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2012年福建省高考文科数学第16题

2013-12-29 00:00:00梁志永
考试周刊 2013年8期

摘要: 2012年福建省高考文科数学第16题以当前与人们的工作、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道路建设问题为背景,考查网络知识,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构思巧妙、设计独特、立意新颖,考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鲜,令人耳目一新.本文对这道题进行了解析与评析.

关键词: 解析 评析 试题特点 能力考查

一、题目

某地区规划道路建设,考虑道路铺设方案.方案设计图中,点表示城市,两点之间连线表示两城市间可铺设道路,连线上数据表示两城市间铺设道路的费用,要求从任一城市都能到达其余各城市,并且铺设道路的总费用最小.例如:在三个城市道路设计中,若城市间可铺设道路的路线图如图1,则最优设计方案如图2,此时铺设道路的最小总费用为10.

三、评析

第16题以当前与人们的工作、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道路建设问题为背景,考查网络知识,富有浓郁的时代气息,构思巧妙、设计独特、立意新颖,考生既感到熟悉又感到新鲜,令人耳目一新,不失为一道好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试题的特点

1.与时俱进.随着社会发展,人们更清楚明白一个致富道理“要致富、先修路”,通过求道路建设最小费用,提倡节约意识、避免浪费.

2.背景公平.该题背景材料对城乡考生而言均为日常所见,考生具有解答它的知识和能力,它不同于难题、偏题、怪题,适合全体考生.

3.区分度高.考生并不能马上得出答案,而必须经过思考、分析,完全理解后,方可通过口算得出答案,是一道区分不同层次人才的关口.

4.承前启后.如果仔细品味,则不难发现其数学模型是网络,充分体现了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自然衔接,为学生今后学习高等数学埋下了伏笔.

(二)能力的考查

1.考查阅读理解能力.题干材料长,阅读量大,要求考生耐心阅读文字语言和图形,理解题意,提取解题所需的有效信息,如“最小总费用”,“从任一城市都能到达其余各城市”,考生必须对题干中的所给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寻找解题突破口.

2.考查心理应变能力.该题位于填空题的最后一题,对于考生来说,突然出现一个新颖题目,往往措手不及,看了一遍,不知如何下手,这就要求考生沉着、冷静思考,及时调整心态,避免紧张,乱了方寸.

3.考查应用意识.该题贴近生活实际,引导考生置身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关心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关心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考生能够自觉地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考生体会到学数学是有用的,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考查创新意识.该题背景贴近生活、图文并茂,重点考查能力,加大了思维量,减少了运算量,要求考生“多想点、少算点”,考查考生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有效分析、提取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