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连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高职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介于管理与信息技术的交叉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受限于课程性质、教学条件、学生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学生兴趣不大、理解较难等较多问题。基于此,根据项目教学法的特征,结合本课程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具体项目,使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以增强教学效果。
关键词: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 项目教学法 项目设计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这对从未接触过企业的高职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成果均有待提升。而“项目教学法”的“干中学,学中干”和“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正契合了《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课程教学的需求,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技能的掌握与提升均起到积极作用。
一、课程定位
《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是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属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模块课程。在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其教学重点应从本科院校或计算机专业的系统设计开发等转向更为贴切的经济管理类专业需求的系统的操作与使用方面。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与训练,学生能够完成由连锁企业总部信息系统、门店信息系统、配送中心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与客户信息管理等四个主项目构成的若干学习任务。理解信息系统在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了解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构成和主要软件,掌握总部、门店和配送中心等重要的信息系统操作方法,通过实验熟悉相关的信息系统的实际应用,为今后的社会工作做好准备。
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课程设计思路
(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方面。高职大学生相对基础较差,在学习《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时所必备的计算机和企业理论知识方面有所欠缺,使得无法从较深层次理解系统操作与设计的内涵;另外,高职学生缺乏社会工作经验,对问题的认识缺少直观性,同时,对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性也缺乏认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明显缺乏兴趣。
2.课程方面。《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属于交叉性综合课程,需要掌握信息系统的具体操作,又要求利用系统进行相关的管理决策。因此,课程内容具有高度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征,要求学生在连锁企业相关理论方面及计算机技术方面有较高水平,课程的学习具有较高的难度。此外,课程内容与企业和社会实际不贴近,学生感觉学习很抽象、空洞和枯燥。结果是学校课程教学与专业建设不一致,学生学习所得与考试成绩不一致。
3.教学方面。高职学校的教学设备、师资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无法满足教学的需要。学校在系统采购、数据升级方面投入不足,使得学生面临无系统操作的尴尬局面;此外,系统理论与技术的不断更新也使得教师在知识方面存在一定的落后性,在师资方面明显跟不上技术的更新。高职院校教授信息系统的教师大多非信息系统专业出身,懂技术的不懂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懂连锁企业经营管理的不懂技术,教师力量方面存在较大缺陷。
(二)课程设计思路
1.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采用基于工作任务的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方式。课程设计的基本理念是遵循项目导向的教学理念,按照连锁企业的实际工作设计教学的过程。知识技能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打破了传统学科课程结构,按照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这一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知识技能,并发展职业能力,为企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
2.在课程实施设计中,以适应“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为主。在教学中体现职业活动导向的理念,按照“项目教学法”设计和实际工作过程相一致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活动中让学生脑、心、手共同参与学习;注重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团队学习,通过小组同学的交往、交流和相互协作,实现对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培养;使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创新发展相同步,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无缝连接。
3.在效果评价设计上,以学习目标成为评价标准,过程考核为主要方式。以任务完成情况为评价主因素,重点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强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每个项目就是企业中的一项真实工作业务,每个任务就是该项业务的一项具体工作。教学内容不按理论知识体系排列,而以学生完成“工作任务”为线索排列,并在实践教学中根据需要选择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以传授,真正做到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清楚地知道企业是如何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员工应该具备哪些知识和素质。通过学生完成情况,也可以很直观地判断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将提高学生对任务问题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作为效果评价的主要内容。
三、《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教学要求及项目设计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通过一定的项目让学生完成连锁企业门店、配送中心、总部等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从中学习和掌握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使用与操作以及不同专业、不同部门的同事协调、合作的能力。根据项目教学法的基本原则,结合《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管理》课程特征和企业实际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如下教学项目,以供学生学习与操作。
(一)连锁企业信息系统认知
1.教学目标。(1)能采用合理的调研方式,搜集连锁企业信息;(2)能建立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架构;(3)能分析不同企业所需要的管理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连锁企业信息系统应用的调研。项目步骤:(1)确定调研活动需采用的方法;(2)选择两家连锁企业进行走访,记录它们的规模和使用信息化度;(3)根据调研结果,分析两家企业信息化的差异及其原因,撰写调研报告。项目二:参观连锁超市信息系统运用。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由1名带队教师带领至连锁超市;(2)讲解连锁超市信息系统构成及其相应功能等知识;(3)要求学生现场观察超市信息系统的作业流程并记录;(4)回校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5)最终明确连锁企业信息系统构成及其运行状况。
(二)连锁门店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会操作pos系统;(2)能制作会员卡和积分卡;(3)能使用后台管理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pos机的使用。项目步骤:(1)pos机的初始设置;(2)将班级同学分组,一组模拟顾客,一组模拟销售人员操作pos机;(3)记录pos机使用结果;(4)根据操作过程,讨论pos机使用易出错的部分及其改进措施。项目二:会员卡与积分卡的制作。项目步骤:(1)安装会员卡与积分卡制作软件;(2)使用软件,根据要求制定不同类型与标准的购物卡;(3)讨论制作过程中易出错部分及相关注意事项。项目三:后台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录后台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后台管理的各项作业;(3)绘制后台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流程。
(三)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会制作商品条形码;(2)能使用条形码识别设备检查条码制作结果;(2)会操作连锁企业配送中心信息系统。
2.项目设计。项目一:参观连锁企业配送中心。操作步骤:(1)将班级同学分成两组,每组由带队教师带领至连锁企业配送中心;(2)讲解配送中心信息系统构成及功能等知识;(3)要求学生现场观察配送中心信息系统的作业流程并记录;(4)回校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分析;(5)最终明确该配送中心信息系统运行状况。项目二:条形码的制作。项目步骤:(1)根据要求按照相应的条码编制软件并进行安装;(2)根据商品的性质安装条形码规范对条码进行设置;(3)按照要求打印出条码;(4)使用条码扫描系统对条码进行扫描和识别。
(四)连锁企业总部信息系统
1.教学目标。(1)能运用进货信息系统;(2)能运用销售信息系统;(3)能使用进存销系统收集与分析决策所需的数据与信息;(4)能合理使用决策支持系统做出相关决策。
2.项目设计。项目一:进销管理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进销管理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商品进销管理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商品进销作业流程。项目二: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商品进销存统计与分析系统作业流程。项目三:总部决策支持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连锁企业总部决策支持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总部决策支持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总部决策支持系统作业流程。
(五)连锁企业电子商务与客户信息管理
1.教学目标。(1)能分析建立连锁企业电子商务战略;(2)能操作电子商务平台;(3)能使用客户信息系统;(4)能通过客户信息系统收集的数据进行客户关系管理;
2.项目设计。项目一:模拟电子商务的实践活动。项目步骤:(1)按照角色将班级学生分为9个小组;(2)登陆电子商务平台;(3)赋予不同角色相应的权限;(4)进行电子商务的相关操作;(5)讨论电子商务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项目二: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操作。项目步骤:(1)登陆客户信息管理系统,分析其模块构成;(2)基于软件环境下完成客户信息管理系统的各项作业;(3)绘制配送中心管理信息系统作业流程。
(六)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评价
1.教学目标。(1)会选择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的评价指标;(2)能进行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的评价。
2.项目设计。项目一:调研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评价的指标。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调查配送绩效的评价标准,并讨论各个指标的内涵。项目二:连锁企业信息系统绩效的评价。操作步骤:(1)将班级学生5-6人分为一组;(2)给定一家超市信息系统经营情况资料;(3)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析评价该配送企业的绩效;(4)进行班级讨论。
四、教学考核
考核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压力与动力,因此设计出与项目驱动法想适应的考核标准是十分必要的。否则,以传统的考核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反而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课程考核方式
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平时与期末相结合的考试方式的多元考核方式。在考核具体操作方面主要有平时考核、项目考核和期末考核三部分内容,作为课程成绩评定依据,三项成绩的权重分别为20%、50%和30%。
(二)课程考核重点在于项目考核
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工作态度进行评定,具体包括项目分析成绩和任务完成结果成绩。
(三)课程考核范围
包括本课程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外,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责任纳入考核范围,以引导学生注重综合职业素质、特别是思想道德品质素质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戈,王洪海.基于项目驱动的”管理信系统”课程教学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2]李红霞.项目驱动式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5.
[3]纪贤标,邵哲平.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8.1.
[4]寇长华,曾琢.连锁企业信息管理系统[M].科学出版社,2012.6.
[5]李晶.面向财经管理类专业的《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建设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
[6]向冲.浅谈高职《管理信息系统》的课程教学[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1.
基金项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项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011158);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0645)。