学生欢欢喜喜地学,饶有兴趣地学,高高兴兴地去品尝获得成功的喜悦。如在教学《美猴王》这一课时,我先播放歌曲《猴哥》,然后让学生跟随歌曲吟唱。随后提出问题:“你喜欢猴哥吗?为什么?”学生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谈自己的内心感受,我则自然地揭示课题《美猴王》,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所学的课文写的就是猴哥的美之所在。然后,要求学生轻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心思考,读后用概括性的语言说说美猴王美在什么。

语文文字博大精深,语言现象丰富多彩,语言活动生动活泼,然而一进入课堂,特别是到了学生的作文本上就将“趣”字一扫而光。其中原因很多,主要是教材处理失当,教法单调呆板,学生学而无趣、无用。

有趣,是相对意义上的有趣。语言需要积累,精彩的篇章需要吟诵,重点要多次强调,难点要反复演练,错误要及时更正,这些都需要培养学生的毅力,培养学生的“韧性”。

练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途径,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练”是学生语文活动的主要形式。

首先是练而有序。这个序就是根据汉语文字的特点、规律和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制定的语文训练序列,各套教材均有其独特的训练体系,其共性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其次是练有法。练是讲究方法的,在课堂上要渗透学法指导,将在课堂上学到的方法运用到课外去,让学生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找到符合自己思维特点的学习方法。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这是一篇典型的写景范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是按春、夏、秋、冬的时间顺序描写四季景物的,有利于学法指导的实施。我把春景作为重点,进行“例题”式分析讲解,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春景的方法:(1)写了哪些景物;(2)抓住景物特征;(3)朗读体会。这样便于学生学习有法可循,对于后面自学“夏、秋、冬”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最后是练有效。要强调练必有效,教学中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或补充或更正或加深,形成教学上的良性循环。如教学完《美丽的小兴安岭》后,让学生仿照课文写法写一篇写景作文,如《美丽的家乡》、《美丽的校园》等,学生写得很好。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语文教学,不但应提高学生的语言,而且应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语文教学的每一个步骤,不但要用是否有语言价值去衡量,还得用是否有思维价值去衡量。要把单一的语言文字训练变为渗透了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训练。要让学生通过读,不但提高语文能力,而且提高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

三、拓宽小学语文教学的空间,让小学语文教学和社会息息相通,和儿童的生活紧紧相连,要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广泛性,学习形式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要把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有机结合起来,把语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结合起来,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区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给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发展语言、发展思维的活动空间。当然,实践的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注意积累与实践,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规律。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实践的机会,如通过主题班会、街头啄木鸟、小记者、作品展览会等形式,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让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

除了继续深入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外,还要探索提高活动课教学质量的途径。与学科课堂相比,活动课的特征是学习内容的广泛性,活动空间的开放性,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及学习者参与的主动性。学生在活动课上主动积极,动脑动手,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学读学写,学习做人,将为身心的和谐发展、为健全人格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小学语文教学,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